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博物馆中华文脉,现代科技传递文明之光

成立于2013年的运城博物馆,整体造型宛如一个扎根于黄土高原的老树根。在这里,可以一窥华夏古文明的灿烂星光,触摸绵延不息的中华文脉。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博物馆考察,详细了解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等。在这里,留下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来到博物馆,在现代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科技的加持下,一同探索文明的起源。

运城博物馆蕴藏的古老文化
位于山西最南端的运城,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在这里的博物馆中,蕴藏了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的文化。因为运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远古时代便是古老先民们青睐的生存宝地,这里发现的文明起源也数不胜数。如“世纪曙猿”化石,把高等灵长类动物的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在这里,还发现了243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烧骨和带有切痕的鹿角,闪耀着古人类的智慧之光。如今它们静静存在于博物馆中,为后人讲述着历史文化的闪耀文明。

现代科技助力传承文明之光
在博物馆中,不同的展品蕴藏着不同的人类文明的起源。在垣曲县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距今约4500万年,已能看到高等灵长类动物的许多特征,对研究人类起源有着重要意义。东庄遗址出土的彩陶盆,在地下沉睡数千年后依然色泽鲜艳,体现了高超的制陶工艺。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博物馆参观,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对展品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在数字化流行的今天,数字博物馆、数字文物的存在已不再少见,数字技术助力文物遗产,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焕发了全新的活力。在这其中,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就应用的十分广泛,这种技术的结合使得文物更加贴近生活,传播力更强,也让游客观众对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了解。

全息投影融入展馆,虚拟文物走出展柜
随着科技赋能“文化遗产”,科技为文化艺术表现创造了丰富的交互体验,文化遗产变得更有温度。普通的展馆中文物多以静态存放,而在全息投影技术的助力下,文物可以以立体的虚拟形象呈现,不仅观看范围扩大,还增加了交互功能,游客参观起来有了更加新奇和生动的体验感。同时数字化的展品使得展出范围也随之扩大,而不是只局限于一处固定场馆。
即使发展到现在,科技与艺术也是项永不会过时的结合,它将虚拟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