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哥独家干货】第十期:选择题技巧之推理型

一、题型特点
推理型选择题是考试常见的题型,这是由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特点决定的;它的主要含义是根据题干材料已知的若干条件,将题干材料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运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也就是正确选项。这一类型题目设问常用的方式是“据此可知”、“由此可知”、“推知”、“这一论断”等。从考查的主要方向来看,集中于论从史出,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
二、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范围和方向。第二步,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逻辑严密,一分材料一分话。第三步,主要方法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在排除一两个错误选项后,仍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也可以逆向推理,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逆向推理题干,验证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和逻逻辑,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例题精讲
01
《汉书》中言:" 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史记》中载:"蜀地卓氏,使用奴僮千人,即铁山鼓铸."《盐铁论》中言:"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至千余人。"由此可见,此时( )
A 盐铁皆为豪强所垄断
B 抑商政策已形同虚设
C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D 官营手工业规模宏大
推理分析:
依据材料“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蜀地卓氏,使用奴僮千人,即铁山鼓铸”、“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至千余人”可以看出汉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故C项正确;
不选理由:
A项只符合《盐铁论》中的记载,排除;
汉代厉行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02
柳宗元《封建论》中言:"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据此,他认为分封制( )
A 保证了早期国家的政局稳定
B 顺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需要
C 得益于长期延承而臻于完善
D 构建了体系健全的等级秩序
推理分析:
材料“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诸侯之 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体现的是柳宗元认为分封制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是同当时社会情况相适应的,有利于巩固统治,B正确;
不选理由:
A说法没有B全面,排除;
分封制存在缺陷,C错在“完善”,排除;
D与材料无关,排除。
03
著名学者宿白认为:"北魏的汉化并不是简单地恢复或摹拟汉魏制度,而是加入了新因素后的一次发展。"北魏政权对汉魏制度的发展有( )
A 削弱世家大族, 建军功爵制
B 实行三长制,强化基层控制
C 打击官场腐败,实行科举制
D 实行方田均税法,抑制兼并
推理分析:
B.根据所学,北魏政权对汉魏制度的发展主要是实行三长制,强化基层控制,故B正确;
不选理由:
A项商鞅变法就有了,排除;
科举制是隋朝的,排除C项; .
D项是宋朝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排除D项。
04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就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 )
A 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
C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
D 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
推理分析: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处于对立的状态,无产阶级自始至终在为自身利益不断反抗资产阶级剥削,故B正确;
不选理由:
此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排除A 项;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已经结束,排除C;
D项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城市与农村对抗的具体史实,排除。
05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7世纪,人文主义者都把成为"皇家顾问”(向君主及其大臣建言)作为追求.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这一变化说明( )
A 文艺复兴提倡君主专制
B 文艺复兴主张因信称义
C 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
D 启蒙运动抛弃人文主义
推理分析:
C.“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反映出了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强调“公众舆论”,故C正确;
不选理由:
A.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
B.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
D.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继承,故排除D项。
06
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 )
A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
B 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
C 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推理分析:
B.根据材料“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可以看出,我国的制度在不断的完善,故B项正确;
不选理由:
A.材料与多党合作无关,排除A;
C.是1954年;
D.是要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07
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 -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清廷)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
B 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
C 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
D 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
推理分析:
D.根据所学可知,《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针对的是清政府,故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D正确;
