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三跨一战4个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学硕上岸经验贴

写在前面
同学们好!我是『电影研习社』的主理人:文思不冻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这位同学仅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三跨一战上岸电影学学习的圣地——中国电影资料馆。
在考研期间,时间就是金钱!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高分上岸,除了这位同学自身极强的学习能力外,也离不开其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规划安排。
所以无论是想要报考资料馆的同学,还是现在对于自己时间安排与学习计划有困惑的同学,都应该好好的阅读一下这份珍贵的经验分享。
经验贴正文
1. 基本信息
关于我的情况
我是三跨考研,本科和电影没什么关系,但是一直对电影比较感兴趣。
决定考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时间非常晚,九月份才正式开始,先前只是把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看了一遍,艺术概论只看了一半,政治英语根本没看,记忆力约等于0,九月份回学校后开始系统复习,到12月底一共四个月时间,中间还有准备保研、上课、课程作业、展示、毕业论文开题、第二学位上课考试等等,实际上复习时间非常有限。
关于择校
考研通常是根据专业选择学校的,确定专业之后可以去搜学科评估的结果,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能够投入考研的时间精力来决定考哪个层次的学校,量力而为。
中国电影资料馆不属于高校的范畴,是电影资料存储和研究机构,有影院放映艺术电影,只招收电影学硕士研究生,学科评估比较靠前,每周会有学术放映,相对来说更加学术氛围更浓厚一些,也更封闭。虽然说资料馆是北京的学校,但专业课不压分,400分以上很多,而且比较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本科学历歧视学生。
关于考前准备
很多同学在备考的时候只埋头苦学,却会因为一些小问题导致努力白费,尤其是开考时间和考试科目,不要想当然以为是怎么样。考英语我以为是下午3点考试,一直到中午一点半才看清是两点考试,中午没时间休息了导致下午状态很差,果不其然英语一64分拉了后腿。
建议大家考研之前去搜索一下可能触及成绩取消的行为,很重要!在豆瓣小组里看了太多准备地非常充分但是还没开始考成绩就被取消的情况,比如开考之前要再次摸自己的口袋,看有没有把手机放在口袋里,如果开考后手机在口袋里是直接取消考试资格的(有些监考老师会提醒,有些不会,还是自己注意比较好);考试时间要安排好,考试结束后不能再作答了,哪怕没写完也不要再写了,否则会被单科成绩取消处理。
2.公共课学习
政治和英语的经验贴非常多。
政治我是用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看了一遍,配上1000题又理解了一遍,部分重要的章节在12月份进行了背诵。选择题做了肖秀荣8套、徐涛8套和腿姐4套,在12月之前都只用刷选择题就可以,12月把肖秀荣的肖4背熟,大题基本没问题。
英语我真的很差!单词我是一直有背的,但一直到考前也只背了一遍考研单词,把01到20年的真题刷了一遍(仅限完型和四篇阅读),新题型和翻译偶尔会做,作文几乎没写过,只是考前写了两次,所以事实呈现出我的新题型和作文简直灾难。因此建议考前至少去限时模拟考一两次,我考试时候答题顺序安排很不合理,翻译和完形花了太长时间,最后没有时间写作文,大作文没写完:)
3.专业课学习
真题真的很重要!
看真题能看出一所院校出题风格和偏好,建议打印一份近十年真题,有针对性地复习。资料馆很多填空题会重复前几年的,比如今年考的迪士尼第一部动画片、《画外音》的作者都是先前考过的,庆幸自己考前突击搜了答案,往年真题每一题都要复习到。
我的专业课复习方式是每一门选一本最适合应试的书籍,再拓展阅读1-2本书,听一些艺术类辅导机构的课程作为补充资料,把知识点都补充到一本书上,最后11、12月份背一本书就够了。
资料馆考的专业课分两门,一门是701文艺理论与电影理论,文艺理论会有艺术概论和文学理论的内容,资料馆官方参考书很多,艺术概论看张同道老师的《艺术理论教程》(多看课后题练习!!!)、彭吉象老师的《艺术学概论》。
文学理论和艺术概论重合的地方比较多,资料馆推荐的是童庆炳老师的《文学理论教程》,由于太枯燥,我复习这一块的时候是配合了b站杨宁老师的网课看的(b站搜索西竹书院,有时间推荐把杨宁老师的美学课程也听了),说到B站,强烈推荐一下文思不冻老师的中外电影史,真的是我看到最详细的公开课了。

