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宋风云 第十六章 乘人之危

2022-07-22 22:11 作者:浅蓝色的幻想  | 我要投稿

永初三年(422)五月,刘宋太子刘义符即位于灵前,时年十七岁,大赦天下。

高尚是丑恶的遮羞布,当刘义符还没当上皇帝的时候,还有刘裕为了他挡着。但是当他自已走向前台的时候,刘义符还是没有转换过身份。

不得不承认,刘裕确实没有做好对于刘义符的教育工作。刘裕本人在外打仗十几年,对于自己的儿子的教育问题却是一片空白。本来,刘裕以为,在自己当上皇帝之后会有足够的时间对儿子进行培养,让他养成当人君的常识。

——可刘裕在当了两年皇帝之后就溘然长逝了。

一切都来得太突然,刘裕急忙之间只好托孤。这次托孤的内容堪称豪华,从军、政、财三个方面做到了对刘义符的完全包养。

面对全面包养的情况,正常的皇帝应当是会无师自通,在与自己差几辈的大臣的斗争之中掌握大权。刘义符则不然,他选择直接摆烂,不理一切政务了!

刘义符在服丧期间与左右侍从游戏无度,丝毫没有什么当人君的样子,看到他这个样子,真让人以为死的刘裕不是他的亲生父亲。

游戏什么呢?刘义符把皇宫当做了比武场,指挥着自己的亲兵打来打去,在物理上与他们达成充分的交流,从早至晚,乐此不疲。

——那还了得!

大臣范泰上书:“臣听闻陛下在皇宫后院当中,常常砍砍杀杀,打架的声音宫外都可以听到。您这样可没有办法威服四方啊!希望陛下注重社稷安顾,勤于政事。”

不听。

皇帝那是不管政务了。可是还好还有三个顾命大臣在,可以替皇帝代行政事。从此,江南就成了一片粉红色的烟云,皇帝陶醉不可自拔,大臣累得生不如死。

 

代北之地在酝酿着一个大的阴谋。

刘裕死了,按照礼节,刘宋要派遣使臣前往各个国家把丧讯给传达到各国君主。每个国家也要派遣使节来建康吊唁。这一年死讯传达得还算顺利,可是等到使者去北魏的时候,出岔子了。

北魏皇帝拓跋嗣突然发飙,把刘宋的使节殿中将军沈范扣押了起来。老沈刚刚走到黄河边上,眼见就能回国了,没想到一群北魏士兵从后面追上来,直接把自己扔到平城的监狱里扣押了起来。

拓跋嗣立即召开朝廷会议,会上,他很有自信地对群臣们说:“当初刘裕攻克长安,我迫于形势,不得不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如今刘裕已死,我们可以发数万雄兵直取洛阳、虎牢、滑台,大家看该如何打这一仗啊?

话音未落,崔浩拍案上前劝道:“宋、魏两国相互交好,时日已长。刘裕侍奉陛下也可谓是恭敬有加。如今他死了,我们去打他的儿子,即使得到了国土,也在名声上不是一件好事。如今我大魏还不能一举攻克江南,还不如派人吊唁,对他们进行抚慰,这样我们也得到了名声。况且刘裕刚死,群臣没有离心,难以离间。不如等到宋国内部权臣固攻,再去征伐,淮北就不足为虑了。”

说得很有一套,崔浩也的确是十六国时期的战略家。但是拓跋嗣的习惯,崔浩的劝谏他是听不进去的。这次也不例外。他随口反问一句:“刘裕乘姚兴之死而灭后秦,我为什么不能趁刘裕死了去讨伐刘宋呢?”

他刘裕乘人之危,那我也这样干,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崔浩反驳:“不是这样的。姚兴死,他的儿子互相争权,刘裕于是有机会前去讨伐。如今江南没有可乘之机,是不可以讨伐的。”

拓跋嗣不听,他直接问:“众位,我军进入河南,是要先攻城还是先略地啊?”

群臣再度讨论。崔浩见反战不得,便只好献言——不行。南人擅长守城,我军攻城经月不拔,会损伤我军的锐气,不如一路略地,直到淮北为止,这样洛阳、虎牢、滑台就都会丧失锐气,将领定弃城而逃。

拓跋嗣又没有回应,最后,他听取大将军公孙表的建议,决定:同时攻城又略地……

不管怎么样,此次战争的性质与方针已经确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整兵入侵了。

 

永初三年(422)十月,北魏加司空奚斤为晋兵大将军,同交州刺史周几、广州刺史公孙表各引兵两万,攻击刘宋的河南之地。

是夜,两万余魏军渡过黄河,在滑台的东边扎寨。东郡太守王景度向戍守虎牢的司州刺史毛德祖告急,说北魏军队即将大举入侵。毛德祖一时身边兵力也不多,暂令自已手下将领翟广领五千兵支援滑台。又令长社守将王法政兵分五百人坚守邵陵、刘怜以二百人守住雍丘。

