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本 吴氏石头记 女王泡面狂热炒作盛名之下名不副实 处处透漏着不符合千八十回伏笔
“癸酉本”指的就是《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它是收藏家何莉莉(化名)持有的一个带有红字批语的《红楼梦》抄本,因其书中批语称此书成书于癸酉年,故此书发布者称其为癸酉本。癸酉本共十二册,每册九回文,共计108回,其封面题曰:“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癸酉本通本带有大量朱批,其中有些批语是其它《石头记》古本所没有的。在有落款的批语中,有一部分是署名“畸笏叟”、“棠村”等。女王泡面对其进行解读,称其为红楼梦结局。吸引了一大批鬼粉。

癸酉本最早是在2008年8月31日出现在网上的,由刘俊俊将何莉莉誊录的后28回内容进行整理分段、校正标点,在各大红楼论坛上发布并宣传。2013年,何莉莉、刘俊俊将发布的《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内容再次修订完善,于2014年3月完成《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的首次出版发行。2015年春,藏家终于提供《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过录本全文影印资料,吴雪松通过耐心整理勘校,史无前例实现了过录本原文全息整理,促成《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第二版付梓。2015年11月,《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后28回出版成书,在网上发售。

尽管癸酉本文字过于粗糙,而且行文与前八十回迥异,但是,葵酉本的“优点”也很明显,能够紧扣《红楼梦》前八十回内容中的各种伏笔,甚至一些“小人物”身上的伏笔也逐条得到了应验。因此,很多读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接受癸酉本就是《红楼梦》作者所遗失的原稿(备注:笔者首次看到网络上发布的癸酉本时,也曾相信它就是原稿)。直到最近破解了《红楼梦》密码之后,笔者才发现《红楼梦》作者在前八十回正文中多处暗示《红楼梦》本就是没有写全的残本,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只包含八十回文的残本,这才使得笔者不得不接受包括癸酉本在内所有续本都不是原稿的残酷事实,它们都属于后期的二次创作。
在本讲中,笔者将指出癸酉本中几处明显的硬伤,说明其并非《红楼梦》作者原著。除了2018年收藏家何莉莉自己承认有两条关于“吴梅村作者说”的批语系造假外,笔者认为癸酉本至少还存在以下几处硬伤:
(1)关于“燕窝”的不解之处
在《红楼梦》第五十二回,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谈论薛宝钗所送的“燕窝”,说到关键之处时,碰巧赵姨娘来探望黛玉,黛玉只好使眼色与宝玉,支走了宝玉。也就是说,宝黛二人刚要说到点子上时,被打断了,没有了结果。不管是谁看到这一段文字,很可能都会觉得这里必有文章。为什么吃了薛宝钗送的燕窝后,林黛玉的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越来越重的趋势呢?这似乎是在暗示读者,薛宝钗送来的燕窝可能有问题,说不定里面下有慢性毒药也未可知。宝黛二人的谈话被赵姨娘的突然来访打断,这是一种被作者们惯用的写作手法,主要用于阻止剧情的快速发展,防止剧情直接进入尾声。然而,这无疑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贾宝玉后面到底要说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答案,关于“燕窝”未说完的话也已经交代清楚了。原来,贾宝玉担心的不是“燕窝有问题或者有毒”,而是顾及“薛宝钗是客人,要人家燕窝不好”。而且,事实上林黛玉也早就不吃薛宝钗送的燕窝了,因为老太太叫人每一日送一两燕窝给林黛玉吃。即使薛宝钗送来的燕窝有问题或者有毒,那也不应该是林黛玉病情加重的原因了。但是,笔者首次看到的网络上发布的癸酉本,它似乎没有注意到第五十七回已经解答过此前的“燕窝”疑案,再次提及第五十二回中贾宝玉谈及“薛宝钗送的燕窝”时被打断的谈话,还拿燕窝说事,认为薛宝钗暗算林黛玉。
