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洲的山岗上—日俄战争绘画集

译者:聂书江;赵开放
时代的标志:满洲的俄国地下军校
A SIGN OF THE TIMES: AN UNDERGROUND RUSSIAN MILITARY SCHOOL IN MANCHURIA
俄国尽管多次承诺撤兵,且受到各方抗议,但至今仍无意从满洲撤军。不仅如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俄国还不断增兵满洲。
俄国士兵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他们一般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接受过充分的训练。因此,在满洲,俄国除了尽力改善军事训练条件,还在铁路沿线的各个驻地建立了大量的地下军校。

满洲俄国军队的骄傲:行进中的俄国骑兵
行进中的俄国骑兵。约翰·查尔顿(John Charlton)根据新闻摄影协会(Topicsal Press Photo Agency)的照片绘制。

日军步兵前往朝鲜北部鸭绿江前线
ON THE MARCH TO THE YALU:HOW THE JAPANESE INFANTRY GO TO THE FRONT IN NORTHERN KOREA
日军在朝鲜北部地区的前进异常坎坷,士兵们不得不借用当地土车辅助前行。他们雇用的能够背负大量行李的朝鲜苦力,或许是世界上最能吃苦的人了。

旅顺港内遭受日军袭击的俄国舰队
THE RUSSIAN FLEET IN PORT ARTHUR, WHICH HAS BEEN ATTACKED BY THE JAPANESE
战争爆发前夕,俄军组织了由战船组成的编队,其中大部分因为旅顺被偷袭而沉没
清朝如何处置“红胡子”:奉天监狱的一幕
HOW THE CHINESE DEAL WITH THE CHUNCHUSES:A SCENE IN THE PRISON YARD AT MUKDEN

舢板遇上舢板:鸭绿江口的奇妙周旋
WHEN JUNK MEETS JUNK: A CURIOUS ENGAGEMENT AT THE MOUTH OF THE YALU
一天,日军海军上将细川资氏(Hoysoyo)派一支护卫舰进行侦察。舰上的船长又派山口(Yamaguchi)大尉及6名随从下到朝鲜舢板上,沿着河道尽量前行。途中他们遇上了一支载满俄国士兵的舢板队伍。双方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后,俄军被迫靠岸。

攻占金州
THE CAPTURE OF KINCHAU
金州这座被城墙环绕的清朝古城,是俄军最后的据点。奥保巩将军集结兵力对俄军工事发起进攻。守卫金州的是一个西伯利亚步枪团和一个野战炮队。5月25日,经过一整天的进攻后,日军的一个旅终于在夜间取得了突破。日出时分,经过一场血战后,日军终于占领了这个地方。当时的巷战相当惨烈。

日军妙计:鸭绿江渡江战役中金塔图岛上隐蔽的榴弹炮
A CLEVER JAPANESE RUSE: MASKED HOWITZERS ON KINTATO ISLAND DURING THE PASSAGE OF THE YALU
在军事行动中,日军具有很高的隐蔽能力,这从他们隐藏火力源和士兵布防点的方法上可见一斑。在鸭绿江渡江战役中,日军将榴弹炮放置在金塔图岛上挖好的沙坑里,沙坑前面竖起了巨大的木挡板,挡板上用草绳绑缚着树枝和碎草以作遮蔽。这算是为俄国准备了一个“天大的惊喜”。从远处看,根本无法区分这些遮挡物与周围树木。榴弹炮射击时夹角很高,挡板遮蔽了火光,日军用的又是无烟火药,俄军根本无法发现这些火炮的位置

瓦房沟之战:俄军与日军交火后撤退
THE ACTION AT WA-FANG-KAU: THE RETREAT OF THE RUSSIANS BEFORE THE JAPANESE
瓦房沟,即得利寺(Telissu),位于金州西北部50英里处,是5月30日和6月14日两次大规模战役的战场。在第一场战役中,日本出动了3个步兵营、4架机枪及一些骑兵。俄军出动了哥萨克骑兵、边疆战士及至少一个炮兵连。战斗持续了约两个小时,最后以俄军撤回北方告终。下图中,位于阵地前方的是日军的外国军事顾问团。

新的创举:慈禧太后请西洋画师画像
A NEW DEPARTURE: THE EMPRESS-DOWAGER OF CHINA SITTING FOR HER PORTRAIT
一名西洋画师正在为慈禧太后画像,这在清朝这样的东方大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画师卡尔女士是位美国艺术家,曾在巴黎居住多年,十分有名。如今她被太后安顿在颐和园内,这幅画像也是在那里完成的。画师总共要完成3张画像,慈禧太后打算把其中一张交给外务部,也就是总理衙门;另一张寄往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剩下的一张自己保留。在画师看来,这位东方大国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有趣的模特。她烟瘾很重,坐在座位上时保持着烟民特有的一种姿势,胳膊难以放松,举止显得有些怪异。这会对画师的创作造成一些障碍。不过她在其他方面反应敏捷,是很好的模特。有“京城美人”之称的裕德龄小姐是清朝驻法国公使的女儿,她为两人充当翻译,保证交流顺畅。

朝鲜海岸的乡村随笔:“穿越黑麦地”
RURAL NOTES ON THE KOREAN COAST: “COMING THROUGH THE RYE”
一名通讯记者写道:“在去往村舍的途中,我们看到一排整齐的头颅,头顶都戴着造型奇特的朝鲜帽子,嘴里叼着一杆长烟枪。这一景象令人啧啧称奇,因为视线里所有人的躯干部分都被遮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