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happyend就能好评,过程更重要。
ef-a tale of memories/悠久之翼 一共有两季 26集 gal改。
先说第一季,也就是说26集中前13集的故事构成:
大致可分为①②两个互不干预的故事线。先概括一下各自的内容:
①主要题材是恋爱,主题是跟特殊对象的恋爱故事,女生千寻由于事故记忆能力受到影响,只能记住当天13小时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忘记男主,所以要靠读昨天的日记来回想起有关自己的事情。在这样的条件下展开恋爱题材。
②线中共有三个主要角色,要素就是三角恋。
单看第一集,①②两条线几乎没什么联系的必要性,却被生生的整合到同一个故事里分别展开叙述。没有玩过原作,仅从动画来判断,只能说本作是想以群像剧的方式大胆尝试展开,但由于①②各自的题材都是需要大篇幅进行描写剖析的复杂系恋爱题材,所以多线程展开的最终只起到了坏方面的影响。三角恋没有变成《白色相簿》,失忆题材也没能变成《未知死亡》。各自内容中的细节都没法进行细致描写,只能应付并忽视逻辑的一笔带过使剧情生硬推进。在这种分线表现却没能将所有角色整体收束互动的失败手法上,让人不得不对其减分。
当然这不是我认为这部作品让人难以抱有好感的主要原因,手法充其量只是手法,故事的质量还是要看故事本身。本作虽然也有一些新奇的感情表述方式,但整体上而言,每个角色的感情表达方式都显得太过幼稚——这种幼稚是建立在其不遵从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情色彩逻辑,仅是依照一种转牛角尖式的执念在带动整个故事进展,角色的立体度太过缺失。
我只能这样评价本作:它确实是依靠各种各样出奇的设定给观众展现出了几个‘充满个性的角色’,这些角色都各自以自己的目的‘肆意妄为’,但是又缺少了正常角色对这些个性给出客观的评价。看起来感觉就是一个单纯沉浸在自己幻想中的‘不完全’的故事,作者无比欢欣的给每个角色自导自演的安排好了happyend。实际上可能连这个故事要表达‘自己的什么’都不曾想过。
所以我对这个作品并不满意,接下来也是要说它在我眼里具体‘失败’的原因。如果大家是想看‘吹爆9.5分神作’之类的评价,大可就此打住了。
对于②线,景的表现时刻突出一个不合理。 直截了当的说,她对目标男生的感情更靠近占有而不是喜欢。所以一旦有人试图从她身边抢走这个青睐的玩具,她就会变得歇斯底里,试图排除外敌。所以一直有种种令人讨厌的行为,包括擅自强行拉着哥哥离开,让妹妹着急。擅自挂掉哥哥朋友的电话,删掉短信等行为。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喜欢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不要看弹幕飘来飘去说什么‘喜欢就是自私的’‘你喜欢的人跟别人在一起,你就不会讨厌她?’说的好像喜欢应该如此一样。
不是的,不是的,不是的,我必须再三强调这件事情。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可以是喜欢,可以是讨厌,可以是仰慕,可以是鄙视,可以是赞赏,可以是不满,可以是任何一种态度。而喜欢只不过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众多人际关系中其中的一种,仅此而已。如果因为A喜欢B,B在意C。A就失了智要跟C玩命,那只能说明A无法正确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人际关系,不是什么值得赞扬的事情,更不是什么‘爱的表现’,只是一种‘精神’跟‘能力’都有缺陷所导致的负面感情状态。而这种状态下的人往往就会做出令人讨厌的行为,因为“对于拥有正常人际逻辑的观众来说,这种行为是反常的,所以这样的角色会显得讨厌。”
这种令人厌恶的行为具体指的是什么呢?——自大。 错误的认为自己在当前人际关系中占有过大的比重,认为自己的行为必须得到他人的重视。
这是精神上的幼稚。行为上的幼稚,太多了——
