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科普!保险误区、投保方案、避坑指南
关于我:
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看过了很多保险的套路,也见了很多人踩坑,后面离职做独立第三方保险点评和推荐。
本人在银保监会报备,有行业执业资格,正规保险人,也是国家理财规划师。
因为不隶属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所以凭着条款说话,做到公正、客观去点评和推荐产品。
更多知识可以关注👆这个公众号。
你想问的问题,本号文章答疑,也有产品测评、保单方案,平时可以留言给我。
00
二姐会员群服务。
很多人怕买错保险,更怕买了之后不赔。
投保只是我们联系更紧密的一个开始,在二姐聊保障平台投保成功后,我们有专门的会员群服务,从投保到理赔都能有保障。
先来带大家了解,在二姐这都能享受哪些服务?
在这个会员群里,你可以免费享受二师姐团队提供的这6项服务:

1、终身咨询服务
2、免费1对1定制方案
3、协助核保和投保
4、保单管理、续保等服务
5、免费1对1理赔服务
6、保险和理赔直播课
这6项服务会员都是免费享受的,我们挑选几个常用的来详细聊聊。
比如免费1对1定制方案。
很多朋友来买保险,不知道需要哪些险种,花多少预算来买,体检出的健康问题能不能买保险?
有这些疑问的,我建议先咨询我们的顾问老师,在指导下投保。
我们的顾问老师有很丰富的经验,对产品、核保等也更了解,会根据你和家人的需求,预算多少,健康状况等来定制适合你的投保方案。
可以放心咨询,这些都是免费的。
再比如投保后的保单管理和续保服务。
投保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管理保单,我们准备了可在线整理的保单管理表和纸质管理【二师姐会员专属保单夹】。

在线保单管理表大家可以私信我,发excel保单管理汇总表给你。
投保后及时把一家人的保单信息,汇总管理在一张表里。
二姐会员专属保单夹,是免费送的。
在二师姐这边投保 ≥ 3份长期险的朋友,包括重疾险、寿险、储蓄险,可以私聊我领取。
还没我微信的,加我微信:baoxian2119
还有很多朋友买了保险,会忘了续保或交费,容易导致保障中断。
这点大家也可以放心,我们提供续保提醒和交费提醒服务。
我们会通过短信或电话等方式通知大家,放心我们不会给大家打骚扰电话的,不要给屏蔽。
最后看看1对1理赔服务。
很多人不敢买保险,是怕出事了拿不到理赔。
关于理赔大家可以放心,如果出险我们全程有1对1的理赔服务。
这些服务,目前我们都是免费在做。
我最近统计了2022年全年协助的理赔数据:

2022年我们成功协助理赔527件,已理赔金额416.9万。
大家如果有需要理赔的,在我的公众号【二姐聊保障】底部菜单栏保险精选——理赔通道——小马理赔,点进去就可以申请了。

团队的顾问老师们真挺敬业的,报案后有专业的顾问老师1对1全程协助理赔。
会协助你准备理赔材料,资料不齐全也提醒你需要补充什么,有错赔、漏赔的也会帮你核对。
保险买对,又有专业理赔顾问指导你,理赔很容易。
下面进入本次科普知识,一共8个章节。
1、保险基础知识
2、买保险的常见误区
3、能够返钱的保险,看着好划算,真的能买吗?
4、我自创了4135保险配置原则。
5、成年人的保险配置方案
6、孩子的保险配置方案
7、父母的保险配置方案
8、如何打理理财账户?
01
保险基础知识。
买保险,就是用少量可承受的钱,转移极端条件下自己无法承担的经济损失。
咱们要拎清这个事儿,不要因为所谓的分红、返还丢了保额,这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个人真正需要的健康险:是消费型的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
下面我们科普这些名词的概念,耐心看一下,能帮你避开买错的问题。
1、重疾险。
重疾险的全名,叫重大疾病保险。
是一旦确诊合同约定的疾病,符合理赔条件,保险公司就直接赔一笔钱。
官方术语:
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达到约定的疾病状态或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时,给付保险金的健康保险产品。
大病有多费钱?
一个癌症,医疗费22-80万。
一个心脏瓣膜手术,要10-25万。
一个终末期肾病,每年10万。

(来自: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疾病不再是治不好,而是看不起。
而且一场大病除了医疗费,后期还需要长期康复疗养或吃药。
生病期间,甚至是未来几年都无法正常工作,没有收入来源。
所以重疾险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收入止损。
生病期间,我们的收入会减少,甚至可能降为零。
但是日常生活还要继续,有孩子的家庭还有负担孩子生活费、学费。
更别提还有房贷、车贷催着你。
重疾险直接赔给你一笔钱,能弥补患病期间没有收入的经济损失。
二是看病、康复疗养用。
看病和治疗,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生病了,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马上拿出一大笔钱来看病。
就算出了院,康复期间还需要支付护理费、疗养费等。
所以买重疾险有个关键,就是保额要足。
如果你是家里的顶梁柱,重疾险的保额建议在年收入的3倍-5倍左右。
建议购买高额保障,理赔后保费或许还有结余,用于其他方面保障。
比如我自己,就隔一段时间增加重疾险的保额。
去年底,给自己加保了50万保额。
重疾险类型:

定期和终身的区别?
