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古卷轴的6条行走之道(下):基督教、费希特、三位一体

2022-11-11 17:01 作者:持己剑者  | 我要投稿

上古卷轴 行走六道(下)

The Elder Scrolls 老头滚动条

承接上半期叙述的内容,现在进行一下细节上的补全和进一步的猜想,探究一下这所谓的六条行走之道究竟在隐喻什么现实内容,以及其真正表达的含义,甚至借此揭开部分关于上古卷轴世界观的真相。

先复述一下上半期的内容,六条行走之道我将其总结为:龙蛋、塑魂、龙代、死亡、立塔、窃魂,将其内在逻辑粗浅地概括一下,就是先龙破加入某个神位并孕育转世,然后转世通过各种经历塑魂,并二次龙破彻底取代神位,再死亡灵肉分离灵魂登上神位,接着立塔达成王道稳定自身,最后窃来灵魂开启自己的世界。

 

而本期的开始,先对六条行走之道进行一个细节上的补充,引入一个在上古卷轴中经常被提及的概念,披甲。

首先披甲这个概念,根据《狮身人面像探究树的努哈达Nu-Hatta of the Sphinxmoth Inquiry Tree》,台伯·塞普蒂姆:“风暴王冠通过第四种方式:死者的脚步。披甲和化身是分开的道路;不要误会这一点。后者是用命运的鹅卵石建造的。前者:像他们一样走路,直到他们必须像你一样走路。这是孩子们作为霍拉之子带来的死亡。”

上古卷轴维基因为这里的记载,猜测披甲可能是第四条道路。

 

但我的看法有所不同。

首先在三十六课里,第四条路原话是by which I mean dead,这里是dead而不是the dead,是“死亡”而不是“死者”,其次上述内容的最后一句话,“这是孩子们作为霍拉之子带来的死亡。”也提及了“死亡”。而最明显的反例,是洛克汗的第二化身,希雅提,希雅提就是泰伯之前的名字,如果泰伯的披甲只是第四条道路,那么希雅提走的第二条道路岂不是啥都不是了。

 

照例先说结论。我个人认为,披甲是指从第二条道路开始,一直到第四条道路结束,这样一个连贯的过程。

这个时候再重新看披甲的定义,“像他们一样走路,直到他们必须像你一样走路”,可以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步骤,而是包含着几个阶段的内容。

我猜想“像他们一样走路”应该是第二条路的要求,即塑魂的方向就是要按照模仿原本的神灵塑造自己的灵魂,曼尼马克勉强可以算一个佐证,他返回人间之后就是干自己研究灵魂的老本行。

而这个“直到他们必须像你一样走路”,则是第三条道路的过程,用龙破的方式超越原本的神灵,一个较为符合的佐证就是阿卡托什和奥杜因,阿卡托什是龙破的产物,但奥杜因却自动降辈分称自己为“阿卡托什的长子”,虽然阿卡托什不是一个人,但佐证龙破取代就是“直到他们必须像你一样走路”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为什么披甲会是第四条的结果,因为需要以第四条道路的“死亡”进行灵肉分离,让灵魂,这个披甲过程才算是最终实现,佐证的话就是审判席成活神还要按时充电,说明有肉体的活神是不稳定不完全的。至于为什么四代coc的披甲没有“死亡”,也是可以圆的,当时coc已经进颤栗孤岛了,其灵肉可能已经处于某种特殊状态,就像五代黎明守卫DLC进灵魂石冢要拘禁灵魂或者变吸血鬼。

 

接下来,讲一讲这六条行走之道的现实来源,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六条行走之道大部分内容都是脱胎于基督教,或者更明确一点,《圣经》。

 

开始之前必须正式说明一下,以下涉及基督教的内容纯属展示,并不是宣扬或批判,同时关于下文介绍的理论,只是进行引用,并不代表认可。

 

首先,行走,walk,这个词在东西方语境中的用法是类似,我们会说“走自己的路”,外国人也会这么化用,而尤其在《圣经》中多次出现一个明显的描述,walk with god,尤其是《创世纪 第五章》,“以诺与神同行,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如果这个描述是行走之道的灵感来源,那我一点都不会绝对奇怪。

其次,在六条行走之道这个说法的来源,《三十六课》中经常出现Triune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审判席三神,而这本身就是个基督教词汇,其含义就是三位一体。