才几百人,对面的可是二万魏军!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初刘裕杀司马宗室的时候没有杀干净。于是流落在河南的晋朝宗室司马楚之听闻魏军到来,立马派人前去魏军大营请降。北魏则以司马楚之为先锋,前去攻打刘怜的仓垣城。

司马楚之连夜攻城不克,不得不向后撤退。同时,刘怜打开城门迎接军械物资。可是这样的行动居然走漏了风声。当地居民王玉感到富贵将至,把宋军行动的消息告诉了魏军。于是魏军在尚书滑稽的带领下再次折回攻击创垣,当天攻陷。

仓垣守军向南溃退,陈留太守严棱投降奚斤。奚斤把严棱押了下去,以王玉为陈留太守,镇守仓垣城。

魏军继续推进。十一月,奚斤猛攻滑台。滑台在稍作抵抗之后不得不投降,王景度出走,副留守阳瓒宁死不降,被处死。短短一个月不到,魏军已经攻下了洛阳的门户之一。

下一个目标,虎牢!奚斤乘胜追击,把从虎牢关出来的翟广部队在土城戍就地击溃。但是接下来他就抑郁了,看似小小的虎牢关居然在毛德祖的指挥下多次打退了魏军的攻击。这是自从北魏进入刘宋境内后的第一场大败。

魏军吃了亏,于是增兵,先放过虎牢关不打。毕竟只要洛阳攻下了,其余的城池也就不足为虑了。北魏继续调兵,一面在虎牢前死死拖住毛德祖,另一面,派遣黑槊将军于粟磾渡过黄河,屯驻在河阳,作攻下金墉城的准备。

洛阳告急。毛德祖连忙以振威将军窦晃为前锋支援洛阳金墉城。走到一半,受到了于粟地与奚斤的夹击,援军到达的人十不足二三。

这下面真的没有守的希望了。逾年(423)正月,于粟磾攻金墉城,守将王涓之在绝望之中弃城而走。北魏攻占洛阳,设立长官防守。自此河南之地只剩虎牢关一个孤城。

 

河南战局

战报传到建康。经过商讨,决定以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与大将王仲德,沈叔狸等协助尚在坚守之中的豫州刺史刘粹以及虎牢守将毛德祖。要“量宜赴援”。

开战已经两个月了,建康方面居然才作出反应。并且注意,诏书中写到要“量宜赴援”,就是要找准时机,根据情况出兵求援。言外之意便是:如果河南实在守不住了,那就保存实力,不要再去救援了。这个计划出来,真的不知道朝廷的那些高官心里是怎么想的?

不管怎么说,毛德祖还是很乐观的。首先援军已经来到了,救不救得了自已是一回事,只要自已坚守住,总是会有希望的。其次虎牢易守难攻,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第一大天险,让多少军队在这座城前望而却步?你崔浩都说了我们南方人擅长守城,那边我就给你们这些北方大兵们看看,我们是能把城守住的!

魏军在进入二月之后有些疲软,但是他们又怎么会就此罢兵呢?洛阳、滑台、虎牢三中得二,为了自已国土的安全考虑,拓跋嗣也要把这颗眼中钉拔掉。

三月,北魏奚斤、公孙表再度向虎牢发起进攻,就连拓跋嗣本人也从邺城南巡,对自已手下的将领作出声援。旬月之间,虎牢城外的魏军总数便达到了数万之众。

一声令下之后,开始攻城。一时之间,云梯、飞箭、冲车等攻城器械直接被用了上来。魏军在一步步地向前开拓阵地的时候,也在承受着巨大的伤亡。可是城内守军至多不过五千人,在面对数万魏军的拼死攻击时,显得还是束手无策。因此,毛德祖决定要把魏军的大营给一锅端掉。

他要打地道战。

毛德祖下令在城中挖掘深两丈、并深入土地七丈以下的地道。如此总共有六条,等于说要在地下20米深处挖掘六条直径有六米的隧洞。在没有盾构机的古代,宋军以及其英勇的气概,冒着缺氧等危险,硬是把隧道挖成,一直逼到魏军大营的底下。接着招募四百余人组成了敢死队,以参军范道基统领,从地道中挖出来,直接攻击魏军大营。由于是摸黑进去的,所以魏军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在一片混乱之中,斩杀敌军百余人,并且焚毁了攻城器械。

魏军有点怕了,自已说不好什么时候会脚下一滑就跌进坑里了,因此攻城的程度有所减弱。毛德组得胜一场,认为是时候将魏军驱赶出去了,但他选择的方式,竟然是出城与公孙表进行野战!这可真是如了魏军的心愿了,奚斤天天希望毛德祖能从墙后面站出来与自已野战。一番进攻后,双方战损大抵相当。

又吃了一场亏,毛德祖痛定思痛,认为还是对魏军玩阴的比较有效,他要再玩一笔大的。

怎么说呢?毛德祖原先在北方,后来才投降了南方的东晋。在北方当官的那段时间里,他与公孙表有交情,公孙表的性格、脾气,毛德祖可谓是一清二楚。此时这可就是极好的资源了,毛德祖就可以借此演一出戏,把公孙表这位昔日的同事给坑死。于是他派人秘密出城,到奚斤的大营里说,公孙表已经和毛德祖说好了,要马上倒戈投降宋军!

