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质疑上海开亲子方舱,患儿隔离家长可陪,妈妈终于不再虐心了
作者:白小白
今年1月,一名3岁小孩确诊新冠肺炎,在转运西安市长安区医院隔离治疗的过程中,他身着“变大”版的防护服,全程没有一点哭闹,安静的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每一步,视频画面里萌娃孤单的背影与3次回眸,令人心酸,瞬间破防。
西安的小男孩还算幸运,院方了解孩子情况后,特意将他和妈妈安排在一个病区,最终母子两打败病毒,顺利出院回家。但最近在上海,却出现了幼儿单独隔离,年轻妈妈虐心不已,在网上发出这种方式是否合法合理,可能影响儿童长期心理健康的质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婴幼儿感染新冠病毒,究竟如何隔离治疗?家长究竟能不能陪同?家长陪同与传染病防治法是否存在冲突?


上海市最初的回复称,《传染病防护法》、防控工作要求已有明确规定:感染者应当与非感染者隔离,依据分类收治的原则,如果儿童家长同为阳性感染者,可以与孩子同住在儿童区陪护照顾,一起接受治疗。相关部门表示,这类儿童将在公卫中心集中收治点隔离治疗,并配置专业的儿科医疗团队,确保患儿得到规范、专业的治疗和生活照料。
4月4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也称,已要求各定点医院和集中收治点重点关注特殊患者,包括儿童、孕产妇、老人等群体,对其进行分类收治。

但这些回复显然不能打消家长的焦虑和担心,上述办法是针对家长和儿童同时感染新冠的情况,那么针对儿童感染(小于7岁),家人中却没有感染者,不符合陪同条件的又该作何处理呢?让儿童单独前往医院隔离治疗?治疗期间缺乏家人陪伴是否会造成其他问题?年幼的孩童尚无生活自理能力,医护人员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肩负生活照料的工作,是否增加了医疗团队的负担?又是否存在浪费紧缺医疗资源的问题?


4月6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官方给到了新的解决方案: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感染者,监护人可自愿申请陪护。儿童感染者的收治,要遵守法律法规、防控规范、考虑儿童感染者特殊照护的实际需求,为此官方公布的保障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收治上加强专科医疗团队配备。针对儿童群体设置专门区域,增强照护力量。对有家庭成员感染的情况采取亲子收治模式,有利于看护照顾。
二是,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由监护人自愿申请,充分了解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后,签署告知承诺书,可以陪护。
三是,符合陪护条件的家长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分时用餐、不与儿童共用生活物品等防护措施,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我理解这些措施是从实际出发,让监护人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治疗了,说明上海已注意到了传染病防治和儿童保护之间的冲突,做出了合乎实际且人性化的改进,希望其他地区也加以借鉴,提前研判,做好预案,不要再出现把两三岁的儿童独自隔离,引发公众泪目的事情了。
值得注意的是,监护人在陪同患儿的同时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处理不当情节严重者可能会承担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服从和配合管理的义务、传染病报告义务、不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义务。如果监护人在陪护过程中违反相关义务,可能会依法承担民事、行政及刑事等责任。

近日,世博展览中心方舱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疗队已接到指令,59名队员全体“整建制”转移至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开设更大的儿童病区。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近千张床位的联合诊区,并且继续采取“亲子”收治模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在入驻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时,将330张床位用于亲子患者的隔离收治。下阶段,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将继续沿用“亲子”收治模式,提供近千张床位满足近500个家庭的隔离收治。
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三年时间人心惶惶,面对变幻莫测的疫情、持续变异的病毒,人们举步维艰、进退两难,但全国上下同心勇敢迎战,相信终将找到正道良策,“干掉”肆虐已久的新冠病毒,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