定期,给定一个期限,比如10年、20年,最多保障到60、85岁。
终身,直到被保人身故。
定期险+终身是比较合理的搭配。
适量的终身+高额的定期组合,保费可控,保障重点突出。
年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保障赚钱能力,避免现金流中断,很多地方要花钱,不宜占用过多的保费。
年老的时候最重要的关注养老,即使你在20几岁买了30万的终身保障,占用了大量保费,当你60、70岁的时候,30万照样不值钱,同时还牺牲了特别需要高保障时期的保额。
终身的保额,能够覆盖治病费用,50万差不多;定期的保额大概是年收入的5倍。
考虑到一但发生重疾,60岁以前,未退休,机会成本很高,大概3-5年的收入,所以定期重疾有必要;60岁以后患病,已经退休,机会成本较低。
并不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只要确诊重疾,不用等报销,直接给钱。
不是这个意思,商业给付型重疾险,有的有“生存期”要求,有的需要达到特定状态或者做过特定手术才能理赔。

ps:
生存期:确诊重疾后,继续存活一段时间,才能重疾理赔。
重疾险的优势——
不可抗拒:在自己不知情情况下带病投保,超过两年后发病,保险公司不得拒绝理赔。
重疾险领取条件:发生范围内重疾、身故。
保障病种越多越好吗?
重疾险里有一个最大的误区,很多人以为疾病种类越多越好。
其实不是看数量多少,而是要看高发疾病全不全。
银保监会规定的28种高发重疾,占了重疾理赔的95%以上。
所以重疾上,各家保险公司发挥的空间不大。
挑选重疾险的时候,我们要重点看这11种高发重疾对应的轻症,覆盖的全不全。

主流重疾险,大多做到了全覆盖。
另外给孩子买重疾险时,我们要重点看白血病、严重脑损伤、严重川崎病等16种高发重疾覆盖的是否全面。
重疾险和医疗保险的区别?
我整理了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主要区别。
重疾险不是医疗保险,重疾险的赔付是前置的,是提前给付,和具体花费的医疗费用无关。
所以,大额保单的重疾险更有价值。
医疗保险,赔付是治疗之后的报销,是补充性的医疗。
豁免:投保人豁免、被保人豁免、配偶豁免
投保人豁免,即投保人发生了保险条款中约定的情况,可以不用继续交保费,保险依然有效。
缴费期越长,缴费期内发生风险的几率会更大,越需要豁免功能。期缴保费越高,最终保费越多,豁免越有意义
保险会重复赔付吗?
保险的赔偿总额,不能超过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身故责任、残疾责任、重疾责任,还有的理财责任,是可以重复赔付的。
医疗保险,是报销型的,不能重复赔付,不能超过被保人支出的医疗总额。
总结:
需要发票报销的,不能重复赔付。
不需要发票报销的,是能重复赔付的。
2、寿险。
关于寿险分类:
按时间分,可分为定期和终身。
定期即一定的期限,如10年期,20年期,30年期,保至55周岁、60周岁。
终身,因为每个人的寿命是不确定的,寿险产品中通常把100周岁,106周岁这样的“极限年龄”作为“终身”行产品的终点。
按性质分,可分为消费型和储蓄型。
消费即保费不可回收,即正常合同满期终止时,保单现金价值为0。
储蓄即保费可回收,现金价值不为0,到期返还现金价值,如定期两全,终身寿险。
在储蓄型的分类中,细分还可以分为传统储蓄型(不分红),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接型。
人寿保险是一份长期的合同,买错保险后果很严重,所以在投保前后必须要注意一些基本内容:
1)不是你想给谁买就可以给谁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必须有保险利益,且需要经过被保险人签字同意。
直系亲属、配偶之间,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有保险利益,未正式登记的男女朋友之间就没有保险利益,不能给对方投保;同时在指定受益人时要合法,更改受益人需经被保险人同意。
2)谢绝代签名。
投保书等一切要签名的材料均要亲笔签名,拿到正式合同后记得复核附在合同后面的投保材料复印件。
同时投保人也不能代被保险人签名。
注意了,这是买保险的一个大坑:
为了成单,有的销售会在保单的签名栏上代替投保人签字。
比如老年人买保险,代理人帮代签名字。
保单审核是通过了,但真要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能以签名造假为由认定保单无效,只退保费,理赔一分钱都拿不到。
3)犹豫期:犹豫期从收到正式的保险合同并签收回执的第二天开始计算,一共10天,而不是保险合同生效日开始算。
如果一直没签收回执也未接到保险公司电话回访确认合同已收到,就一直未过犹豫期。犹豫期内退保,仅扣除10元左右工本费,保费全额退还
4)现金价值:收过计划书的朋友都会看到有个现金价值表,现金价值就是你所缴的保费扣除所有成本后剩余的储蓄部分。
如果过了犹豫期想退保,这个钱就是保险公司退还给你的数字。
不要把嘴巴张得那么大,退保的损失就是这么惨重,所以购买前要慎重。
5)要是断供了怎么办?
