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金:荧惑入南斗
-文/陈久金-
荧惑为著名的灾星,我们在上一节中已作了介绍,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这颗灾星进入南斗会引起梁武帝的恐慌?
先说分野,《开元占经》载“分野略例”说:“南斗、牵牛,吴越之分野。”梁国的都城在建康,即今南京市,属吴越之分野。因此,当异常天象凌犯南斗时,梁国将首当其冲,一定会受到灾殃。
次说南斗星宿的性质,《开元占经》引韩扬曰:“南斗第一星上将,第二星相,第三星妃,第四星太子,第五星、第六星天子。”由此可见,南斗六星都对应于以天子为首的主要执政人物,当其受到异常天象侵犯时,天子和国家必然有殃。其余灾殃,也就不一一论述了。
当荧惑入守南斗时,《开元占经》主要引述有如下占语:
《海中占》曰:“荧惑守南斗,旱,多火灾。”
《春秋纬》曰:“荧惑入南斗,先潦后大旱。”
郗萌曰:“荧惑过南斗,出斗上,行疾,天子忧;出斗下,行疾,臣有忧。”
《玉历》曰:“荧惑出入留舍斗魁之中,五日不下,天下有兵将军,国易政改元。”
《五行传》曰:“荧惑守南斗,为乱,为贼,为丧,为兵。守之久,其国绝嗣。”
陈卓曰:“荧惑守南斗,五谷不成。”
由以上占辞可以看出,荧惑入、守南斗,天子、大臣有殃,有兵灾、水灾、旱灾等,尤其是梁国的都城建康是避免不了的。这是梁武帝感到恐慌的主要依据。如果细加分析,占辞还有守和入的区别。守是停留该宿,入是从该宿通过。入还有从上或从下通过的区别。
在《资治通鉴·梁纪》中记载了一则梁武帝因“荧惑入南斗”而导致赤脚下殿避灾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中大通六年(534年)四月丁卯这一天。据天象部门报告,被称为罚星的荧惑进入南斗以后,离开了又返回来,共停留了六十天。梁武帝听到民谚说:“荧惑入南斗,皇帝下殿走。”于是,便自己赤着脚走下宫殿,做出祈祷消灾的姿态。做了消灾活动之后不久,方才听说北魏的孝武帝逃奔到西部去了。这才正式应验了这次荧惑出南斗导致北魏政权的灭亡,而与梁朝的政治无关。由此证明国家的正统在北魏。于是,梁武帝羞愧自嘲地说:“虜亦应天象邪!”
也就是说当梁武帝得知天空出现荧惑入南斗的不祥天象之后,心中很不安,没有听取星占家的意见,就主动地做此消灾举动。其实,下殿走的含义并不是皇帝下殿走走就能消灾,而是指皇帝被赶下皇位。梁武帝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做此形式,做出一个消灾的政治姿态而已。事后这个天象导致的灾祸由北魏孝武帝顶替了,梁武帝感到无趣,但结果倒让其欣慰(见图1)。

图1 梁武帝像
摘自《中国古代二十八宿》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