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二 笔记整理
我们先看一个图,二十四节令图,我们看看二十四节令是怎么来的。

这里中间那个太极图,你把它当作地球,然后中间有条虚线,虚线代表地平线,那么虚线以上就是地面以上,虚线以下是地的下面,然后外圈的二十四节令。
二十四节令是怎么来的呢,太阳绕黄道一周,每15度就是一个节令,15度乘24,360度。好,我们看看,这个图有两个,一个是没法显示我等下画在黑板上,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静态的。静态这个图,你可以把它放进去,那个定点等于是夏至,夏天,下面冬天,左边冬天,右边秋天,一样的。然后这里是代表阴阳量在春夏秋冬的这个量的多少,这是静态图,等一下有个动态图是春夏秋冬这个阴阳的走向,等一下我画在黑板上。
好,我们一个一个过一遍,也不需要费很多时间。首先先看夏至,夏至,日最长,夜最短,阳光普照。这个时候,按照太极图来说,阳气最旺。但问题,你发现了,夏至之后是小暑大暑,暑就是热,换句话就是小热大热,为什么最热不在小暑而在大暑。下降,你看看呢,假如是同一个温度,我现在假设小满是36度,大暑也是36度。其实对于地面的人的感觉是有点不一样的,你看看这个外围,外围这个升浮降沉,那么你小满的时候那个阳气,或者是热气是上扬,所以地面的人不感觉到很热,但是到了小暑大暑可能在同样的温度下,那个阳气是下压的。而且这里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前半夏的热量有个累积,累积到小暑大暑,产生一个累积效应,再加上他整个趋向是向下压,所以你感觉到会比较热,这是小暑大暑。
再往下就是立秋,立秋之后看外围已经降的明显,阳气下降再往下是处暑。什么叫处暑呢,处暑就是处理暑热,怎么处理暑热法,实际上阳气一下压,意味着把部分的阳气压到了地里面。所以你看你,一到了,从大暑到处暑这段时间,假如在广东你走在乡间,你可能会感觉比较明显的泥土味,实际上是阳气下压,把地里面那个阳气蒸发出来了,你闻到泥土味,但是在上半夏这种味道比较难闻到了,城市人现在没感觉了。
好,处暑完了我们看看,处暑完了就是白露。白露怎么来的呢,你看这里阳气进到土里面,阳气下压,压进土里面,你注意啊,土里面就是水,把土里面的水蒸发出来就是白露。好啦,假如我画一个动态太极图,这是秋天的太极图。

阳气已经有一部分进到土里面。
那我就顺便了,冬天的。

春天的。

好啦,到了秋分,春分秋分昼夜平均,白天晚上一样多。这个时候应该说阳气进到土里面已经可能是有一半了,一半在地面一半在地里面。
地里面的阳气多了,意味着地表的阳气少了,转凉了。
再往下,进到土里面的阳气继续增加,土里面的水分蒸发出来,但是地面更凉,所以白露变寒露。
再往下,地面越来越冷,阳气在地里面越来越多,那么露凝成霜,就第一步了。
再往下到立冬,立冬就沉了哦,阳气沉到哪里呢,正正实实沉到了土里面的水里面。
因为到了这里,立冬后是小雪大雪,其实小雪大雪就意味着阳气下沉得更明显,那么地面阳气更少,阳气一少就冷,所以下雪。这个是我上次讲的,你假如说,下雪地区来年的冬天不下雪,来年的农作物就麻烦,地面不够冷说明地里面藏的阳气不够,你来年春天阳气一出土,力量不够。而且下雪还有个好处,地面盖了一层雪,把阳气捂得严严实实。好,这是小雪大雪。
我上次讲过,假如暖冬,等于是漏气了。其实还有几种漏气的情况,冬天打雷,可能现在人没什么感觉了,你要注意一下,冬天很少打雷的,什么时候打雷啊,春夏。春雷,春天什么时候打雷,惊蛰。那换句话,你冬天打雷,你都还没到惊蛰,你的阳气有点像惊蛰,快出土了,那个是漏气了。再一个冬天起大雾,阳气已经把水分完全蒸发出来,这个也是漏气。
好,再下,到了冬至。冬至是夜最长,日最短,阳气下沉得最深,然后再往下是小寒大寒。你注意没有,小寒大寒和小暑大暑刚好是对面。其实这个道理一样的,这个阳气累积到这个地方,但是还没开始生成。
好啦,到了立春,阳气升浮,阳气一升浮,别忘了刚刚他藏在里面,现在把水带出来,雨水。
然后阳气继续出土,接近地面,冬眠的动物都是在那个层次里面睡的,阳主动,扰动动物,冬眠醒了,惊蛰。惊蛰,打雷。假如八卦,我上次画的那个八卦同学问了,那个八卦叫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是讲阴阳的,其实在中医学用的更多是后天八卦,后天八卦是讲五行的。后天八卦的东方,用的是这个卦,震。打雷不是震吗,现在东方不是在震吗。你不能说,其实古代人的总结规律,你不能说震只在东方,你只能说东方震的机会更大一些。你能不能找出反例呢,比如说不在东方他也震了,那古代他就这样,我大概有个概率在里面,而且套用现代语言来讲,他跟其他比较,统计学有差异。
好啦,再到春分。春分是阳气出土,等于这里了哦。

