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阅后即焚

2023-01-23 17:59 作者:盐不能当饭吃  | 我要投稿




这篇本来是2023年第二篇文章,现在,它成了第一篇熬走了前者你就是第一!  尽量坚持存在,我觉得这篇应该没事。


我跟二刚蹲在工地外面马路牙子上抽烟,并不会有人看到我们不修边幅的样子,前两天开始防治污染天气停工,马上又年关,包工头索性放了假。


二刚问我,你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对话写进文章里呢,我们都还没开始聊。


我说我在尝试一种现场直播-画中画的写作方式,你不懂。


二刚的话跟烟一起吐出来,你是不是词穷了,你会讲的都不能讲,所以就不知道文章说什么了。


我说你看看我今天上榜了,但尴尬的是最近的文章都被删差不多了,剩下最新的一篇是个广告软文,很多人刚趁着热度过来看,怎么这家伙就写了个广告,现在的up恰饭真恶心。


二刚问:你是不是有偶像包袱。


我说二刚,你是我见过话多的NPC之一,不要你发挥,要替你写那么多对话我应付不过来。


二刚看了一眼我递过去的手机说:


“怎么是房地产区up主呢?”


“窄了,路走窄了,这行当都这样了,你却因此冠名。”


“我哪里知道b站怎么还有这么个分区,我听说过b站有开会区、摆烂区、通辽区,以及我所在的缓存区。”




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一年有太多可以说的话题,层层叠叠覆盖每一天的认知,而且大多数人无法吃瓜,因为自己就身在其中,今年的话题很难通过挑动一部分人的神经来分散、转移,自然就会敏感一些。


于是我的很多文章变成了“阅后即焚”模式,且看且珍惜,应该说我边写边删减,甚至截图版发出来都会下线的,大概磨练了AI的识别能力,为人工智能的进化提供了一份力,没想到机器人都这么卷了。


二刚看出了我的迷惑,他问是不是被热心正能量们给举报了?


我觉得举报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文章都是发出来后挺久时间后才没得,但未必来自正能量,问题有可能出在评论区。几篇文章的评论区都出现了比较小众的看法,姑且这么认为,然后我不该把评论放出来,因为显而易见这些小众评论的观点容易引起争议,进而被其他评论怼。


这个被怼的如果有理还好,如果无法反驳其他评论,很可能反手一个赞赏就给了系统。


今年计划开辟新领域,做一个备份兼涉及领域更广阔的号,等准备好了给大家说,尤其是本就不想局限于地产,对更深层次的财经、金融、职场,以及更多的故事,找个地方放,把路走宽一些。


在视频、公众号的评论区会看到一些其他观点,我认为表达的自由是均衡的,我能说建立在你也能说的基础上,争议是很正常的。


同时,表达的自由首先不能以表达的初衷为前提来评判,动机不应作为自由的前置审核,说白了扣帽子和上纲上线大可不必。


我说的是所有人之间的表达,在这里一并提醒观点相同和不同的朋友,咱们都是一样的。能够讨论比讨论什么更重要,我们不需要非得找到位置才能说话。





每当这种灰黄色傍晚的北方冬季,我总觉得建筑物会在我们沉睡之后苏醒为一只钢铁巨兽,慢慢潜入河里游向大海,又在清晨之前返回站好,没抖落尽的水会在它脚下结成冰。


想对着谁说点什么,又不愿意打破干冷的空气,看人拎着大瓶子打水,买饭;在下工的时候戴着安全帽、套荧光背心闲逛的工人们,灰泥干涸在衣服上懒得脱下,便向着远处的灯火走去。


这种日子伴随着叮叮咣咣、以及塔吊转动的声音,风声,搅拌车重压声,使人沉默,这种被反复锻打形成沉默,如同凝结水泥块,干硬之后,再打碎,周而复始。


过去这一年,我终于可以不再只是自己跟自己说话;每个在我脑海中的NPC都逐步被鲜活的小伙伴替代。我大概在95年开始上网,去年才有机会真正面对网络发出声音,说出所想所信,为了获取更好环境而说,挺有动力。





今天去商场逛了逛,人不多,前些日子打吊瓶发现医院人满为患,医疗工作者都在承受着高压和高强度的工作,这是一个无法轻松的新年。


在超市里买了根仅存的冰棍,居然熬过了整个夏天,压了太久已经扁了,不过味道依旧。





2022阅后即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