考研失败,我是个loser吗?NO!!下一站,再启航!
这几天,2023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
很多悬而未决的事情定下来了。
对很多同学而言,
看到成绩可能是紧张、兴奋、惊喜……
也可能是不甘、遗憾、沮丧和自我怀疑:
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
为什么我失败了?
调剂?二战?工作?
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学姐这里首先恭喜“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同学们,你们的努力有了收获!
没有取得自己理想成绩的宝子们,学姐想说没有关系,考学失败不丢人,不代表我们就是loser,人生很长,考研只是其中一站。千万不要沉浸在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呀。

如果你面对考研失利,非常的难过,不妨看看学姐的这篇文章,找一下低落情绪的原因,计划一下未来的打算,帮助自己尽快从失败的悲伤中走出来。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的情绪,为什么考研失败会很难过?
1、把这一失败全部归因于自己
很多考研失利的同学往往会认为这一结果全部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能力不足,或是不够细心、不够努力。
其实不然,考研成功与否和考试环境、试卷难度当年的报考人数等等都有关,我们要客观、理性地分析考研失利的原因,避免盲目归因陷入更加沮丧、抑郁的境地。
2、难以走出失败的阴影,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成功
考研失利之后,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自己很差劲、什么都做不好,甚至会给自己贴上“永远也不会成功”的标签,难以走出失败的阴影。
当我们冷静下来之后,可以仔细去复盘考研过程中的得与失,要勇敢肯定自己、肯定这一路上的付出与收获。


接下来,学姐想给你一些建议,帮助你走出考研失利的沮丧困境。
1、 合理归因
大家都是心理学专业的考生,肯定非常熟悉情绪调节ABC理论,我们都知道,激发事件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进行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
从这个角度看,考研失利并不直接引发消极情绪,怎样看待考研失利才对情绪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面对考研失利这一结果时,我们往往会夸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希望了”,这就是一种“灾难化”的认知。如果你有这种情形,可以尝试挑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问问自己这些想法是客观、真实的吗,进而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有些同学将考研失利全部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这样不仅会降低自我价值感,可能还会使你对未来感到迷茫。
在这里,学姐建议你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毕竟成功与否不仅在于个人,也取决于外在环境等客观因素,特别是在疫情下的考试,很多同学发着烧,身体极度不适,坚持完成了考试,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毕竟努力过了我们不遗憾!希望这样的归因方式能够保护你的自我价值感,让你有信心从考研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2、肯定自己的付出与收获
从没有哪一届考研学子,如此坚强。
备考期间,需要遵守防疫政策,隔三岔五的做核酸,复习节奏经常被打断,快递有时不通,买的书籍到不了。好不容易到了考前,还得经历“阳”,甚至顶着“阳体”参加考试……考场上咳嗽声不断,但我们还是顶住了一切压力,考完了,大家是真的英雄。
经历过考研的人可能都会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只要坚持到考研的最后,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阶段的自我超越。在考研过程中,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是我们人生当中一笔重要的财富。

3、接受现实,尽快走出阴霾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474万,同比2022年增长17万,增长率为3.7%。这意味着如果以去年报录比为参考,今年将有300余万考生无书可读。
面对考研失利的结果,我们可能会产生否认、愤怒、不甘、沮丧等消极情绪。然而,无论结果好坏,考研毕竟已经成为过去时。与其总对考研的失败“念念不忘”,不如尝试去接受当前考研不顺利的结果,然后重新调整,开始下一阶段的征程。另外,你也可以通过运动、倾诉等合理的宣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长久地沉浸在悲伤之中。

4、重新出发,开启另一扇窗
每一个考研的人,都是勇士,不论成败,看过风景就好。但是未来想做什么,你仔细想过了吗?学姐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努力的方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思考。
(1)坚持继续考研
考研失利的小伙伴大概都有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复习时间紧、没有发挥好、各种自身以及外界因素等的影响,部分小伙伴肯定会不甘心要继续考研,要圆了自己读研究生的梦,毕竟现在学历真的很重要,大家咬咬牙再重新开始,坚持一年,胜利总会属于你们!
(2)考公、考编
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对于想求安稳的同学来讲,考公和考编也是很好的选择,部分同学也可参加选调,大家需要先确定考公还是考编,再选择要去的城市,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自身因素明确目标,确定需要的资料、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重要信息,适当调整心态,放松一下就着手开始准备,趁着准备过考研,状态都还在,尽快行动起来。
(3)工作
抱着随大流或逃避就业的目的选择考研二战,不可取。众所周知,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三年后硕士毕业同样要面临就业问题,逃避不了。 考虑当下的机会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抓住机会,就业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适合读书还是就业,可以先尝试去应聘几个单位,了解各类就业岗位的需求、了解各类单位的文化,看自己更认同什么、更适合从事哪类工作,甚至可以去工作一段时间,看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考研。

