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事件始末完整记录兼谈应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娱乐化形象

2020-04-03 00:30 作者:十神绯夜  | 我要投稿

        最近番剧区《如果历史是一群喵》闹得沸沸扬扬,我按照时间顺序阐述该事件经过,同时发表一些个人意见。

一、本作的问题

        首先,本作里花了5集时间对曹操大为赞美,隐去了曹操的一切屠城残杀的黑点。并称曹操为“东汉最后的希望”,老实说作为一款面向少年儿童的节目,隐恶扬善,着重赞扬历史人物的优点自然无可厚非。就算夸张一些,露骨一些,乃至出现少许的历史纰漏,我觉得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东汉希望曹孟德

建议与屠杀皇后皇子等内容配合阅读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馀内外,多见诛戮……操追大怒,遂逼帝废后,假为策曰……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酖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馀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后汉书:皇后纪》

      不过对曹操的赞美并不是重点,这些隐去劣迹的肉麻赞美都可以一笑带过。重点在于关键在于接下来提到刘备的2集,则基本隐去了史料中记载的有关刘备的一切优点。用一种倾向性非常明显的春秋笔法把刘备塑造成了一种极端无耻的小人形象。例如设计了牵强附会的“瘟神”段子。而删去了最能体现其人物性格的携民渡江等事件。


三无衰鬼
”认为他其实有点能力“”看家护院“
漫画版直接写明“瘟神”动画改为“倒霉”


        其他说刘备诸如孙子装到了头,据说你是你祖宗生的之类的内容就不截了。

        对曹操舍不得说一个负面词汇的,对刘备的描述法,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说袁术呢。


某二小姐:畜生,你在说谁?

         

        至于个中谬误,很多优秀答主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只简单提一下就好。

        1、刘备是冒认皇亲?假。涿郡一整个刘氏大宗族在那里住着,身份有一大家子的亲族佐证。父辈都是在州郡里当官的。如果真有冒认可能性,曹魏也不会放过这个把柄来指摘。实际上终三国之世未曾有人怀疑过刘备的宗室身份。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三国志:先主传》

        2、刘备是二五仔和瘟神?假。刘备的身份从来都是汉朝的官僚,除了最初跟从公孙瓒之外,去别人的地盘也是客将的身份,有一定的独立性。从来没有认主的说法。刘表待为上宾,袁绍更是出城二百里迎接。乱世诸侯互相攻伐,最后当然只有少数诸侯能活下来,是必然趋势,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病而死,很多人死的时候刘备距离他十万八千里远,强行扯也扯不上跟刘备有关系。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三国志:先主传》

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与先主相见。——《三国志:先主传》

        3、刘备单纯因为野心背叛曹操?假。刘备和曹操同为汉臣,从未认曹操为主公,而且由于衣带诏事件导致汉贼不两立,刘备才会对抗曹操。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三国志:先主传》

        很明显这就是造谣式的捧一踩一,好歹《三国演义》里不仅曹操的英明神武的事迹一字不漏,还额外原创了“孟德献刀”这样体现英雄气的虚构情节。虽然不能苛求作者胸怀比肩古人,但这样的气量又为何能有勇气来说出下面的话语呢:

不同于大众了解的三国演义,我们主要以三国志为蓝本——肥志语录《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第四季第10话置顶评论》


对某些人来说,粉一个人就是要死命的黑其对手


       三国作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题材,很多观众都有所涉猎,所以对于这样明显和事实有违的内容表述,一些历史爱好者就提出了质疑。既然他说是以三国志为蓝本,那么很多人就基于三国志史实的内容在动画的评论下面进行反驳。


被删评论
被删评论
被删评论
被删评论


       可以看出,很多评论都有理有据的指出作品的偏颇之处,甚至还寄希望于作者在听取建议之后可以把作品改正的更好。

       但不知是何原因,作者肥志删除了大量评论。包括上面对其寄予希望的评论。面对肥志如此令人惊叹的胸怀,被删帖的观众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更为激烈的批评也就更多了,肥志就“火”了。我认为既然想蹭历史题材的热度,就不应逃避历史爱好者们的审视。