由于笔者看《红楼梦》比较粗心,也没有注意到第五十七回已经交代过“燕窝问题”了,竟然相信了癸酉本说法,还曾兴致勃勃地向友人介绍和推荐。后来,当笔者看清楚了第五十七回的相关文字后,才发现自己也被癸酉本误导了。这显然是癸酉本的一个硬伤。笔者本想再找找癸酉本中描述“燕窝问题”的相关文字,但是竟然发现现在网上的癸酉本文字里已经没有这些内容了,真是令人费解。后来得知,癸酉本是凭何莉莉的记忆“默写”出来的,笔误之处在所难免,有情可原。
癸酉本就是结局错误的续书,是假定宝钗是反派,对任何模凌两可的事都做有罪推定。金钏宝钗互为映射,金钏投水而死,宝玉去祭拜,癸酉本完全没在宝钗身上展现,就说明癸酉本结局错误。伏笔宝玉必定参与的宝钗死后的情节,癸酉本里居然没有,说明癸酉本绝对是错误结局的续书了。
(2)关于“情榜”的不合理之处
在癸酉本(以网络发布的版本为准)第一百零八回最后,有“情榜”发布这一情节,除了补全了前八十回没有披露完整的“金陵十二钗副钗”和“又副钗”之外,还给出了“三副钗”和“四副钗”等内容,同时还给出“金陵十二主子”、“十二恶人”、“十二公子”及“十二杂家”等内容。很多读者凭此断定癸酉本必是《红楼梦》原作者手笔,因为其他人无法伪造出“情榜”。“情榜”的发布似乎是《红楼梦》故事最完美的结局,但是,笔者认为,仅凭“情榜”一文就可以直接断定癸酉本必是二次创作的续本。
为什么笔者敢如此断言呢?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等“司”,便向警幻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看到没有,“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这句话就说明太虚幻境各司各册应该都是关于“女子”的薄册,为什么会出现癸酉本中的“金陵十二公子”和“十二杂家”等“男子”的薄册呢?况且,太虚幻境中的“群芳髓”、“万艳同悲”、“千红一窟”等似乎都是与女子相关,从未提及与男子相关的伏笔信息。虽然警幻仙姑自称“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但她也明确指出“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不曾提及有关男子过去未来的簿册。
在游玩“薄命司”时,宝玉还问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儿。”警幻微笑道:“一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两边二橱则又次之。馀者庸常之辈便无册可录了。”看到没有,太虚幻境中的“册子”甚至连“女子”都无法录完,怎么还有多余空间去记录“男子”呢?
既然“情榜”包含前八十回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并且都是由警幻掌管,那么,“情榜”就应该都属于太虚幻境。试问大家,如何理解“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这句话中的“女子”二字的含义?请问癸酉本的“情榜”又在哪个“司”中存放着?前八十回文哪里暗示有“男子”薄册的伏笔或线索?“群芳髓”、“万艳同悲”、“千红一窟”又是何解?跟“男子”又有什么关系?
笔者认为,“情榜”本身就是癸酉本中存在的又一个硬伤。
(3)癸酉本的叙事方式与《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天壤之别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一书是“字字看来皆是血”,然而,《红楼梦》前八十回正文文字却似乎一点血腥味都没有。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说法不对,而是作者用了比较隐晦的方式来书写血腥的场面。
笔者在第五十二讲分析过,《红楼梦》第三十五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一节实际上是在隐写明清历史上最为关键的战役“松锦之战”,作者用文中的“松花色”的“松”字和“汗巾子”的“巾”字谐音“松锦”二字,影射“松锦之战”。《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作者用“残荷”二字影射在明清“锦州之战”(1640年)中被明朝打得吐血的皇太极(薛宝钗)。而一向不喜欢李义山诗的林黛玉(崇祯)却偏偏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影射明军却没有趁机除掉皇太极(残荷),为对方留下喘息之机,从而为明朝的最终灭埋下了祸根。由此可见,《红楼梦》前八十回正文文字中尽管没有一点血腥味,但如果读者能读懂《红楼梦》,它的确是“字字看来皆是血”的。