有的朋友会担心以后如果没钱缴保费了,保单会做如何处理。
其一,可以用现金价值垫缴保费,但不是长远之计;
其二,减额缴清,就是以后再也不缴保费了,保障期限和责任不变,但是保额变了,变成多少呢?
在现金价值表上有减额缴清项,对过去那个数字就是变更后的保额了;其三,没采取任何措施,保单失效了,那么2年内还可以申请复效。
6)除外责任:各家公司的寿险除外责任从3条到7条不等,对于很多人来讲,条数的多少可能影响非常小,但对于某些特殊的群体来讲还是蛮重要的,如酒后驾车。
3、意外险。
意外险是保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造成的伤害。
比如切菜切到手,上下楼梯不小心摔伤骨折,小区里遛弯被猫爪狗咬,开车发生了交通事故......
生活有时就是这么不尽人意,喝口凉水也能塞牙~
我们最需要的是综合意外险,主要保障三重风险:
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
(1)意外身故
因为意外不幸挂了,保险公司会直接赔给你一笔钱。
一般是你买多少保额,就赔多少钱。
比如老王买了50万的亚太安享意外险,发生交通事故不幸身故,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赔给老王家人50万。
这是最严重的一重保障,自己享受不到,只能留给家人。
(2)意外伤残
如果发生意外,导致残疾了,按伤残的等级,赔给你一定比例的保额。
伤残有10个等级,1级伤残最严重,赔的钱也最多。
这是伤残等级对应的赔付比例:
一般1级伤残赔100%保额,和身故赔的钱一样多。
依次对应的减少,10级伤残赔10%保额。
在二师姐看来 ,伤残很重要。
身故后赔的钱你已经用不到,但伤残后你需要用这笔钱来治疗或康复。
但我看了很多朋友的意外险,只保严重的1~3级伤残:
这个标准要么是瘫痪在床上完全动不了,要么两个胳膊全废了,缺胳膊短腿这些不赔。
也就是说老王不幸发生了交通事故,只截一条腿,这种情况就不赔。
(3)意外医疗
其实生活中很容易摔伤、碰伤、骨折、做饭切了手指等,大部分情况下达不到残疾或是身故的严重程度,只是需要治疗。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用意外伤害医疗来报销医疗费。
很多朋友买的长期意外险不保意外医疗,所以也要特别注意。
这里敲个小黑板:
我们通常理解的“意外”,和意外险保的“意外”不太一样。
比如这两年经常发生的猝死,就不属于意外。
猝死属于疾病,本质上是突发了潜在的某种疾病,导致短时间里死亡。
不过因为需求高,现在不少意外险也保猝死,成人的意外险里我会详细说。
再比如自杀、酒驾、中暑、高风险运动等一般也不属于意外。
所以虽然意外身故和定期寿险的身故有重复,但各自都有自己的用处。
意外险的特点就是保费低,保额高。
保障范围全面的意外伤害保险50万保额,也就一百多亏钱。
其费率与年龄性别无关,只与职业类别有关,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意外险的费率较高甚至直接拒保。
4、医疗险。
医疗险主要有四种:
百万医疗险,防癌医疗险,小额医疗险和高端医疗险。
下面来敲小黑板了:
(1)百万医疗险。
普通人的首选。
一年几百块,最高能报销400-600万医疗费。
大病小病都能保,主要用来报销特殊门诊和大病住院的费用。
我做了3轮对比,8个判断维度,看哪些产品值得买,哪些产品不值得买。
第一轮看保障、保额和续保,可以剔除80%的产品。
首先看保障:
好的百万医疗险,要有四方面基础保障:住院医疗、特殊门诊、门诊手术和住院前后门急诊。
很多人看到几十页的保险条款,就打了退堂鼓。
其实你只需要挑重点,比如这4项保障责任,一般是在合同的“保障内容”——“一般医疗保险金”里。
比如尊享e生2022的合同条款,就是范文模板:
(尊享e生2022条款)
另一种情况是在“保障内容”——“重疾医疗保险金”里。
比如e享护—医享无忧的条款:
直接有目的地找,也就几分钟的事。
这4项保障怎么看呢?
