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人会选择自费出书?出版社审稿进度如何?
一本图书的问世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图书选题、选题报批、组稿、编辑、审稿、申报书号、确定印数和定价、申报CIP和实名制、设计,排版和印刷等。一本书的出书流程走下来,一般是要3—6个月,3个月几乎是最短的周期,如果中间环节有一样出现问题、拖延等,整个周期就会加长。一本书从收稿到作者拿到样书,至少要在十几个人、几十个环节里转来转去,其中涉及到策划编辑、案头编辑、校对编辑、排版、设计、总编室、出版社、印制、发行、营销等。出一本书真的非常不容易,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书的质量和出版进度。
合作出书,针对的出书,是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但出版社把握不准,达不到公费出书的标准,高于自费出书的要求,可以说这本书出书后有一定的赚钱几率,但比较低,出版社不想独立承担风险,就想与作者合作,来完成,各自承担一部分,万一出书没有赚钱,出版社亏损的少一些,若能赚钱,当然更好。这一点对于图书公司来说是同样的道理。即完成合作出书,是需要作者承担一定的费用的,费用比例是需要作者与合作对象协商的。哪种人会选择自费出书?自费出书审稿进度如何?
哪类人通常会选择自费出书呢?
一种是有出书需求的普通人:
这一类人群主要是退休干部、文艺工作者、家族有名望的长者、在某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文艺文学圈学会成员、摄影爱好者、文史协会成员、记者、编辑等,出书题材主要是回忆录、艺术教程、成果集、家谱、技术教程、学术思想、文学史、小说、散文集、历史、影集等,主要是为了体现一种思想的传承,群体的需要及成果的交流等,主要用途是传递思想、教授技术、留念、交流、保存及馈赠为目的。
另一种是个人评职称出书
目前在自费出书群体里,评职称出书占据自费出书的很大比例。出书的目的是因为很多单位对职称晋升都要求有专著,为了晋升职称,他们加入出书的大军,因为是个人利益相关,所以他们只能以自费出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