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健身不酸痛没效果:小学体育教材造的孽

2018-07-26 21:39 作者:锶の羧  | 我要投稿

提起健身,一般人想到的往往是“坚持”、“毅力”、“精神”这些字眼。为什么,因为健身真他娘的痛啊!胳膊疼腿疼浑身到处疼还不能停,没毅力怎么行!不“坚持”怎么搞!

其实,这都是被小学教材害了。我现在还记得里面有段对话,大意是小明做广播体操很认真,次日感到酸痛,于是老师说这是肌肉得到了锻炼,并鼓励他趁这个好时机坚持锻炼下去。



根据这个,任何一个小学生都很容易得出下面这些推论:

1. 肌肉酸痛是锻炼的好时机
2. 肌肉不酸痛说明没有锻炼效果
3. 每次锻炼都应该持续到肌肉有酸痛感,之后每多做一下都是赚到了。

可惜,实践会发现,除开锻炼的头几次可以很快达成酸疼感之外,之后会越来越难。可能都不用一个月,我们就已经是一个动作重复几十遍了,可酸疼感依然没来——不但当日没来,次日也依然不会来。

于是,我们有了进一步的推论:动作一次性重复越多越好,直到做不动为止。

于是,就有了“每天100个俯卧撑坚持1年会怎么样”的迷思。随便哪个搜索框里一搜,必定有(没有我也不会女装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女装的)。

于是,就有了那些一次几百上千个俯卧撑/徒手深蹲/引体向上,然后横纹肌溶解进医院紧急抢救的新闻。这些人无疑是毅力的强者,但很可惜,就和寓言里不听主人劝阻、非要往悬崖边走的倔驴一样,这无上的毅力只是害了他们。


这里不是骂他们蠢,毕竟倔驴还有主人阻止,这些人却是被小学教材往悬崖边推。驴子是咎由自取,人可是无辜的。

错误的观念应当用正确的观念替换掉。根据现代运动学可以知道,“肌肉酸痛代表肌肉受到了锻炼”这没错,但反之不成立。尤其对于刚开始系统健身不满1年的人而言,肌肉酸痛不代表肌肉受到了“最好”的锻炼——它甚至不代表肌肉受到了“较好”或者“还可以”的锻炼!

如果上面说的还不够,这里再补充一个:在科学的训练体系中,锻炼后之所以要拉伸、滚泡沫轴,就是为了避免或减轻次日可能出现的酸痛,加快酸痛消失的速度。

所以,锻炼不应该追求酸痛。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做到酸痛时停止锻炼,酸痛没消失不恢复锻炼。如果酸痛两天了都没恢复,说明练过头了,下次要减量。(最近美国NSCA教练协会有篇文章说蛋白质没吃够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不过这是小问题,蛋、奶、各种鱼虾、各种瘦肉等即可轻松解决,素食主义者可以吃豆子,实在不行还有蛋白粉帮忙,完全没压力)。

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说某某运动员/大佬怎么不是这么练的。

因为,人家是运动员/大佬。如果说健身的选择就像一桌菜,那么刚开始我们是健身小白,面前是一整卓宴席,任何菜都可以选,可以吃得很开心很舒服。但是再吃下去,可选就越来越少了。到了运动员/大佬这个层次,可以说是菜已经全吃光了,可是他们还要继续吃,那没办法,筷子桌子餐巾也要啃一啃。


我特么是肉食动物!肉食动物啊!(掀桌)


这是大佬的无奈,也是拼搏精神的体现,不代表筷子桌子餐巾是这一桌菜的精华。

希望大家都能愉快享受健身。少一些自我感动,多一些健康快乐。


健身不酸痛没效果:小学体育教材造的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