主要看三方面:
1)这4项保障有没有缺失?
住院医疗是必备的保障,剩下的特殊门诊、门诊手术和住院前后门急诊都有可能缺失。
比如这款产品缺少两块:门诊手术和住院前后门急诊。
这家的另一款,也缺少两项:特殊门诊和门诊手术,
这种条款就是挖坑的,第一步就能排除了。
2)住院医疗里是否保ICU?
ICU也叫重症监护室费或重症监护病房。
如果不幸得了大病住进ICU,每天花费上万,全程治疗下来要几十万。
但医保是不报销的,如果选的百万医疗险也不保,就只能自掏腰包了。
对于这种高花费的项目,百万医疗险里需要带上。
如何确定自己的百万医疗险保不保ICU呢?
很简单,如果保的话,“住院医疗费用”条款里会有“重症监护室费”或重“症监护病房”。
(e享护-医享无忧条款)
没有的话,就是不保的。
3)注意住院前后门急诊时间
住院前后的检查、化验,复查等,保障期间越长越好。
一般都是保障前7天、后30天。
目前e享护-医享无忧、尊享e生2022更优秀,报销前30天后30天。
(e享护-医享无忧条款)
不过也有产品保障时间特别短,比如这款产只报销前7天后7天。
我们当然首选前30天后30天这种时间长的,能多报销钱。
接着看保额:
百万医疗险的保额,都是百万起步。
比如e享护-医享无忧能报销200-400万,尊享e生2022能报销300-600万。
上百万的额度,基本用不完,不要一味追高。
关键看单项是否有限额。
这个代表医疗险在保障方面的心诚不诚。
比如这款产品有很多限额:
特殊门诊一年只能报销6万
住院手术、癌症放化疗和其他住院费用:一年都是最高只报销30万
就拿癌症放化疗来说,治疗很费钱,这个额度是不够用的。
所以尽量避开单项限额的产品。
最后看续保:
续保主要看三方面:
1)是否保证续保,保证续保多长时间?
2)保证续保到期后,产品还在售,能不能续保?
3)保证续保到期、产品也停售了,还能不能续保?
1年期的产品,因为不保证续保,没啥优势。
不过保证续保的产品,也要注意最高能续保多久。
比如这款产品,虽然保证续保10年,到期后产品如果还在售,审核通过后可以继续续保。
但最高只能续保到85岁,现在平均年龄已经77岁了,这个最高续保年龄并不友好。
如果保障差不多的情况下,首选保证续保时间长的,优先选择20年保证续保的。
根据这些条件,众多产品里,最终选出这4款长期百万医疗险,0-80岁的都有。
(2)防癌医疗险。
适合有三高或身体不太好,买不了百万医疗险的人。
一年也是几百块,最高报销几百万。
不过只报销高发「癌症」的治疗花费。
(3)小额医疗险。
适合年龄小、抵抗力差,容易感冒发烧的小朋友。
免赔额低,保额也低,主要报销1万左右的普通门诊和小病住院费用。
(4)中高端医疗险。
适合想要的就医体验的有钱人。
中端医疗险便宜的一年上千块钱,可以报销特需部、VIP部和国际部的费用。
部分还可以报销私立医院费用。
高端医疗险一年保费上万起步,少的也要大几千。
但能报销私立医院,享受VIP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02
买保险的常见误区
1、盲目追求公司、品牌。
小保险公司真的不靠谱吗?
朋友圈的流言蜚,很多是无脑跟风。
保险公司不论大小,成立门槛就很高,注册资本最低2亿。
有“再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两个大佬也会保驾护航。
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身后的男人。
比如“泰坦尼克号”事故,就是由德国的安联再保险集团赔付的。
如果再保险公司也兜不住了,还有保险保障金来应对。
我们所谓的“小”,只是名气上的小,人家低调,是经费没有花在广告和业务员刷屏上。
关于保险公司的查询,可以去银保监会官网看。
保险公司不论知名度高低,都是门槛极高的,哪怕再不知名,运营资金都是在10个亿以上的。
关于它们的经营情况、理赔能力,它们每个季度都会在官网披露数据的,可以看核心偿付的数据。
比如复星、众安,它们的核心偿付数据是500%-700%,远远高于监管要求的100%红线。
它们背后还有再保险公司和保障基金,是保险公司的身后保障,两层的防线。
至于很多人担心保险公司倒闭?
这个不至于,概率很低很低,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倒闭过。
根据保险法规定,哪怕倒闭了,也会被银保监会托管,交给下一家保险公司来接手,不会影响你的合同理赔。
2、买消费型保险,还是返还型?