不选理由:
A.“胡虏”“外夷”指清政府,排除A;
B.发表檄文的是太平天国,排除B;
C.双方的分歧并不在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排除C。
08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
A “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B "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C “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D “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推理分析:
结合定哥红宝书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战国后期,古代中国就出现了“县”这一行政区划,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中包括“劝农课税”、“维持地方治安”等,所以说县级政权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经济的相关事务,故C项符合题意;
不选理由
“监察百官”的权力归属于中央,是御史大夫的职能,与地方政权无关,排除A;
"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属于两宋时期市舶司的职能,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B;
加强边疆防御主要是军事上的,与材料主旨地方权力无关,排除D。


09
20世纪20年代,疑古学派怀疑夏商历史的真实性;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重建中国上古史。能够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的是( )
A 甲骨文的识读与解释
B 铁农具的发明与使用
C 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 礼乐制度建立与巩固
推理分析:
A.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可以记录商代的相关史实,因此甲骨文的识读与解释有助于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故A项正确;
不选理由:
BCD.三项都是周朝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推理分析:
A.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可以记录商代的相关史实,因此甲骨文的识读与解释有助于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故A项正确;
不选理由:
BCD.三项都是周朝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10
明代赋役改革体现了货币税取代实物税、徭役以银代役、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化三大进步趋向,清代则在此基础上彻底废止了人头税。据此可知,明清赋役改革( )
A 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社会地位
B 促进了信用货币推广
C 顺应了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
D 消除了人口隐匿现象
推理分析:
根据材料“明代赋役改革体现了货币取代实物税....“清代则在此基础上彻底废止了人头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材料反映了国家逐渐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为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创造条件,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帮、市镇的大量兴起,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顺应了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故C正确;
不选理由:
材料,反映的是国家逐渐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并未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故A错误;
信用货币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
D项中”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明清赋役改革并没有消除了人口隐匿现象,故D错误。
11
西晋著名地图学家裴秀确定了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制图六体";但中国古代地图却没有固定方位:若地图中,陆地在上,海洋在下,是从船上望向大陆,服务于沿海航行;若海洋在上,陆地在下,则是在陆地上观察大海,以备海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地图绘制( )
A 缺乏相应制图学理论
B 更注重地图的实用性
C 受到小农经济的约束
D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选理由:
题干中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为"制图六体”,是地图绘制的理论基础,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对地图绘制的影响,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地图绘制受用途的影响,而不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排除D项。
12
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英国正式脱欧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 )
A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
B 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C 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
D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推理分析: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英国正式脱欧等现象”表明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13
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 )
A 推动了儒释道融合
B 革新了选官制度
C 提出家国一体观念
D 设刺史以察民情
推理分析:
A.选项错误,儒道释的融合是在唐朝才出现的;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对于孝的尊崇最大的体现就是选官用官制度,西汉选拔官员是通过举孝廉的方式,采用察举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C.选项错误,家国一体的观念是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D.选项错误,这与孝道无关。
14
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制定了《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上海租界地出现了类似西方自治政府的市政机关租界制度形成;1864年英国公使致各领事书中说"租界地与英国政府,并不容许其(指领事)管辖该地,该地仍属于中国之主权"。据此可知( )
A 租界制度的施行缺乏条约依据