‘你必须去上学。’
‘我就不让你画漫画,好你非要画?你不怕手疼我也不怕脚疼,我要去打篮球。’
偷偷把给哥哥打电话的人拉黑,删短信。
什么,我喜欢的人跟别人嘿嘿嘿了?先把他家里东西砸了表达一下不满再说。
好,那么单看这个角色的话,她其实是成功的。因为可以算得上一个负面教材,通过让观众讨厌,好让观众明白,“这样是不对的”。
那么站在作者的角度,往往这个时候会选择反转的手法,写一些别的例子,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出“令人温馨的、能够成功的恋爱关系”是怎样的。那我们接着来看这个作品中给出的解答——三角关系中的另一个女生。
宫子,跟默认无父无母的景不同,这个女生有个家庭不幸的设定,所以被创作成一个肆意孤行,唯我独尊的角色。我喜欢谁就跟谁在一起,别人不让,先生气,然后害怕,然后哭哭,表现的孤苦伶仃,哭哭白马王子回来了,马上啾啾一个,然后一起呼呼,直接上本垒。好了,恋爱成就。我跟喜欢的男生现在是一对的了,收获了爱情。我们永远要在一起。什么?他因为顾及其他女生的想法走了?啊我死了。我一无所有了。我活不了了。不对,我死不了。‘再见男主,我们分手⑧。’挂电话。
男主:前后懵B黑人问号。
这个故事的展开就是这样的,让人想洗地都觉得脏手。
景好歹算个反面教材,这个宫子和恋爱对象的故事过程已经不是把女性角色道具化那么简单了,这简直就是胡写一通了,Fantasy到令人难以接受的展开,恐怖的是最后还跟男主成了。
这样审视宫子,不得不让人怀疑作者完全是有目的性的给宫子加上了家庭不幸的‘伤感’戏码,好混淆某些观众的视线——“哎,宫子家庭那么惨了,想喜欢人都要被人搞破坏,太惨了。不过好在最后跟男主走到一起,祝他们幸福。”
这样让这整个故事显得合情合理?
不,好吧。不!恋爱不是卖惨,恋爱是一种互相支持的良好的感情关系。
这时候就有神作吹的观众跳出来了,那现实就是这样的啊,哪有恋爱就顺顺利利的。肯定要有不合理的啊,恋爱本来就是不合理的。
你家的恋爱就是一个妹子全程彻底搞破坏,另一个妹子因为约会时对方没来一天打不通电话立马一哭二闹三上吊啊。这些角色显然都偏离了能够令人喜爱的‘正常人可以接受的范畴’。所以更不要跟我谈什么‘宫子是因为从没感受到过爱才这么脆弱’,那我还说作者连景的爸妈都直接砍没了呢,谁惨啊?
说的不好听点,角色缺爱对于某些作品来说只不过是作者让角色行为不合理显得能够解释通的一个台阶而已。还真就有这么多观众白给啊?
如果宮子、景就是想表述稚嫩自私的恋爱形态是如何如何残暴,那么本作确实把这种形态会导致恋爱闹剧、失败、丑陋的要素都展示出来了。尽管表现手法生硬,几乎没有对于这种恋爱方式以客观角度进行解释或深化——就好像在写一个人在削苹果的故事,只是一味的以第一视角说他想吃这个苹果。却不对这一行为加以解释升华。除了让整个故事看起来枯燥无聊之外,更没有什么感情可言。
‘我想吃,我要削皮。因为没人给我削,所以只能我自己来。我削了这么久,别人想吃这个苹果,我就neng死他。哦,不小心划到手了,我还是想吃,流血我也要削皮。算了不吃了,手疼。我换个黄瓜吧。’*噗嗤噗嗤‘但我还是很想吃苹果’
不过②线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两个女生在针对要不要让男主继续画漫画这个话题上还算有一些正常的讨论。
“爱好是不能当饭吃”,“上学也不一定就能当饭吃”,“我们应该懂得尊重喜欢的人的选择”——宫子
13集里整个②线只有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付出跟回报是没有必然性。有很多付出都会付之一炬。但是没有付出的人,永远无法获得令自己心安的回报。所以我们付出的时候不能仅盯着奖品,更要明白付出时的自己有了怎样跟过去的不同)
除此以外就是过分表现恋爱时不合理的激动行为,过分夸张化恋爱不成后的感情状态,好像人生会因此一无所有,就必须立刻找个其他代替品发泄情绪,必然会有人因为你的感情受挫就会对你进行重视,恋爱、爱情比友情的等级高,等等这些怪异的概念在整个故事中层次不尽。
而其中最为怪异的一点,我觉得还是这些种种有恋爱要素的题材中都默认父母是阻力。作者的应对手段不是把恋爱男女的父母直接抹杀就是故意丑化(漫画男主的父亲因为不满他不好好学习直接选择放弃这个家)。这种通病在这作中犯病犯的尤为厉害。