  二、作者的回应

     肥志在3月30日作出了如下回应

      不断强调自己是幽默萌番,主要是为了萌,为了幽默懂吗?你们那么较真干嘛。

说好的传播知识呢

        但是对于一部主要受众是小朋友观众的作品,真的可以想怎么娱乐就怎么娱乐吗?儿童读物首先要树立小朋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歪曲的历史人物形象可能会带给孩子不良的影响,这一点不知作者是否有考虑过。

该作主要受众为小朋友

        至于 “这是考虑读者接受能力的而作的取舍”更是无稽,你说为了压缩时间不能求严谨,那么一句话“接受皇帝要铲除曹操的诏令,同时察觉到曹操不会容纳自己的刘备,在徐州举起了对抗曹操的旗帜。”就能很轻松的说明来龙去脉。可比那些表现曹操喜爱刘备而刘备却只为了自己的野心背叛曹操的画面要来的省时多了。


许多画面都将刘备表现为阴险小人


         单看作者的说法,仿佛是自己尽力还原历史的同时保持娱乐性,却被一些观众苛求严谨。删除的都是“不堪的骂声”。这与其说是道歉信,不如说是辩解书。发布的所谓道歉声明,只字不提自己故意对历史人物歪曲丑化的错误,反而还在说“这是考虑读者接受能力的而作的取舍”,既没有道歉的悔意,也丝毫不认为自己制作的内容有任何错误,只有谴责“污蔑、攻击”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并在最后以停更为要挟摆绑架粉丝,意思就是“都怪你们这群人指责我,粉丝快来帮我喷回去,否则我就不干了”。

         真正的道歉是,认识到自己创作的内容对于少年儿童有误导性,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但作者并没有做。所以 结论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的在道歉。

 三、为什么作者应该道歉

          1、该作的科普历史的定位要求必须保持审慎中立之心

       该作一直有意无意的标榜自己超脱《三国演义》是科普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像有些作品一样完全架空出一个虚构的世界开始校园生活什么的,而是真的在沿着历史的路线讲历史。那么我想就应该对真实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尊重。否则很多人会觉得历史是真的发生了这些事情。

“我感觉我被cue了”
“别在意只是错觉”

       

        没有人要求这部作品多么严谨,大部分人只是希望作者能保持历史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我想不去断章取义的侮辱诋毁历史正面人物是科普作品最基本的态度,特别是标榜给小朋友看的科普启蒙作品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对历史娱乐化的改编要保持基本的审慎中立,而不能因为作者是某个人物的粉丝就无底限的攻击其对手。

       2、制作少儿读物应保持审慎中立之心

      小朋友缺乏分辨能力,是最容易被影响被误导的。面向成人的作品可以有充分的娱乐而随意改编,但面向小朋友的作品则应力求保持基本的正确性。至少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看了灌输错误历史观的作品后大喊岳飞是祸国殃民的坏蛋,秦桧是热爱和平的好人。这样在人物核心精神问题上出错的作品,我想是值得被抵制的。

     一言蔽之,没有科普的能力,就不要乱做科普。没有制作少儿读物的能力,就不要触及这个领域。

      3、对热门主流争议话题应保持审慎中立之心

      我认为面对大众耳熟能详的热门题材更应审慎,保持基本的中立态度。否则过分偏颇的结果就会煽动和制造对立。可能作者认为一些评论是“引战”所以才会删除,但殊不知自己作品本身就是在引战,如果要删除的话,应首先删除这个动画才是。

      4、作者没有基本的审慎态度

        除了上述对于刘备的曲解史料贬低历史人物的错误之外,该作在之前的许多内容里都有过类似编造曲解史实来抹黑诋毁历史人物的错误,这次也不过是问题积累的一次总爆发。

       这里借用那只兔子的回复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740138/answer/1117217220

       作者虽然自称有5个历史科班人员制作文案,但内容却和百度百科高度相似。接下来对诸葛亮的评价想必也脱离不了徒劳无功的范畴。与之相比,该作露骨的抄袭日本动画的镜头和动作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了。


该作的漫画中描述的诸葛亮北伐


四、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娱乐化

     娱乐性的历史题材作品真的是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别人都管不着吗?我想需要区分具体情况。

