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嗅探器的使用和网络协议的层次观察-计算机网络
一、 实验目的
1.1 理解以太网 MAC 地址
1.2 学习并分析以太网 MAC 帧格式的结构、含义
1.3了解 ARP 地址解析协议
二、 实验环境
2.1 Wireshark 网络分析软件
2.2 实验文件“计算机网络实验.cap”
三、 实验内容
3.1 以太网 MAC 帧的解析
文件“计算机网络实验”,是一个网络通信记录,详细记录了分组的序号、相对时间、
源地址、目标地址、协议类型、内容,如图 1 是对第 26 个分组的详细信息。在协议框内,
分别显示了该分组的各层协议:接口层以太网协议(eth)、arp 地址解析协议。

图中的 Frame 26 为例,可以发现该 MAC 帧是一个广播帧 broadcast,目标 address 是
ff:ff:ff:ff:ff:ff,源地址是 00 25 11 4e 02 34 ,帧类型是地址解析协议 ARP(0806),ff:ff:ff:ff:ff:ff
是广播地址。

第 27 个分组数据字段的长度小于 46 字节,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加入整数字节的填充字
段 Trailer,以保证以太网的 MAC 帧长不小于 64 字节(含 FCS)。(注意:最下栏左面的
序号为 16 进制,如 0010 是 16 十进制)。填充内容一般常见是连续的 0。
3.2 ARP 地址解析协议数据
第 26 个分组的协议框内,分别显示了该分组的各层协议:接口层以太网协议(eth)、arp
地址解析协议。该 MAC 帧目标 address 是 ff:ff:ff:ff:ff:ff 是一个广播帧,源地址是 00 25 11 4e
02 34 ,帧类型是地址解析协议 ARP(0806),本机查询网关的物理地址。
四、 实验问题
1.以太网 V2 MAC 帧格式是怎样的?什么是物理地址?
答:以太网 V2 MAC 帧由五个字段组成。前两个字段分别为6字节长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第三个字段是2字节的类型字段,用来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以便把收到的 MAC 帧的数据上交给上一层的这个协议。第四个字段是数据字段,其长度在 46 1500 字节之间 (46 宇节是这样得出的:最小长度 64 字节减去 18 字节的首部和尾部就得出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最后一个字段是4字节的帧检验序列 FCS (使用 CRC 检验)。
MAC地址,直译为媒体存取控制位址,也称为局域网地址、MAC位址、以太网地址或物理地址,它是一个用来确认网络设备位置的位址。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MAC位址。MAC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示一个网卡,一台设备若有一个或多个网卡,则每个网卡都需要并会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2.根据“计算机网络实验.cap”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第 1 个分组的 MAC 帧目标物理地址、源物理地址、封装数据的协议类型,是
否有填充字段?
答:
目标物理地址:ff:ff:ff:ff:ff:ff
源物理地址:00:25:11:4e:02:34
封装数据的协议类型:Ethernet II,IP,UDP,DHCP
是否有填充字段:否
(2)分析第 29 个分组的 MAC 帧目标物理地址、源物理地址、封装数据的协议类型,是
否有填充字段?
答:
目标物理地址:00:04:96:10:64:30
源物理地址:00:25:11:4e:02:34
封装数据的协议类型:Ethernet II,IP,TCP
是否有填充字段:是
(3)分析第 21 个分组的 MAC 帧目标物理地址、源物理地址、封装数据的协议类型,是
否有填充字段?
答:
目标物理地址:ff:ff:ff:ff:ff:ff
源物理地址:00:16:e6:7f:89:04
封装数据的协议类型:Ethernet II,ARP
是否有填充字段:是
(4)分析第 197 个分组的 MAC 帧目标物理、源物理地址、封装数据的协议类型,是否
有填充字段?
答:
目标物理地址:00:04:96:10:64:30
源物理地址:00:25:11:4e:02:34
封装数据的协议类型:Ethernet II,IP,ICMP
是否有填充字段:是
3. “计算机网络实验.cap”中的 ARP 数据报有几个?简单解释它们的作用和来源。
答:6个。广播本机要使用219.222.170.14ip地址,并得到响应;第8、9、10、26个分组来源于00:25:11:4e:02:34;第21个分组来源于00:16:e6:7f:89:04;第27个分组来源于00:04:96:10:64:30。
4.“计算机网络实验.cap”第 26 个分组是如何被相应的?结合这个实例,给出 ARP 的原理?
答:
第 27个分组为 ARP 响应数据包。在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reply) 部分中,Opcode 的值为 reply(2),表示该数据包为 ARP 响应包;Sender IP address 的值为 219.222.170.254,表示此时源主机为目标主机;Sender MAC address 的值为 00:04:96:10:64:30,表示00:04:96:10:64:30为目标主机219.222.170.254的 MAC 地址。
原理为:
主机 A 以广播形式向网络中所有主机发送ARP请求,请求包中包含了目标 IP 地址219.222.170.254。
主机 B 接收到请求,发现自己就是主机 A 要找的主机,返回响应,响应包中包含自己的 MAC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