地面一半地底一半,但是他跟秋分不一样,秋分是向下走的,春分是向下出的,这个时候阳气出土。阳气出土了再往下,能见度比较高,看的更清楚,清明。然后阳气继续出土,雨水多了,好种谷。然后到了立夏,小满,小满什么意思呢,阳气小满。越来越热了,到了芒种是麦穗生芒,植物的顶部长的比较茂盛。整个过程。
好,你说有什么可以应验,先讲植物。一年生的植物,春天发芽,阳气出土,所以你看这个芽生长速度非常快。阳气量够啊,出啊,向上升啊。好啦,到了夏天有什么感觉,你看植物,植物的上部很茂盛的,花叶很茂盛,阳气升浮到顶部。再到秋天,阳气降,落叶。冬天植物在干嘛,冬天好像整棵树都光了,但是他在长根,根是储藏营养的,冬主藏,那所以你看整个过程。
我们再看一个现象,矿井跟井水,都是冬暖夏凉。但是,现在一般的解释大概是这样,因为地面温度跟地里面的温度的差别造成的。这个大方向没错,他认为这种感觉是因为一个对比,夏天地面很热,你进到矿井里面反正春夏秋冬相对恒温,那你进到里面你就觉得是里面很凉。但是冬天地面很冷,他的温度跟夏天差不多,一进到地里面你就觉得很热。其实从中医看来,刚才那个是对的。地面温度跟地底温度的差别,但中医他还考虑多一个因素,冬天阳气进到了土里面,所以这种温度只可能有一些,因为阳气进去有一些微调,但是你注意我觉得这个微调他的深度不应该太深,因为假如地里面,越往地里面深度走是越热的,因为他还有一个地热在里面,所以他应该在浅层次里面对温度的影响应该会有一些。刚才讲的地面跟地里面的差别,应该是主因。

好啦,你到了夏天,你看你夏天这样哦。夏天等于说阳气都释放出来了,实际上地里面的阳气是少的,所以又加重了地里面寒凉的感觉。所以在中医看起来,或者是在古代阴阳学说看起来,至少是两个因素,而不是单一的地面跟地里面因素比较。好,你说这个有什么用呢,你拿来养生最有用。我们看看,我去新加坡上课,我就发现新加坡有个特征,他这里最热34度,最冷26度一年,那么换句话来讲,而且气候还比较潮湿。那么假如换成中国的气候特点就是有春夏没秋冬,是啊你看看,整个过程你可以完全概括就是,春夏是阳气的升发,秋冬是阳气的收,你这个是春,春是升,然后秋冬是收跟藏。我们刚刚讲的生长化收藏植物的跟阳气一样,阳气一年就是生、化、收、藏,那么你新加坡是有生发收藏不够,所以,你看他植物是长得很茂盛,尤其是树冠,非常漂亮,但是问题他的根不深。根不深表现在哪里呢,我看他的同类植物跟大多数同类植物比高度不够,那个大多数同类植物。另外一个,我发现有几次,其实他风并不大,一吹风树就倒,发现就有树倒的现象还比我们这边普遍,那也说明根不深。其实广东一样,稍好一点,你春夏时间那么久,秋冬时间比较短,而且秋冬你也不太冷,广东的太极图有点这样,这条虚线应该有点下移的,变成是你释放多,收藏少。