为了把假戏尽可能地做真一点,否则奚斤这样的猛人估计还不相信,所以毛德祖还伪造了几封自已与公孙表的交往信件,然后“不经意”地让奚斤看到信中的惊天内容。

很明显,公元423年的魏军是无法阅读成书于明代的《三国演义》的,没法识破这是一出类似“蒋干盗书”一样的计谋。奚斤不敢怠慢,马上如获至宝,将这一消息传到了拓跋嗣桌上。刚刚好拓跋嗣身边的太史令王亮与公孙表有所过节,于是添油加醋地说什么公孙表把大营扎在虎牢城东,那里就根本不是什么便于攻打的地方,因此毛德祖才会这么猖狂,屡屡向我们发动进攻……

拓跋嗣大怒,人证、物证俱在,公孙表你就别想抵赖了!他传令把公孙表绞死。

毛德祖用反间计就干掉了魏军一员大将,暂缓了魏军的攻势。

 

硬骨头啃不下,那就找别的地方泄火。魏军把怒火撒在了周围的城市上。三月,奚斤进攻许昌,颖川太守李元德出逃,北魏以庚龙为颖川太守。

在高平,魏军娥清、周几、闾大肥部屠杀了数千家反抗的平民。

这便是魏军残暴的本质。

此时檀道济的援军已经到了前线,但是却没有兵力支援虎牢,具体原因我们后面再说。所以,从前战败逃下来的李元德与刘粹等人只好自已组织兵力来反扑。魏年也是没有想到宋军这点的边角料兵力还敢反扑,措手不及,丢掉了刚占领的颖川,庚龙被斩。

河南地区一系列的困局让魏军意识到,只有彻底攻克虎牢,才有取胜的希望。

 

景平元年(423)闰四月,魏军对虎牢发动了更大的攻击。

魏军叔孙建部与奚斤会合,共同进攻虎牢。自去年十月交战至今,虎牢城被围已经两百多天。这两百多天里,宋军无日不战,以致精兵损失殆尽,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打,城外的魏军反而越打越多了。到了四月,虎牢的外城被攻破。

毛德祖从原先的乐观变成悲哀了。他深知,朝廷大军是绝对不会来接救自己的。事实地和他所料的一样,当时刘宋的救兵已经集结在边境了,但无论是驻守湖陆城的檀道济部,还是刘粹、沈叔狸的高桥、项城的军队,都害怕虎牢附近的近十万魏军,都不敢出兵。

投降,北魏绝不会轻易地饶过他。所以,死战到底是最好的选择。

毛德祖在城内又修建了三重内城,继续负隅顽抗。魏军以铁铲、大石头等器械攻城,填平了两重城墙。毛德祖帅领将士们且战且退,退到内城防守。外边攻势又如此凶猛,毛德祖依然坚持要与魏军死磕,经过数日的战斗,再次击毙了魏军百余人。

虎牢守将是真的打不动了。两百余天,无穷无止。没有停歇的日日夜夜!士兵们眼前、身上全部是创伤,也不断有人死在内外城的战场上。毛德祖自已亲自与士卒同作息共吃苦,这才稳定下来军心。

魏军彻底疯了,他们突然意识到宋军之所以还能扛下去,正是因为他们还有水!闰四月二十一日,他们挖开了虎牢的地下水井,随着所剩不多的清水流出,被太阳蒸干,城中的水源储备彻底空了。经过几日的战斗,刘宋士兵甚至连打斗受伤之后,都没有血流下来。

魏军断水的第三日,虎牢城走到了穷途末路。二十三日,内城陷落。

有人想扶毛德祖突围出走,毛德祖大吼:“我誓与此城共存亡,城陷,我也身死!”

魏军并不想让他死,他被活捉,带到魏军大营之内。六年后(429年),客死异乡。

 

虎牢保卫战以刘宋的惨败收场,毛德祖以一人抵抗全国之兵,幸存者唯有参军范德基所部突围的二百人。其余将士,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虏。北魏这边的战损也不小,数万人南征死去了三分之一上下。但是,自此,在奚斤的主导下,南朝宋的司、兖、豫州大半没入北魏。可——这还只是一部分!