注意看,这是99%的普通人都会中招的最大的一个买保险误区!
消费型保险,有1年期,也有保到20岁、30岁或是保到70岁、80岁多年定期,甚至是保终身的,但是如果不理赔,保费是不退回的。
返还型是有事理赔,没事返钱,听上去是很划算。
许多人既不想多交保费,又不想白给保险公司送钱,所以纠结……
其实这是保险公司长期营销误导让你中招了。
对保险公司来说,销售返还型保险比消费型保险利润要高。
返还型保险的本质是分红险、两全险、万能险等+消费型保险。
本来三四千能给自己买个消费型保险的,结果返还型保险要花一两万。
买返还型保险你每年要多花了大几千甚至上万,业务员能拿到的提成也更多。
这就是业务员,或者卖保险的亲戚,总给你强推返还型保险的原因。
3、网上买保险靠不靠谱?
阿里、腾讯、网易、京东在做保险业务,网上卖保险。
很多产品完全在吊打业务员狂推的高提成保险(返还型、年金险、万能险、两全险等)。
有人担心网上买到保险不靠谱。
其实没必要。
同一款产品,只要是保险公司推出的,都是有效的,只是一个是网购,一个是线下去门店买货。
无论在价格、保额、保障服务上,互联网保险推陈出新,每隔几个月会有高性价比的网红款出来。
网上买了保险以后,填写的邮箱里会收到电子保单,电子保单的法律效力和纸质保单一样,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4、一家五口人,谁最应该买保险?
先保顶梁柱,再保老人和小孩。
顶梁柱在一个家庭中创造了最多的经济收入,承担的责任最重,一旦发生意外,对一个家庭的损失最大。
意外无非三种,疾病,伤残和身故。
所以,我们要配足保额,建议: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医疗险。
重疾险,给付型的,确诊符合条件保险公司直接赔钱。
保额足以覆盖掉医疗费和误工费,不至于一场病毁了一个家。
意外险,每年一两百块钱,用小成本转移伤残或身故的大风险。
定期寿险,不是买给自己的,而是买给家人的保命钱。
医疗险,弥补社保的不足,很多效果好的自费药、进口药可以报销,每年几百块,很划算。
5、父母过了50岁,还要不要买重疾险?
父母这个年龄是需要保险的,但选择有限,很多由于身体原因失去了购买的资格。
尤其是重疾险,即使能买,也不太划算,保额和保费相差无几,起不到风险转移的作用。
如果买的话,可以首先给父母配置意外险+医疗险,有预算再考虑重疾险或防癌险。
其实,我们只要拥有持续赚钱的能力,积累足够多的家庭收入,是可以保障他们的。
另外,给自己做好完善的保障规划,受益人写他们,这也是我们给予父母的最好责任。
6、医疗险一年几百块,为什么我还要买重疾险?
这篇我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医疗险or重疾险,我为什么都要。
虽然医疗险的保额几百万,但它是报销制。
也就是说,你看病花多少钱,保险公司给你报多少钱。
而重疾险,实质是一种“收入损失险”——
万一生了病,除了医药费,还需要一大笔钱来应付生活花销和请护工等;
这些钱医疗险可是报不了的,而重疾险符合理赔条件,能够先拿到一笔钱,保额多少给多少。
7、小公司的保险理赔难吗?