你适合考研二战吗?
很多同学扬言要“二战”,学姐建议大家先一起重新审视今年你选择考研的理由,理性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来与下面选项对号入座吧。
A. 盲目跟风:父母说我家亲戚都准备考研,也希望我报名;我周围同学都在复习考研,我也跟着试试;考研报名人数逐年上升,别人都考研我也不能落下。
B. 就业逃避:听说就业市场压力大,没有明确生涯规划,我还没想好做什么工作、去哪个城市,先考研缓冲一下。
C. 热爱科研:我热衷科学研究,喜欢这个学科,期待跟着导师长期从事此专业学术工作,甚至已经有读博计划。
D. 发展需要:我有特别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想要就职的单位及从事的岗位要求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
相信你的内心已有了答案。
如果你选择A或B,那么你应该慎重思考是否要继续备考,是否要及时止损。
如果你选择C或D,还等什么,争分夺秒开始复习吧!

确定“二战”前,要认清自己
“欲论人者,必先自论”。对你来说,压根儿没搞清楚“我为什么考研?”这个根本问题,没有“我必须考上”的自我认同,复习动力的来源是父母、亲戚、身边同学的随大流,亦或是不思考规划、不参加校招、不主动应聘的逃避,认为高学历才能找到工作的误解。这样的你明知道不适合,即使喊着我要“二战”,再来一年恐怕只会更糟。
你也许会反驳,老师,我还有大半年复习时间,况且大不了还是考不上,怎么会更糟呢?别着急,咱们理性分析一下。
谈及初试不理想的第一大原因,大概你会说去年复习时间不够。那今年呢?喊着“二战”的你寒假要放松一下,3月开学再到图书馆重新找状态;3-6月你忙着搞毕设、重修拿学分、准备毕业;7-11月周围同学本科学涯结束,身边就业同学转变身份、进入职场,升学同学订好车票、投身科研。反观大学四年成绩一直就一般的自己,缺少研友陪伴、同学监督,还没有复习氛围的环境下你指望自律意识显著提高?
谈及初试不理想的第二大原因,你又说去年考试心态不好。那今年呢?第一次失利使你自信心受挫,有些人甚至用“二战”当幌子弃考,你明白再次失败付出的是个人时间成本、家庭经济成本,黄金就业机会等等。毕业季身边同学已拥有高薪offer或录取通知书、考公顺利上岸,而你工作、读研都没着落,你对未来充满了恐慌感;开学复习,熟悉的图书馆却是陌生的新研友,你要独自面对煎熬;家人老师朋友内心对你的期望,你不愿再次辜负,巨大压力显然让你更加“输不起”,这些势必成为你输出焦虑情绪的因素。

确定“二战”前,要分析环境
一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从近几年数据来看,在疫情和就业市场影响下,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急剧上升,考研难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加。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预计仍会增加,和你一同竞争的有24届“一战”的,也有往届生,考研将比第一次更加艰难。
二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本科毕业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考研来暂缓就业。我们可以大胆预测2024考研报名人数随着毕业生增多的情况下保持上涨的趋势,考研比第一次更加激烈。

学姐碎碎念
所以,学姐建议想选择二战的同学慎重考虑,考虑自己适不适合继续复读,二战势必会背负更大的压力。如果你考虑好了,就尽快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珍惜时间,全力以赴!学姐祝福你能够成功上岸!建议有备考需要的同学了解我们的24全程班,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把握考研重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但也请大家记住,无论你做出了什么选择都一定要行动起来,行动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考研失利后的孤岛,行动也是开启人生下一个阶段的钥匙,考研失利只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小小低谷,让我们拍拍身上的尘埃,重新站起来,你会发现一个更加坚韧、更加闪耀的自己!

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
不论什么结果,大家都将面对新的开始。
但请回头看看:
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你,
步履匆匆的你,
起早贪黑的你,
挑灯夜战的你,
奋笔疾书的你……
还记得曾经为梦想竭尽全力的时光吗?
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你,都很了不起!

如果成绩在往年分数线徘徊,
请不要放弃一丝可能的机会
欢迎扫码添加学姐微信咨询
如果成绩没有过线
就好好调整心情
长期的努力换来的结果并不如人意
值得难过
但请不要难过太久
别回头,往前走
20几岁的年轻生命里
我们只是不断在尝试而已
所以,一次失败,又能怎样呢?
大不了重头再来
大不了换一个赛道
总之,结果的尘埃落定
意味着你的又一次新生
这次,你可以再次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