一部份?没错,在河南的原定目标之外,北魏还入侵了山东,想要乘机扩大战果,把淮北之地尽收囊中。请注意了,山东与河南这两个战场是交织进行的,因此,北魏在黄河下游全面拉开了战线。

永初三年(422)十一月,拓拔嗣以魏将娥清、闾大肥为首,连同交州刺史周几,叔孙建从平原郡渡过黄河。不久,大军攻下碻磝、尹卯两城,徐州刺史徐琰弃城南逃,南平、泰山、金乡等郡也相继投降。

这看起来十分的顺利,看样子魏军是要复刻在河南的战局。事实上也大抵如此,魏军一路推进,济东诸郡纷纷溃散,向北魏请降。

直到他遇到了东阳城和竺夔。

竺夔,刘宋方面的青州刺史,当时驻守在东阳城。

当时山东地方的局面已经差到不能再差了,魏将叔孙建已经攻陷了临淄城,即将进逼东阳城。竺夔急了,当时虎牢已经被包围了,他可不想困在东阳城当中,然后当魏军的俘虏。所以,为了打退魏军的侵略,竺夔干了以下这么几件事:

其一、向尚在淮北的檀道济军队求救援;

其二、拉拢流散的附近的济南太守垣苗的军队;

其三、实行坚壁清野政策,把所有粮食,民众全部关进东阳。如有不愿进城的,就让他们在官私小道上打游击。

这样几条做下来,魏军的先锋一到,马上就发现自已没有粮食了。这样极其有效地拖延了魏军的脚步,直到三月份,叔孙建才在做足准备之后帅领步骑三万围攻东阳城。那么,城中到底有多少人呢?答案是:一千五百人。

二十比一。最乐观的估算,一个刘宋军民要手刃二十个魏军大兵。

竺夔、坦苗决定,好好利用这些人来和魏军抵抗。比如时常夜深劫个营之类的,搅得叔孙建不得安宁。这可让叔孙建发火了,北魏步骑兵边绵十余里,并且大造攻城器械,把东阳城围得密不透风。

竺夔想尽办法,在城外挖了四条深沟,在开战之后就被填平了三条沟。竺夔在惊叹魏军土木工程效率的同时,不得不退守第四条沟中。这时魏军也拿出了新武器——[车童]车(这个字好像打不出来,反正就是攻城车的意思),竺夔也见招拆招,让人挖着地道偷偷出城,把魏军[车童]车的架子拆弯,东西坏了,那真的是什么车都不管用了。

叔孙建锲而不舍,攻城的东西我有的是,继续围攻!

话说这东阳城毕竟也不是什么铜墙铁壁,打了这么多天,终于还是出现了损毁的迹象。当时叔孙建已经把东阳城的城墙打掉三十余步了。并同宋军的攻势与反扑也明显减弱。魏将刁雍向自已的老大请示,说要带兵突袭。可是叔孙建不同意。

这就没办法了,从古至今,天大地大,上司最大。魏军就这么失去了破城的机会。难道魏军是傻了吗?放着大好的机会白白流逝。当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刘宋檀道济的援军到了。

檀道济的救援部队到了彭城,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救被围在司州的毛德祖,另一个刚是去救援助在东阳城的青州刺史竺夔。檀道济与王仲德合计了一下,觉得青州路近,并且竺夔兵力比较少,所以应当救援青州。

看见了吧,毛德祖其实是这么被抛弃的。

刁雍听闻刘宋援军将至,再次对叔孙建说:“宋兵害怕我们的骑兵,所以把战车连起来向前推进,而大岘山以南十分狭窄,战车前进不了。我希望可以以五千骑兵去突袭。”

刁雍想得很好,可是现在是农历四月,天已经热起来了。如果再这样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叔孙建拒绝了刁雍的计划:“我军士兵损伤过半,如果相持不止,兵都打完了,还打什么仗!如今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于是当檀道济还在临朐的时侯,叔孙建就烧掉了攻城器械,连夜向虎牢方向进发了。

宋军没有追击。

 

综合着来,北魏的这次军事行动对刘宋产生了巨大的打击。河南的三州一点也没保住,山东的青州也损失了一大半。从此魏军的南下不再受到黄河天险的阻碍,可以自由地向刘宋的淮北地界发动进攻,淮北的其余诸州郡时刻都在北魏的打击范围内。

刘裕辛辛苦苦北伐的成果,就此被北魏与胡夏瓜分。更严重的是,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河。如今黄河防线已被全面突破,长江——淮河——黄河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也少了一半。

战后,徐羡之、傅亮、谢晦上书自我弹劾。

“诏勿问”。

刘义符不在乎。

国土沦亡都不在乎了,这还有心有肺吗?辅政大臣们不禁动起了废立的念头。


刘宋风云 第十六章 乘人之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