B 英国遵守与中国签订的条约
C 英法美在中国的利益达到平衡
D 清政府力求修改不平等条约
推理分析:
根据"租界地与英国政府,并不容许其(指领事)管辖该地,该地仍属于中国之主权”可以看出,关于租界,清政府与西方国家并没有签订相关的条约,因此缺乏相应的依据,A项正确;
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英国已经形成租界制,并没有遵循条约,排除B;
平衡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
15
孔子不仅懂得当时现行的礼,他还注重礼的沿革和本源;"礼"最重大的是祭,推究祭的心理根据,是人类的孝悌之心,推广孝梯之心就是"仁"。由此可推知,孔子主张( )
A 统治者应发扬祖先崇拜以维护统治
B 百姓应接受现实维护政治秩序
C把"仁”的精神注入"礼”的躯壳
D把诸子百家学说融进儒家思想
推理分析:
依据材料"礼”最重大的是祭,推究祭的心理根据,是人类的孝梯之心,推广孝梯之心就是“仁”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礼最重大的是祭,推究祭的心理根据是人类的孝梯之心,推广孝梯之心就是仁,体现了孔子将“仁”的精神注入”礼”之中,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祖先崇拜,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百姓应接受现实维护政治秩序,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诸子百家思想,故D项错误。
16
19世纪末,华商各商会成立后基本上都把"兴商学"列入组织章程,通过创办商业学堂、商业报刊和宣讲所、阅报所等多种形式致力于近代商业教育。这体现了( )
A 国人的文化素质提高
B商会是传统行会的延续
C政府保护华商的利益
D商战思想的传播与深化
推理分析:
通过材料"创办商业学校...致力于近代商业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深入,早期中国维新派提出了商战思想,主张与外国在商业,上进行竞争,故D正确;
商业教育无法看出国人文化素质提高,排除A;
通过材料中内容可以看出,商会主要体现为近代特征,与传统商业行会不同,排除B;
材料未涉及到政府的行为,排除C。
17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该研究者( )
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

A 能严谨地进行历史推论
B 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
C 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D 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
推理分析: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从唐朝到南宋时期,中国美术家各分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但同时也是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题干中只看到经济因素而忽略政治因素,故C正确;
A. B说法都过于绝对排除;
D史实是准确的,结论过于绝对,排除。
推理分析: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从唐朝到南宋时期,中国美术家各分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但同时也是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题干中只看到经济因素而忽略政治因素,故C正确;
A. B说法都过于绝对排除;
D史实是准确的,结论过于绝对,排除。
四、注意事项
如果同学们材料信息提取不准确、逻辑推理不严密、比较能力、发散性思维欠缺,那就及时的练习定哥资料书《小题精炼》习题,认真做,讲究质量,不懂不会就问,熟能生巧;不了解、不知道的知识点要及时翻看定哥红宝书,里面有历史基础知识,也有习题材料题专业答题术语,还有高考热点知识,多方面去推理学习,及时反思总结。
推理型选择题提供的材料是新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但是任何试题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主干知识,都要回归教材,只不过换了新的材料、新的情境而已;所以我们遇到此类试题不要慌,只要注意:审准题、找准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就可以了。
五、实战演练
演练1.
据学者统计,1485年到1534年间教会平均每年总共交税17300镑,其中4800镑交给教皇,12500镑交给国王;而1535年到1547年间,教会平均每年需交税47000镑,全部交给国王,这使得教会的负担明显大于以前。这说明此时英国( )
A 文艺复兴冲击了神学思想束缚
B 教会与国王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C 宗教改革增强了世俗王权力量
D 自然科学发展弱化了宗教信仰
演练2.
如图反映了1978年-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 农业发展速度趋于缓慢
B 第三产业发展反哺工业
C 市场经济激发经济活力
D 农业工业比重差距扩大
演练3.
汉代财政年度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则是"岁终为断",收支结算则适应水稻的成熟时节。据此可知,唐代( )
A 水稻开始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 粟的生产趋于衰落
C 南方政治经济影响力上升
D 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演练4.
在整个19世纪,来自美洲的白糖简直变成了一种英国穷人的食品;它是除茶叶外唯一-种对英国大众的饮食 习惯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口商品,"在英国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中所占比例从2%提高到14%"。这则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探究( )
A 对外扩张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B 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转型
C 种植园经济与美洲的独立运动
D 世界市场与民众日常生活
演练5.
1925年,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将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一些读者在回复中感慨道,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由此可见( )
A 计划体制下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B 十月革命之后妇女权益得到保障
C 当时普遍义务劳动中妇女地位提高
D 农业集体化使妇女工作机会增加
演练6.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大声疾呼:"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从材料可知邓小平( )
A 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B 开展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
D 对国情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演练7.
西塞罗在《论演说家》中说,"我们都称为人,但我们当中只有那些经过严格研究人文之艺而得到文明教养的人才算作人"。由此可见,西塞罗( )
A 强调人生而平等
B 继承希腊先哲的价值追求
C 推崇自然法原则
D 否定智者学派的雄辩技巧
演练8.
如表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1-7 CDCDB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