你不是根不深吗,所以广东人怎么长得高呢。根深叶茂,其实广东人有个优势了,你说我根不深,我不是阳气量不够了,其实南方人的阳气总量按道理不应该少了,为什么呢,你日照时间长,按道理,你应该是补阳补的很到位的。即便我收藏不够,但是我总量多啊,我收藏不够但是我总量多我收藏不够,那一年我转来转去我还是够的啊,那问题是我们这个优势完全丢掉了现在,你不晒太阳。你别小看啊,我们从小都念念叨叨万物生长靠太阳,你不需要靠太阳啊,人类进化那么几十万年来不是靠太阳,你凭什么有把握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需要太阳。所以现在的人,各个人都以为广东人热体多,省中医的调查,广东人最多的体质是阳虚,寒啦。
你干嘛呢,各个以为自己…阳虚有几个原因啊,第一个,不晒太阳,第二个,乱喝凉茶。你看哦,你以为你自己是热,广东人经常说一句话,我上火,这句话是对的。

这是南方的太极图,等于广东的太极图吗,广东不是在南方吗。那你看啊,广东的太极分布就是阳气在上部,下部不太够。好啦,你感觉到上火那个上热是真的,但是你一清那个火,他哪管你啊,这里不是也清了吗(阴气),上热清的同时下面不够的也清了。所以广东人有几个敢说自己的肾很强的,再这样清下去就完了。
还有一个,别忘了,我刚才那个太极图是个地球啊,实际上他是个太极球,一体的。那这样从立体角度看,广东的阳气分布是这样,阳气在外。那么换句话来说就是比较经常出现就是外热里寒,上热下寒。但是呢,广东人,甚至呢不是广东人,我觉得中国人都是这样,上火那个症状是很容易产生的,所以很喜欢喝寒凉来对上火。但是假如说受寒出现的表现,比如说你吃过于寒凉的,他的症状反应没那么剧烈,过于口淡,有点胃口不好,小便有点清,是啊你不觉得很痛苦吗。所以这种伤阳气是慢性杀人,上火了你一下就耐受不了,所以你经常看病人对着病人去开方,他经常叮嘱你“哎呀我不能吃上火的东西”,但是你一了解他,他本人又怕冷,就是这种。

那你说怎么办,我又不能清。
还有两个,一种处理法,清上温下。至少我清上的同时我没伤你下部,那好过你单一的清上。其实第二种更好,你不是上面多下面不够吗,拉下来,降火不是清火,哦你说降火怎么用,最简单的一招,你们针灸的,艾灸脚板底有个穴位叫做涌泉穴,艾灸他就能降火。你说为什么,你觉得奇怪,艾灸不是热的吗,你说怎么加了个热的东西进去他还能降火呢,我觉得道理有点像天体之间的那个引力。好啦,我问你说,地球绕着太阳转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我质量大,我吸住你啊,同样我地球质量大于月亮我就引着你。实际上是这样,人体的阳气也一样,你看一般是上部多余下部,所以阳气容易上浮,现在我在脚板底一加温,脚板底的阳气够了,我就把你上部的阳气吸下来,我质量比你大,所以涌泉这个叫做引火归源,还有,水往低处流,应该说水在下部是最多的,你艾灸等于说把那个水蒸腾上去了。你注意啊,阳气要在下部才能发挥作用,火是火曰炎上。
假如对你们年轻人最有利是什么呢,失眠。失眠艾灸涌泉,尤其是火旺的那一种,比较有效,但是说心血虚啊或是有其他原因的,效果不见得很理想,或是跟火相关的,有效。
还有一个老人家的降压,阳气上升,血压高的(下来),艾灸涌泉,效果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