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家散文》朗诵合集,持续更新!喜欢的同学收藏 持续更新~ 《老舍》《...

老舍笔下的母亲 是很伟大的母亲
她是在老旧社会中散发着母性光辉的伟大女性
在那个年代,老舍是否也有自己母亲在父权统治下的无奈。因为当时的社会无法改变母亲的现状,母亲在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她就不再有作为女人的权利,而只是成为了母亲。
“我”的母亲几乎是在该生育的年纪一直在生育,即使家庭后续已经无法负担,但依旧在接受生育和扶养的痛苦,甚至还有孩子夭折的痛苦。她就像机器,像是为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为着孩子不高的存活率,她一直生,一直养,还不定时承受丧子的痛,但这些没有人体谅她,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事情。心疼母亲的,只有自己的子女。
在父权阴影的笼罩下 “我”的母亲 即使在父亲死去后 也摆脱不了侍奉夫家的命运,直到“我”的姑母去世,她似乎才是卸下枷锁。但“我”姑母的侄子,又给了身为女性的母亲一击。
但平凡中造就了伟大。“我”的母亲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是引路人,她教会“我”诚实,善良,坚毅。在面对鬼子的刺刀时,在面对兵变枪炮,在面对饥荒,她是勇敢的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像英雄一样闯出血路。
是她借钱让“我”读书,即使这是一场豪赌,因为家中没有钱,而自己的孩子的未来也是未知的,但是她只知道,自己的儿子想读书,她就一定要儿子读书。仿若听到儿子那句“您可以好好休息会儿了”就是对她最大的宽慰。
在那个年代,三姐被留在家中帮衬,在外人眼里,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母亲认为“不能因为自己的便利,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她选择送三姐出嫁,自己一个人担起家中的担子。因为她理解身为女人的不易,她认命,认了自己的命,只愿自己的子女能过的快乐幸福,她甘愿做子女的踏脚石。
在母亲离去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回忆起了很多对母亲没有完成的心愿,愧疚涌上心头。
“我”不敢拆信,是因为“我”害怕母亲离我而去,“我”总在想,再等等,再等等,等我的生活再好一点,再稳定一点,就有更多照顾您的机会,可等待同样是煎熬的,“我”拿不准,“我”不敢赌,在确切收到那份信时,却只剩下了心痛和遗憾。
也许老舍写到这儿的时候,依旧会想起年少的自己对母亲说的话“您可以好好休息会儿了”,他的眼前又会浮现出母亲听到这句话时流泪的脸。
母亲一辈子都在为了孩子而活,她又什么时候为自己活过。年轻时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年时操心孩子的近况。就如那句“母亲没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还是粗粮”
而此刻,我依旧如老舍落笔时所说的那样“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