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开篇词集锦

《初心》
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而有的初心,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去靠近它。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篇》)。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
《纪念日》
纪念日是结绳记事上的一个个绳扣,它纪念着一个生命的诞生和离去,也纪念着一段历史的开始和结束。“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毕竟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这是郝思嘉站在一片废墟上渴望重建家园的纪念;“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是鲁迅写下的不能忘却的纪念。
随着时间的流逝,纪念日可能会被淡忘,但是它绝不会消失,它向我们招手致意,只是为了告诉我们,记住,可以让日历上最简单的数字变成岁月最厚重的注脚。
《十年》
在我们人生的刻度上有多少个十年屈指可数,而在历史的长河里,十年只是沧海一粟。苏轼曾经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是时间对爱情的一份追忆;曹雪芹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坚持著书,才有了红楼梦后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那是时间对艺术的一份馈赠;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以十年为跨度,抒写了命运跟随时代的变迁,那是时间对社会的一份洗礼。我们曾经想校对时间,到最后才会发现在所有的批评当中,最正确,最伟大,最天才的是时间。
十年,既有世事浮沉,又有农夫悲欢;既有鸿篇巨制,又有青鞋布袜。正所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十年铺就了我们今天的黄金时代。
《痛》
痛苦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一语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中国古代文人有多少沉郁顿挫的痛,就有多少达观不屈的逆境重生。
1849年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因为参加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险遭枪决,最终他是带着手铐脚镣离开了彼得堡,开始了漫长的流放生涯。但是,痛苦的牢狱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相反把他推上的文学创作的巅峰,他曾经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我想这句话的含义是,即便我们在最恶劣的境遇,我们仍然有着不可被剥夺的精神的自由,可以选择以尊严的方式面对痛苦,而这种选择本身就彰显着人性的高贵。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它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品格和智慧,而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够享受到由痛苦转换而成的财富。
《路》
“路”这个字是由足和各组成的,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或许是凯鲁亚克《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也或许是李娟的“沿着慢慢的时光,沿着深沉的威严和恐惧”,崎岖至此的道路,前面是看得见的世界,后面是回得去的家乡。
究竟什么是路,路就是道,道就是规则、法则,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没有路的时候,心里会彷徨,路多的时候,心里又会迷失。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
《故乡》
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故乡,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时的那张车票,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故乡,是屈原的秭归,那里是楚国宗祖,“洞庭波兮木叶下”;故乡是卡夫卡的布拉格,虚幻又现实,“欲说还休”;故乡,是木心的乌镇,“五十年未闻乡音”,听起来麻痒痒的亲切感。而当我们终于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渐行渐远,才发现故乡是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地,断了筋骨,连着血脉。故乡,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