很多人喜欢拿保险公司大小来说事。
比如大公司理赔块,小公司理赔难...(敲黑板!这些都是误导)
但事情的真相是:没必要担心,理赔这方面,线上保险比较方便,因为流程更透明。
商业保险全国理赔,拿着医生的确诊报告和其他资料找客服上传到APP、公众号或者邮寄过去就行。
不管你是在哪里买的保险,网上还是找代理人,都不影响理赔的,理赔是保险公司的理赔部专门负责的。
只要如实告知,符合合同里的理赔条件,10个工作日左右可以拿到赔偿,保险公司都是看合同说话的,不会因为公司大小刁难。
一旦符合合同里的理赔条件比如确诊了白血病,保险公司直接赔钱。保额买的是50万,就赔付50万。
对我们消费者而言,要对自己的钱袋子负责,买保险前最重要的是认真阅读条款。
比如这款险种不卖给什么人,什么情况下不赔钱…其实这些情况在条款里都有做说明。
至于理赔,看的是白纸黑字的保险条款。
如果在保障范围里,买的时候你也如实健康告知了,把资料准备齐全,理赔就不难。
理赔和保险公司大小没关系,重要的是三看:
健康告知、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一看,能不能买的「健康告知」。
它的作用是告诉你:什么人能买,什么人不能买这个保险。
像这种一看健康告知就难买,难道直接放弃。
先别急,线上投保,还有智能核保环节,还有机会。
大部分保险公司虽然健康告知过不了,但智能核保还是很宽松的,放行几率很大。
就算被拒保,还可以找我的顾问做个“预核保”或是走人工核保。
敲个小黑板:一定要如实健康告知。
如果上面这些都做了,还是过不了,也别强买。
第十六条: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故意不告知或隐瞒,保险公司都不赔。
二看,都保什么的「保险责任」。
它告诉你:哪些情况能赔,怎么赔,赔多少。
很多人买完保险就不管了,到理赔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保单,都保了什么。
我们买东西前,不先弄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全凭运气碰,这出错的概率当然大,也是对自己不负责。
保险责任,就是让我们知道都保障什么。
拿芯爱重疾险来说,这开场白够接地气的了。
买保险前一定要认真看,免得被代理人忽悠了,以为保险真是无所不能,啥啥都管。
三看,不保什么的「免责条款」。
它存在的价值是告诉我们:投保后,出现哪些情况保险公司不赔钱。
免责条款,就是保险公司不赔的部分。
在很多保险条款中,会特别加粗或标红,让我们能一眼注意到它。
芯爱这个说的很直白,红色加粗的大白话“我们不保什么”。
免责条款主要针对的是故意伤害,违法乱纪,吸毒等较极端情况,是对被保人的保护,也是对保险公司的保护。
我们在投保前,不要忽略了。3
03
能够返钱的保险,看着好划算,真买吗?
很多人问:为什么二姐建议买消费型的保险,要是不生病,钱不是打水漂了么?
保险本身就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消费品,用少量可承受的资金,去弥补极端情况下带来的经济损失。
不要试图去为它赋予更多意义,比如资产保值增值,这些还是交给理财吧。
线下销售在给你推销返还型保险时,爱说一句话:有病治病,没病返本。
一番洗脑后,你可能美滋滋的掏了比消费型保险贵一半的保费,还以为占了保险公司大便宜。
谁占了谁的便宜,这事儿还真说不准,人家养的精算师不是吃干饭的。
真相并不是这样,这么想,你就才是上当了。
很多人明明一年花几千块,就能买齐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
结果贪图返还的钱,一年花了几万块,保额也没高到哪里去。
(截图来自二姐保险交流群,
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假如30岁的老王,看中了两款保险:
一个是返钱的,一个是消费型,都是50万保额,保终身。
返还型一年交1.965万,连续缴20年,一共花了39.3万。
其实仔细看保费明细,消费型重疾险一年只要5000多,1.38万是买了分红险。
很多人会想,虽然多花钱,但如果老王身体一直健康,重疾没理赔,保险公司还能把交的39.3万保费全额返还。
但保险公司又不是做慈善,能有这样的好事?
1、分红是难以兑现的大饼。
业务员口中的高收益其实是演示收益,打开合同,对分红的解释是“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
能分多少,保险公司也不确定。
而且分红是保险公司拿多收你两三倍的钱去做投资,投资收益要去掉各种运营成本、场地成本、广告成本等,剩下的分红收益再分给你。
就算能分到钱,也不会太多,几十年后也不值钱了。
2、未来的钱不值钱!
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通货膨胀下,未来的39.3万不等于今天的39.3万。
我给大家算算:
如果把每年多缴的1.38万保费拿去理财,按年化收益3%来算:
到老王50岁,也就是20年交费结束的时候,本息合计38.2万。
如果老王这个时候不幸患上癌症,返还型保险赔50万。
消费型保险同样赔50万,还有38.2万的理财收益。
所以建议大家买消费型的保险,多余的钱拿去理财,哪怕买银行定存,收益率都能吊打保险公司给你的分红利率了。
04
我们真正需要的保险有哪些?
我自创了4135保险配置原则。
我们需要用保险转移的风险,其实主要有两大块,保障风险和理财风险。
41原则——配置的是保障账户,保的是大病、意外和身故风险。
4:就是单独配齐四种保障类的保险——重疾险、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和定期寿险。
1:代表着保费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0%。
指用家庭年收入的10%,给全家人配置风险保障。
这部分追求的是性价比,要尽量少花钱多买保障。
35原则——配置的是理财账户,这个账户是给家庭财务兜底的,在追求保值的基础上进行增值。
3:适合的产品主要有三种,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和增额型两全险。
这三类产品的确定性非常强,将来可以拿到多少钱,如何拿到这笔钱,都是写进合同里的。
比如增额寿,它的现金价值就是将来可以拿到的钱。
合同一旦签订,每年现金价值有多少都是确实了的。
目前收益不错的产品,收益接近监管要求的上限3.5%。
而且增额寿是保终身复利增额的,长期持有可以跑赢的大额存单和国债。
持有这类产品,相当于给未来的自己锁定一个终身高收益的机会。
5:全家理财型保险的保费支出,建议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50%。
配置顺序也要记清楚,先保障账户再理财账户。
05
成年人的保险配置方案。
好了,我们看具体该买什么产品?