另外电影理论就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了,外国电影理论我是看陈晓云老师的《电影理论基础》,精读了两遍,自己总结了每个理论家的要点进行背诵。
另外中传赵老师的电影史序列里也有电影理论的内容,增加了法兰克福学派这些文化工业方面的内容,可以互补。中国电影史内容很少,资料馆以考填空题为主,我买了丁亚平老师的《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的电子版,只用看目录把人物和作品对上号就可以了。

另一门专业课是801中外电影史。中国电影史看李少白老师的《中国电影史》就够了,内容非常全,我是看了两遍,中国电影史的知说点,仔细背了两遍(每句话都读到,每个知识点都背到),因为资料馆考电影史真的非常细!考一个电影作品会考到导演、编剧、原著,所以都得背。文思不冻电影全程班的课程内容就非常全面细致了,狠狠的给文老师打call。
外国电影史我主要是看王宜文老师的《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选择王宜文老师的书完全是因为疫情期间听了北师大的课很喜欢他这个人,而不是这本书适合应试,这本书内容比较少,很多资料馆会考的内容都没有。
而资料馆官方推荐的大卫·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和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也不适合应试,因为内容太多太详细了,全部背下来会耗费过多精力在不会考到的知识点上,因此这两本是适合做补充的。

关于备考时间分配
考研战线很长,有些甚至提前一两年复习,个人觉得没什么必要,前期最应该做的是积累,多去看电影大师的作品,希区柯克、伯格曼、费里尼、塔可夫斯基......黑白片看不下去也得看,今年资料馆考到了费里尼。
其次是多看自己感兴趣方向的电影,复试的时候会用得上,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非常了解且自信满满,这是老师愿意看到的学生。
另外,看电影不是单纯看电影,有思考写影评挺能训练电影思维的,文老师说的对,电影史论评是一件三位一体的事情,有了前设性的史论知识才有思维和角度去写好一篇影评。
辅助资料
复习初期建议以整理和理解为主,最重要的是适应考研状态,我在考研期间一直是早上6点半起,晚上12点睡,中午看情况在桌子上趴半小时或者不睡。
进入11月12月可以把重心放在记忆上了,我整个12月都在图书馆的过道里度过的,早上8点到12点半,下午2点到6点半,都在过道里背书,开始时不熟悉,要用一周背一本书,熟悉之后两天可以背完一本,再后来只用半天就可以过完一本。
读出声音的记忆效果比默记、默写效率更高,后期专业课、政治、英语作文都需要背诵,合理安排时间很重要,祝大家都能早日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关于心态
考前越复习越觉得自己会的东西简直是冰山一角,考研不仅仅是考学习能力、考知识储备,更是考察心态,我自认为是一个心态良好的人,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会太紧张,但考研的12月真的是焦虑到满脸长痘,没时间护肤、锻炼,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不好,有规划地复习和好的心态太重要了。
可以找一些感兴趣的小事情做做,好调剂心情,我考研期间是迷上了读茨威格的小说,排队等饭、接水的时候花五分钟读一段就很开心了。
我的备考是在图书馆进行的,后期大家都固定在同一个座位,前后左右的同学基本都是熟脸,我每次去六楼走廊背书的时候都能见到另一个女孩子,这种互相不认识却相互鼓劲的感觉是太难忘的回忆,不管最后结果怎样,都是一段自我成长的过程,祝大家都能得偿所愿,成功上岸~
也在此感谢文思不冻老师,感谢当初能听到你的课,与你一起学习,收获颇多感慨颇多。(献花)
24全程班课程


课程咨询、资源获取→微信二维码或者微信号(WSFi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