展现不可理喻和不合理的目的只应该有两个‘1是让人们通过错误明白什么是正确的’,‘2是让人们明白错误是真实存在的’,通过表达它的残酷让读者反思是应该防止错误发生,还是要明白珍惜现有的美好……要是单纯为了丑化而去丑化,为了恶心去叙述残酷,那这作品究竟代表着什么,也许我们应该多想一想。
当然,艺术范畴中是有‘追求极致带来的领悟’这条路。但显然,这个动画也并没有追求极致,他甚至在拿黄毛给漫画男主上课试图对这对男女关系的错误点加以修正——“你到底重不重视景的感情啊,你应该关心别人对你的感情啊!”。这时观众会无奈的发现,他完全是在有预谋的在瞎搞,现在角色出来倒打一耙,之后就展开了黄毛和景的感情线——那可真是太高明了,也许这就是ef的忍道?
这种展开放给还没有树立稳定三观的小孩子看,弹幕可谓是热闹非凡……可见本作在展开方式上对一部分观众造成了多大的误导性。
那现在到了大家最喜欢的洗地环节了。这作又不是只有一条线,还有失忆妹子线呢,这线看起来还挺正常的。
单看这条线是挺正常的,中规中矩,但是只能说是没什么黑点,就故事本身而言,只能给2分。
原因,男主像个道具,工具人?整个这条感情线都等同于是妹子在独白,角色间的互动性很低。当然我不能否定角色存在的必要性,出问题的是作品对男主必要性跟存在感的表现方式上。观众能看到男主所有行为中能举例的也只有‘不如你开始写小说8’,‘我会帮你’‘嗷,我喜欢你’这几句空唠唠的台词。至于男主究竟做了什么,跟女生有哪些令人感动的互动,对女主写小说起了哪些令观众看了都觉得赞的帮助,说了什么有用的话,做了什么令观众信服的妹子会因此喜欢上他的事情。动画对此没有任何画面描写。
他们会互相喜欢的原因在我的感觉中就是因为这作产生感情互动的角色少的可怜,只有一个男主,只有一个女主,所以没得选择,他俩只能互相喜欢对方了。这种角色创作水平也真是朴素的没话说。写故事是给人看的,压根就没有对两人的关系和互动有所表现。全靠最后学校天台的戏份加分吗?
客观点对比,故事的起承转结甚至都比不上大部分以失忆为主题的韩剧。在一部电视剧中至少不会只有男女主角,配角们对主角的感情都起到了参与,影响,或是助力或是阻力的关系。反观①线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只看似冷酷深知世事难道的白毛,对着男主念念道理。而男主的母亲……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不过①线中也有值得好评的部分,那就是对于男主感情变化的镜头表现:
动画中,有很多次画面马赛克斑点化的表现手法,它代表的是男主对千寻的行为感受到了‘违和感’,同时意识到了‘千寻确实跟常人不同’这一事实。
其中比较有代表的一幕是男主对千寻写小说提出建议,但马赛克画面一转,我们会明白其实男主所叙述的只是之前千寻自己得出的结论而已——我们可以将这个画面马赛克化的寓意这样解释男主此时的心理状态
1、男主意识到了自己是个five,觉得没有给女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感到自责。
2、男主觉得跟这样的千寻交谈好累,并且开始对‘继续跟这样的女生相处对我来说真的好吗?’产生了动摇
对于1来说,我也不指望男主能对千寻说出
“如果每天都会忘记过去决定好的设定,那不如让这种状态变成只有你能够展现的特色。有数不清的作者想要让自己笔下的角色打破作者对他们既定好的设定。但是这些作者往往无法放得下已经写好的内容,只能任由这些角色沿着渠道式的剧本演出。所以反过来说,这对你而言是很大的优势。而且对于你想要展现出的,‘这个角色是有些ズレてる(与众不同、怪异)’这个目的,你现在的状态可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因为你每天都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她’,每天的‘她’都会跟过去不同。只要有足够的篇幅,把她可爱的一面,奇怪的一面,令人难以理解的一面,甚至是残暴的一面,都加以描写,读者自然就会对这个角色产生又爱又怕的感觉。这样你的目的不就达成了吗?”