很多人对网上买保险有顾虑,其实二姐自己的保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全部都是在网上买的。
电子保单和纸质保单一样,都有法律效力。
前阵子,我买了份100万的定期寿险,保险客服回访时,顺便要求寄一份纸质合同,很快寄过来,放在家里角落积灰了。
我也考虑到大家更关心的理赔,专门做了文章开头详细介绍的会员群。
通过文章链接投保,截图告诉二姐,我会拉你进群,提供保单管理协助、理赔协助、保险知识科普和后续更多干货科普。
先来看成人的方案。
比如家庭顶梁柱,至少要配齐四大保障。
这是我给二十多岁夫妻配置的这套方案:
1、重疾险我选的是达尔文7号。
选择50万保额,保至终身,30年缴费。
如果确诊重、中、轻症符合理赔条件,每次分别赔50万、30万、15万。
重、中、轻症保障齐全,性价比也高,两人每年保费都只要4000多。
这就是重疾险的好处,可以做到生病后手上有钱心里不慌。
也不用担心生病期间没有收入,急着去工作。
这也是为啥我强调,重疾险保额一定要充足。
它不仅能治病,还可以用于后续身体康复治疗,弥补家庭经济收入损失。
而且投保达尔文7号,还可以享受下面两个好处:
一是等待期内确诊轻症或中症,仅该疾病保障终止,其他中轻症保障继续有效。
举个例子:
假如投保完达尔文7号,不到半年公司就安排了体检。
而在体检中检查出轻度肺癌,属于轻症的一种,但因为还没过180天的等待期,是不赔付的。
达尔文7号的优势在哪呢?
很多重疾险遇到这种情况,直接终止所有的轻症保障,甚至是直接终止合同。
达尔文7号只不赔等待期内确诊的轻度肺癌,其他保障依然有效,算是非常宽松的保障了。
二是重疾理赔后,非同组的轻症和中症责任不终止,继续理赔。
市面上大多的单次赔付重疾险,一旦重疾赔付过,合同就终止了。
轻症和中症保障,自然也一起结束。
达尔文7号的优势是:重疾理赔后,90天后再次确诊非同组轻症或中症,还可以继续理赔。
不仅基础保障保费刷新底价,还有两种情况比投保其他重疾险能多赔钱,选择达尔文7号真的很划算。
2、百万医疗险我选的是e享护-医享无忧。
e享护-医享无忧每年最高能报销400万,27岁一年只要239块。
是真正的保费便宜,保额高。
而且它不限疾病种类、不限社保用药,进口药、自费药都可以100%报销。
普通病房、ICU病房也都在保障范围内。
我还附加上了——「特定药品费用医疗」:
也就是88种抗癌特药,0免赔额,100%赔付,每年最高报销200万。
比如《我不是药神》电影中的格列宁,就是抗癌特药。
e享护-医享无忧的抗癌特药种类很全,120万一针的Car-T疗法药品奕凯达、倍诺达都有。
而且附加的抗癌特药和主险一样,都保证续保20年。
抗癌特药保障我建议都选上,价格也不贵。
27岁投保,一年只要9块钱。
当然e享护-医享无忧值得推荐的是保证续保20年。
今年一旦买了,就算以后停售了、健康恶化或是出险理赔过,都可以保证续保20年。
是目前保证续保时间最长的医疗险,身体健康的话,百万医疗险建议首选它。
3、意外险我选的是小蜜蜂2号超越版(至尊版)。
意外无处不在,小到磕伤碰伤,大到意外残疾、意外身故,意外险都能保。
小蜜蜂2号超越版至尊版的亮点是:
意外医疗报销不限社保范围,而且0免赔额,可以100%赔付,最高报销10万。
比如朋友父亲的意外医疗费用清单,有7000多个人自付+个人自费项目,都不在社保范围内。
如果你的意外险只报销社保范围内的,这部分不给报销。
但小蜜蜂2号超越版的尊享版和至尊版,因为不限社保范围,而且0免赔额,100%赔付,这部分都可以报销。
另外意外受伤住院了每天还能领150元住院津贴。
3天免赔额,单次最高能领90天。
除了这些,意外身故或伤残最高赔100万,猝死赔50万。
还有30万-500万的交通意外额外保障。
夫妻两人的保费一样,都是一年296块钱,性价比太高了。
4、定期寿险我选的是大麦旗舰版。
定期寿险是家庭经济支柱的刚需,万一家庭经济支柱不幸身故或全残后,会赔一笔钱给家人。
让家人有经济能力继续生活,家庭财务也瞬间坍塌,也叫留爱不留债。
定期寿险的杠杠率也非常高,比如方案里我给夫妻俩各投保50万保额的大麦旗舰版,保到60岁,30年缴费。
身故或全残了,直接赔付50万。
我还各加了1万麦芽糖失能损失金,最长给付60个月。
27岁丈夫,每年只要1145元。
