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知识详解】10/10 手机与相机的差距,远比你想象的大
本篇文章讲解关于镜头的内容,包括手机与相机画质与动态范围的差距,并讲解其原因以及手机的优势。

传送门:
CV9177067 前言
CV9266076 基础篇(上)
CV9340341 基础篇(下)
CV9377605 手机中的算法
CV9518899 杂项
CV9529972 CIS的大致组成
CV9769773 CIS速度的影响因素与结构
CV9843413 快门的种类与优劣
CV9909374 像素曝光过程、像素位移技术、信噪比简介
CV9969044 双原生ISO技术与双增益技术的区别
CV10018884 各种HDR方法
CV10058615 呼吸效应、法兰距与口径蚀

一、手机与相机的画质差异有多大?
即便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手机有效的分辨率大约仅有相机的1/4。例如Samsung的Galaxy S20使用的GW2,Bayer排列的64mp,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的中心画质,也仅仅是稍好于SONY α7R4裁切出的16mp的水平。更不必说如今绝大多数手机采用了Quad Bayer排列,色彩信息严重缺失,分辨率进一步下降。

除了分辨率,在动态范围上也是如此。即便手机CIS工艺不断改善、尺寸不断提升,但相比全画幅等细节CIS,其尺寸仍然非常小,阱容也非常小,动态范围依然非常低。
即便SoC性能不断提升,计算摄影算法不断完善,靠强大的算力可以实现很暴力的HDR堆栈,但在相机的动态范围面前依然不值一提。

二、巨大差异的元凶
如今的手机,CIS在分辨率上已经绰绰有余,2亿像素已经在路上。而限制最终成片画质的,是手机上严重受限的镜头——为了加工精度和重量,只能使用树脂而无法使用玻璃,也产生了很严重的慧差,CIS尺寸不断增加,镜头边缘的画质下降也愈加严重。
微小的光圈直径,由于衍射的存在,使得分辨率已经接近提升的边际,众多5000万甚至上亿像素难以发挥全部实力。
同时,过小的光圈直径和劣质的镜头镀膜也使得手机在拍摄夜景时无论CIS合算法怎样提升,高亮度的光源都会污染整个画面。
三、手机的优势
最显著的就是便携,在狭小的空间内拍摄,手机要比相机得心应手。此外,在面对像“铁丝网”这种场景,手机的小口径镜头则拥有了碾压性的优势。

手机的另一优势是,其集成了更多的算法并且会有AI的加持,许多在PS中较为复杂的操作在手机中有了特别的优化。
从硬件本身,手机的CIS由于尺寸小,良品率高,因此总体上其工艺更加先进,使得其能做到许多高端甚至专业的相机、摄像机才能做到的10ms电子快门、1920fps高速摄影等等(更多见下篇手机影像纪录),这些都是手机的优势。


相机知识详解系列的文章到此结束
下一篇的内容与知识无关,只是介绍手机影像目前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将于π节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