所以他当个five也没什么不好。要是人人都能讲这种骚话,我也就没饭吃了。
对于2来说,不得不说这个男主的心理感情其实挺丰富的,因为在面对千寻监护人白毛劝他‘不要再跟千寻有所瓜葛’的时候,将白毛推撞到门上,却无法继续进攻,因为他自己也明白‘此时此刻,自己的内心原本就是动摇的,所以根本没有权利指责劝自己离开千寻的白毛’
结局就不多说了,不管过程有什么缺陷,最后走到一起就是happy好评。
所以综上,①线虽然表现手法很简陋,但看在结局的面子上能给个2分。但这又跟②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妹子自立自强恋爱的故事跟为了抢男人歇斯底里翻天覆地的故事又有什么对比意义呢? 没有啊,丝毫没有联系点。完全两个独立的故事,硬塞进同一个作品里。一个还算能看的故事加上一个不相干的屎故事,原本能看的故事变臭了,加上②线后面明显的洗地行为,不暴死都有些不合理了合情合理。
看到有一群人拿CL跟EF比较,CL也属于after升华型的,单看校园内的故事也只是校园番而已。所以不排除ef第二季通过新角色将这两条线整合起来升华整个故事的可能性。
最后的最后,我一定要声明的一点是,尽管我说了景这么多坏话,这么自大自私,但还是要说,千寻遭遇车祸跟她的行为是没有必然关系的,事故就是事故,原因只跟肇事者和受害者有直接关系。小孩子着急跑太快了有自己的原因,肇事者开太快了也是他自己的原因。跟景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好比一个孩子被独自扔在家里因为害怕要出去找最要好的朋友玩,但朋友受到盛邀现在在另一个同学家里。这个孩子在前往的路上被车撞了——这能怪他同学吗?不能,应该怪孩子的监护人没有看好孩子。同样,我们应该怪千寻的父母怎么没有监督好孩子的安全让她出车祸了。但是在本作中我们找不到千寻和景的父母,因为作者压根忽视了这一系列逻辑关系,自动默认千寻双亲蒸发。
即便应该理性的去解释这个事故,但面对这么悲惨的结果,出现‘妹妹记忆障碍不幸福是景害的’这样不合理的观点也是必然的。
站在作者的角度,我不得不说ef的作者放过了太大的一个挖掘点,既然懂得给宫子一个台阶下,为什么不给景一个台阶下呢?景是因为遭受着这样的舆论,所以才变得脆弱起来。但景确实是没有恶意的,她也时刻在自责,认为妹妹是自己害的。而且对于男主总强迫自己画漫画很累也抱有一些罪恶感(如果当时不夸他画的好,他现在就不会这么累了),于是这种不稳定并且错误的精神状态下才会导致景对‘唯一认为自己没有错的哥哥’如此执着。
这样一来角色不就合理起来了吗?而且相比宫子父母未能健在的设定更加立体,重要的是这种责怪的声音也一定会出现在部分读者的声音中。这样的桥段可以跟观众产生直接的互动。
由于第一季结尾对景线疯狂操作,让人感觉是换了个有能作者在力挽狂澜给所有角色洗白的感觉非常不好。至于令作品‘很意识流’的镜头风格,以这个故事水准来看,更像是在用花里胡哨的东西来掩饰故事自身质量不佳的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