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神赵子龙也有弱点?常胜将军虽未尝一败,但他这方面是真的不行

2020-08-04 18:46 作者:三国志诸葛村夫  | 我要投稿

"吾乃常山赵子龙"。每当听到传来这句,我心头总会为之一震,脑海中赵云将军拍马赶到,万将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赵云豪情万丈,忠君为民,文武双全。

他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是军营中的完美标杆,更是百姓心中的肝胆英雄。那么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军神",真的未尝一败吗?他是否也会有缺点?这些疑问,也让赵云成为三国中的热点人物。

在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中对赵云是这样描写的"赵云字子龙,是常山真定人。原本是公孙瓒的下属,公孙瓒派先主刘备帮助田楷抵御袁绍,赵云于是随从,为刘备主管骑兵。等到刘备被曹操在当阳长坂追上的时候,刘备丢下妻子儿女向南逃走,赵云身抱刘备幼小的儿子,也就是后主,保护着甘夫人,也就是后主的母亲,使他们全都免于灾难。被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进入益州,赵云留在荆州。"

虽说对赵云的描述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神话,但也能看出赵云的忠肝义胆,顾全刘备妻儿,让他们平安脱险。所以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对赵云的战力给予了很高的肯定。但赵云终究还是有缺点以及败绩的。

三国是注重战略以及谋略的权利游戏,赵云纵有文武双全的战力,但在政治头脑上赵云还是有所不足。

公元214年,刘备攻下成都之后,准备将城中房屋,城外良田分与立下战功的将领们。刘备此举意在论功行赏,收揽人心。但赵云却出言反对。原因一是当时局势尚未稳定,如果将房屋良田分发,各将领必然会对战事有所怠慢,祈求安稳;原因二,益州百姓刚从战乱中得以喘息,应将房屋分与百姓,之后便可使百姓归顺,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

赵云此话一身正气,为民着想。但从政治战略的角度来看刘备想要封赏众将,但被赵云阻挠,同为将领的他人必会对赵云产生意见。刚攻下成都,此时百姓对外来政权还有许多抵触,所以此时论功行赏,稳定军心,提升内部团结与凝聚力更为重要。所以在政治谋略方面,赵云多少会有些想法简单,过于理想化,若真让赵云来主政,怕是常胜将军的名号也要不复存在了吧。

长坂坡七进七出是罗贯中对赵云的神话描写,使得赵云在世人心中成为了不可战胜的常胜将军。其实赵云在历史上并没有演义里的那么厉害,也并非是不可战胜。《三国志》是这样描述"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以战略角度来看,赵云在此次的攻占中失败了,但从全局看诸葛亮趁敌方主力军倾巢而出至斜谷,夺取大半个凉州。这样看来赵云的兵败也算是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了。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成一个近乎成神的人物,足以看出罗老对赵云的喜爱。真实的赵云虽说不如演义中那么完美,但他也并非等闲之辈,更不是区区刘备贴身保镖。也许在大家的心中,他依旧是那个七进七出的赵子龙。但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有着血肉之躯不顾生死的战斗英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样的子龙,你怎能不爱。

武神赵子龙也有弱点?常胜将军虽未尝一败,但他这方面是真的不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