再者,塔,这个不用多说了,就是致敬《创世纪》里的巴别塔,巴别塔就是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而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最最最明显的一点,来自《列王纪上 十九章》,先知以利亚将自己的外衣搭在以利沙身上,结果以利沙拜以利亚为师,继承了先知一职。如果单看这里的描述还没发觉的话,那就再给点提示,“以利亚的外衣”被西方人用来喻指继承某人的衣钵,英文是Elijah’s mantle,而其中mantle的动词形式mantling,就是披甲。

 

不然我为什么会在前面说披甲。

 

所以六条成神之路就是基于基督教内容的再创造,一旦发现了这一点,那么就能换一个视角来看清行走的真相。

 

OK,接下来,再一次挨个解释六条行走之道。

 

1.龙蛋:龙破加入某个神位并孕育转世之蛋。

其实就是暗喻成为信徒,而且这个还有说法,百度上圣灵词条中有这样一句:“当一个人真心决志信耶稣,圣灵就住在心中”。

不要问我为什么用百度百科这么不严谨的网页,我总不能宣传宗教网站。

 

2.塑魂:效仿神灵的经历来塑造灵魂。

这个太明显了,成为信徒之后肯定要遵循教义,效仿先知的行为。

 

3.龙代:二次龙破彻底取代神位。

这个就要引申一下了,如果有个信徒比某个先知还先知,那么他宣称是这个先知的继承者或是代行者,是不是也能成立呢。

 

4.死亡:灵肉分离真正成神。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换个说法就懂了,教徒的死亡,在西方叫上天堂,这样才能被尊为神灵。

 

5.立塔:通过建立塔达成稳固。

这一部分就要创新一下了,我也不敢确定,我猜想,应该是指创立自己的流派,达成相对独立的自成一派,并且会受到这一派的直接尊奉。

 

6.窃魂:窃来灵魂开启自己的世界。

这个的话,我猜想是指,自己的派系对信众的吸纳,一旦这个派系的信徒足够多了,那么该派系就会成为这个教的核心,相当于把这个教进行一次更新,其实也就相当于是用一个新的教取代了原本的教。

 

总结一下,六条登天之路的宗教来源,我猜测可能是指:

龙蛋:入教成为信徒,

塑魂:效仿先贤举止,

龙代:继承先贤地位,

死亡:圆寂得以升神,

立塔:立派直接尊奉,

窃魂:招生更新原教。

 

本视频到此结束。

怎么可能,重头戏还没到呢!

根据上述描述,我更进一步地猜想,行走之道的逻辑内核,是对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化用:通过遵循圣灵,达成圣子,最终实现取代圣父。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三位一体,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三位一体就是:三位、一体。

 

三位:圣父、圣子、圣灵。圣父就是创世神耶和华,圣子就是入世的圣人耶稣,圣灵要麻烦一点,可以认为就是“宗教中的真理”,看这个描述就知道,“宗教中的真理”,也就是给教义背书的。

一体:这三位是一体的,这也很好理解,可以简单认为是【创世神、圣人、真理】本质上是一体的,这是典型的宗教逻辑,就不方便多解释了,大家看着这些词条自行体会。

 

至于为什么我会说六条行走之道是在化用三位一体。

首先,第一条龙蛋,加入某个神位。根据百度上圣灵词条中的:“当一个人真心决志信耶稣,圣灵就住在心中”,这一步就是获取圣灵并进行遵循的开始。

然后,从第二条开始到第四条结束,实现披甲。这一系列步骤实际上就是在通过遵循圣灵达成圣子。

接着,第五条和第六条,立塔窃魂开启自己世界。其实就是在达成圣子的前提下,再通过遵循圣灵更进一步,实现取代圣父。

最后,为什么这一切能够实现,就是因为三位一体的理论存在。

 

本视频到此结束。

怎么可能,重头戏还没到呢!

 

三位一体不仅是基督教内容,同时还有一位学者,为三位一体提供了哲学解释,而他所用的学说,就叫知识学。

 

没想到吧,费希特在这等着呢!

 

按照这个合集前几期的内容,费希特的知识学三定律是:

1.自我设定自我

2.自我设定非我

3.自我与非我统一

然后把这三条定律串联起来,从设定的自我出发→→→→→作用于非我并反馈→→→→→设定的自我实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然后循环往复,构建出一个螺旋上升的结构。

 

那么,这条道路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费希特认为是,自我克服“自我和非我的对立”,达成自我和非我的绝对统一,而由于是主观唯心,这个自我和非我的绝对统一,实际上是回归绝对自我。

费希特原话为“哲学的最高原理不是借助经验由外界事物塑造和构成的,而是在我们的自我的纯粹的原始的形式中塑造和构成的,这种规律就是在我们这个不借助任何经验都会存在的自我中发现的”。