   1、区分题材

        我认为首先要区分题材,越是标榜科普、正史的作品,越应该注意对历史的审慎。因为如果出现错漏,对普通人的负面影响就会更大,很多人就觉得这是真实的而误信。反之亦然,越是形式浮夸,题材与正史相距渺远,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只是娱乐,都是假的,于是也会只抱着娱乐的心态来看待。那么自然无需对其历史要素有什么指摘。

       2、区分受众

        如果作品的主要观众是难以分辨是非正误的小朋友,那么对作品的严谨性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这一点在前面也有讲述。这里不再赘述。

      3、是否扭曲人物核心精神

        历史可以再创作,但应以良善的价值观为基准。宣扬邪恶的,自然应被抵制。历史人物的再演绎也当以其真实的精神内核来构建。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虽然近乎迂腐,但被千百年来颂扬至今的仁义之心、以民为本的人物精神内核并没有弄错,那么这个人物塑造就是可接受的。甚至像《恋姬无双》把刘备性转成女性,但核心精神则依然是仁爱善良,没有改变其愿意为他人奉献的精神,那么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变成妹子相比较于变成猫,好歹种族没变。

剧中刘备为了拯救城市而冒险自己来引导雷电


        尊重历史人物,本质是尊重历史人物的优秀精神内核,尊重其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进而言之,就算三国志都是假的,历史记载都是虚构的,但传承下来的人物精神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些精神是不能被磨灭不能被侮辱的。就算可以把屠杀遗忘,也不应遗忘在暴虐的刽子手面前,屹然挺立在人民身前的身影。

        不同形式的作品对于艺术创作的尺度是有所不同的。譬如游戏之类的题材,就算是幼童一时会信,稍长一点也不会真的当成真实历史,那么自然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所以创作尺度是可以比较大的,乃至于比较颠覆性的。而这一作标榜着历史科普,却做着歪曲历史的事情,迷惑性强大,别说小朋友,很多大人都深信本作说的内容是真实的历史。荼毒之深,难以估量,所以该类打着历史科普的作品的创作尺度就必须要被局限在尊重历史人物精神内核这一范畴之内。如果连这都做不到,不仅不应该标榜历史科普,更不应该让涉世不深的小朋友们观看。

       总之,娱乐化并非不可,我所反对的并非是将历史人物进行娱乐性的再创作,而是打着正史科普的名义虚构内容贬低历史人物,污蔑人物精神内核,以及在贬低之后拒不承认,拒不悔改的行为。

五、番外,聊聊大英雄曹操

对上:大而言之,威逼献帝,杀害皇后皇子以及亲献帝一派大臣,彻底摧毁汉朝根基。是为不忠。

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是岁,立故琅邪王容子熙为琅邪王。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八国皆除。——《后汉书:孝献帝纪》

            小而言之,背叛亲密合作的伙伴袁绍。在曹操征陶谦时就袁绍就派朱灵带军众支援曹操。是为不义。

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

对下:残杀普通民众。两徐州,雍城,邺城,柳城、河池、兴国、枹罕、宛城。每次的屠杀都是血淋淋的历史记载。是为不仁。

为什么屠城?下面的史料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献帝春秋》

是时南阳闲苦繇役,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曹瞒传》

 曹操的军规中“围而后降者不赦”则是军中常令。

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三国志:于禁传》

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三国志:武帝纪》

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曹瞒传

   官渡之战,坑杀已经投降的袁绍士兵八万余人。

绍将高览、张合等率其众降。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余众伪降,尽坑之。——《三国志:武帝纪

张璠汉纪云:杀绍卒凡八万人。——《三国志:武帝纪

        敢问这位曹大英雄,是谁的大英雄呢?

        对曹操的形象矫枉过正。忽略了其作为残忍擅杀的一面,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荆州百姓听到曹军来之后会有十余万百姓紧急逃离家园。

       一边说着自己只愿当征西将军,一边干着进爵称王逼死荀彧的事。

       一边写着伤春悲秋的诗歌,一边干着屠杀百姓的事。

        不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伪君子呢?

         只有读懂了这些史实,才能明白,为什么刘备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严宽版刘备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事件始末完整记录兼谈应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娱乐化形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