然而,癸酉本却刚刚相反,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血腥味。“黛玉领兵”、“流寇肆虐”等剧情真是不敢恭维,尤其是平儿之死的血腥场面,实在无法令人想象这就是《红楼梦》里该有的内容。林黛玉杀林小红很明显就是在写崇祯杀袁崇焕一事,根本没有任何多余的掩饰。就算《红楼梦》作者再怎么痛恨清朝,也绝不可能写得这么直白吧。已经直白如斯了,还有必要声称自己在《红楼梦》正面故事中隐写了反面故事吗?还不如直接写算了。
很多读者可能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文全是在写“风花雪月”,因此,八十回后必须写“血雨腥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一文的价值。然而,“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一文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反面”就是“血雨腥风”,从来没有说过“后面”是“血雨腥风”。“风花雪月”和“血雨腥风”是“正与反”的关系,并非“前与后”的关系,因此,说“血雨腥风”存在于《红楼梦》八十回后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正确的读法应该从前八十回中也能看出“血雨腥风”,即看出“血”来。在前八十回中看不到“血”、看不到“血雨腥风”,是不会看《红楼梦》的表现,并非前八十回中不存在“血”、不存在“血雨腥风”。
(4)癸酉本作者根本就不明白《红楼梦》原作者的构思技巧
根据前面的分析,林黛玉父母林如海和贾敏分别影射《红楼梦》的反面和正面故事,他们二人的意外早逝就是在影射《红楼梦》一书本就不全,而这一点癸酉本的作者似乎并不理解。符合《红楼梦》原作者思路的续本,必须处理好林如海和贾敏早逝影射《红楼梦》一书不全的问题(笔者直觉认为,这个问题似乎不太好解决,人死岂能复生?)。
另外,癸酉本作者似乎也不明白《红楼梦》作者的真正意图是第三层故事,即“清朝政府编撰《明史》的历史”,其续本根本看不到任何有关《红楼梦》第三层故事的线索。即使看完癸酉本的后二十八回内容,读者也很难从中推断出《红楼梦》一书的反面内容是“十二钗写二十四史”。根据网络信息可知,读者能从癸酉本的后二十八回内容看到的反面内容不外乎“明清易代史”,即《红楼梦》的第二层故事,还没有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红楼梦》的第三层故事,即有关清朝政府编撰《明史》的历史。这就说明,癸酉本的写作是失败的,无法达到《红楼梦》原作者的目的。
此外,《红楼梦》又叫《石头记》,意思就是告诉读者,《红楼梦》一书的内容就是石头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形成了文字而已。《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一事就是暗示读者石头所看到的内容,正是这些内容写成了《红楼梦》一书。石头随贾宝玉看全了“金陵十二钗正册”,这说明《红楼梦》第三层故事是完整的;石头随贾宝玉没有看全“副册”和“又副册”,这说明《红楼梦》第二层故事是不完整的。因此,如果癸酉本是《红楼梦》的原稿,那么,在八十回后的文字里必须安排石头随着贾宝玉再次梦游太虚境,从而把“副册”和“又副册”的内容看全。仅从这一点来看,癸酉本还远比不上高鹗续本。
以上几点就是笔者在癸酉本中发现的几处硬伤。它们明显与《红楼梦》前八十回内容不相容,这说明癸酉本其实也是一种后期续本,非《红楼梦》原作者所著的原稿,甚至癸酉本的作者根本就看不懂《红楼梦》。
据说,看了癸酉本后,很多读者都似乎“茅塞顿开”了,庆幸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看懂了”《红楼梦》的“秘密”,原来是在隐写明清易代史啊。这种成就感使得很多读者都“迷失了自我”,无法理性分析问题,认为自己看到了《红楼梦》真本无疑。然而,这一点就能说明癸酉本是真本吗?笔者的看法恰恰相反,这更说明癸酉本非真本。《红楼梦》敢这么明显地写明清易代史吗?作者难道忘记了“庄廷鑨明史案”的惨状了吗?试想,如果《红楼梦》作者这么写,还有必要弄那么多弯弯绕来隐写反面故事吗?直接写岂不更省事。高鹗续本之功在于保全了《红楼梦》,相反,癸酉本真是恨不得毁了《红楼梦》。
尽管高鹗续本和癸酉本都属于二次创作的续本,但境界之高低立显。如果说高鹗续本是为了保全《红楼梦》的“无奈之举”,看似糊涂而实际高明,那么,癸酉本就是火上浇油的“恶作剧”,看似聪明实则是在“帮倒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