 

要解释这些内容,必须引入知识学中两个概念,绝对自我和经验自我。

绝对自我,用来感知存在的自我。就是第一定律中用来设定自我的自我,也是第二定律中用来设定非我的自我,是凌驾于所有内容之上的,潜藏在所有内容之后的,感知一切,包含一切。

经验自我,进行意识活动的自我。就是根据第一定律被“绝对自我”设定出的自我,也是第三定律中实现统一的自我,可以简单认为就是当前的自我意识。

 

所以费希特知识学的完整模型就是:一切都是由“绝对自我”所感知出的,分为两部分,“经验自我(自我意识)”和“非我”,然后这二者再通过不断达成统一,螺旋上升,逐步消除对立性,融合趋近于最初的“绝对自我”。

 

而这个完整模型,就是用来解释三位一体的。

圣父,等同于感知了一切的绝对自我。

圣子,等同于进化到终极的自我意识(经验自我)。

圣灵,这个同样要复杂一点,等同于自我与非我的所有统一性,也就是知识学中的知识二字。

而对此费希特的原话为:“上帝的内在存在原初就是他的具体存在,后者本来是与前者互不可分的,完全是彼此对等的;而这一上帝的具体存在就其本身的内容而言必定是知识,只有在这种知识中,世界及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才成为现实的。”

 

这样一来,整个老滚世界的体系,包括六条行走之道就有了全新的解释。

根据这个合集前面几期的内容,我认为老滚世界就是知识学框架下的现实世界。

 

首先,老滚世界起源于阿努、帕多梅,即象征着最基本的自我、非我设定,而接下来的众神创造凡间位面则是指产生出自我意识(经验自我)。

而凡间位面存在的意义,就是凡人的舞台,所以一个个凡人本质上也是自我意识(经验自我),这个和现实其实是一样的,人就是一个个自我意识(经验自我)。

 

这里可能会个产生疑问,自我意识(经验自我)为什么能有那么多个?

因为本来就能有那么多自我意识(经验自我)。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典型的误区,主观唯心主义并不等同于唯我论,只有唯我论才是只承认“我”的“绝对存在”,而否定“他人”的“绝对存在”。

费希特就明确表示过,知识学不仅能用于个人,也能用于人类,譬如绝对自我,就能指全人类的绝对自我,所以才能上升到创世神的高度。

 

既然老滚世界的凡人,是指由绝对自我衍生出的自我意识(经验自我),那么反过来,六条行走之道,指的就是自我意识(经验自我)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非我的统一,最终达成终极,实现绝对自我。

而六条行走之道,分别对应自我、非我统一的各个阶段,前五条处于费希特的五种世界观之下。

 

1.龙蛋:龙破加入某个神位并孕育转世之蛋。

——处于感性世界观下,最直接的世界观,把外在的感性世界视作真实。

这个世界观就是最普遍最初级的凡人世界观,所以要龙破孕蛋摆脱凡性。

 

2.塑魂:效仿神灵的经历来塑造灵魂。

——处于法律世界观下,认为世界是法律管理下的秩序体系,人是被管理者,即绝对自我(上帝)的独立分身。

这个世界观下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神性,所以要通过模仿使得神性扩大。

 

3.龙代:二次龙破彻底取代神位。

——处于道德世界观下,人类意识到自己只是绝对自我(上帝)的衍生影像,应该通过道德行为和绝对自我(上帝)达成统一。

这个世界观下人开始由被动到主动,从被动的模仿者变为主动的行动者。

 

4.死亡:灵肉分离真正成神。

——处于宗教世界观下,更进一步,意识到真善美是绝对自我(上帝)的本质在人类身上的体现。

这个世界观下,人开始剔除杂质,从肉体的欲望与束缚中逐步解脱。

 

5.立塔:通过建立塔达成稳固。

——处于知识世界观下,洞见绝对自我(上帝),并让自我意识达到终极。

这个世界观下,人做到了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用术语叫超凡世界,极乐生活。

 

6.窃魂:窃来灵魂开启自己的世界。

——至于这一步,就没有什么世界观对应了,因为这一步只能在理论上猜想与推测,而且要而是费希特把这一步也写出来,得被教会追杀到天涯海角。

这一步就是达到终极的自我意识对绝对自我进行取代,至于为什么mk要把方式弄成窃魂,我猜想是因为灵魂其实就是自我意识,也是绝对自我的载体。

 

嗯,初稿就写到这里,先发了。


上古卷轴的6条行走之道(下):基督教、费希特、三位一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