28岁妻子,每年只要511元。
ps:
重疾险、定期寿险和意外险里的意外身故/伤残,是可以买多份赔多份的。
如果预算不多,可以先上车,后期再增加保额。
06
接着来看2000多全面版孩子保单方案:
1、宝宝的重疾险,配置的是慧馨安2022。
如果确诊重、中、轻症符合理赔条件,每次也是分别赔50万、30万、15万。
另外如果确诊的是20种少儿特疾,额外赔120%保额,买50万保额就赔110万。
确诊的是10种罕见疾病,额外赔200%保额,买50万保额能赔150万。
这个方案里我还加了三个可选保障:
一是前30年,重、中、轻症能额外赔。
买50万保额,分别额外赔25万、15万、5万。
二是重疾不分组赔4次,每次都能多赔钱。
买50万保额,第一次确诊重疾符合理赔条件,✚少儿特疾、罕见疾病额外赔✚前30年重疾额外赔,最多能赔175万。
第二次重疾赔60万,第三次赔70万,第四次赔80万。
三是投保人保费豁免,以后又有机会不交保费,孩子依然有保障。
给0岁宝宝投保50万保额,保终身,30年缴费,一年只要2044块钱,性价比太高了。
2、宝宝的百万医疗险,配置的是铁甲小保2号。
它是少儿专属的百万医疗险,0-17岁都可以买。
孩子买最大的优势是保证续保时间长,保证续保至17周岁。
假如给刚出生的宝宝投保,最长可以续保17年。
它的基础保障也非常扎实,一般医疗每年最高报销200万,危重疾病医疗每年最高报销400万。
先经社保报销后,扣除免赔额,就可以100%报销。
它的增值服务也非常全面,就医绿通、住院垫付、质子重离子医疗和院外靶向药服务都有。
另外还有孩子专属的保障,比如15种少儿高发特疾,赔付1万。
每天100元的预防接种反应住院津贴。
对于一些孩子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也非常宽松。
比如孩子有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急性肺炎(已治愈)、急性肠胃炎等健康问题,可以正常买。
3、宝宝的意外险,配置的是平安小神童超越版。
它的意外医疗也特别优秀,不限社保范围,0免赔额,100%报销。
自费项目也能0免赔额,100%报销,真的很良心了。
国家有规定,10岁以下孩子身故保额不能超过20万。
给0岁宝宝选择68块钱一年的基本版,就够用了。
意外医疗,最高报销3万。
意外身故或伤残,最高赔20万。
另外飞机意外身故或伤残,最高额外赔20万。
07
给父母买保险,主要考虑大病和意外带来的巨大花费。
所以除了国家医保,必选医疗险和意外险。
必选的两个产品,买起来容易还便宜。
给50岁左右的父母买,一年只要1000块钱左右。
我按照父母的健康状况,准备了『身体健康版』和『三高版』两套方案。
1、 50-60岁父母,身体健康这样买保险:
——长期百万医疗险+意外险。
和成人方案里选择的一样,是e享护-医享无忧百万医疗险+小蜜蜂2号意外险。
(1)父母投保e享护-医享无忧,最大的优点是续保时间长——保证续保20年。
一旦买定,就是20年的安心。
比如今年给65岁的父母买,不管以后他们是身体变差了,还是理赔过或是产品停售了,都能保证续保20年,也就是一直续保到85岁。
这是明明白白写在合同里的,非常有安全感。
不过要注意:
父母如果过了55岁投保e享护-医享无忧,需要体检。
因为父母过了55岁投保e享护-医享无忧,需要体检。
体检比较严格,如果年纪超了、身体不是很好,不建议直接去体检,容易留下拒保记录。
想给55岁以上父母买,该怎么做呢?
可以先选择5年保证续保的医享无忧惠享版作为替代,过了等待期,再去给父母走体检流程。
如果体检能过,就直接保留e享护-医享无忧。
如果不能过,就继续持有医享无忧惠享版。
(2)50岁的父母也适合小蜜蜂2号超越版(至尊版)。
18-60岁,一年都只要296块钱,性价比太高了。
给父母买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要求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正常生活。
2、 父母有三高、心脑血管疾病:
终身防癌医疗险+意外险。
目前线上有两款终身保证续保的癌症医疗,我给父母选的是——平安互联网长期癌症医疗险。
它指定能100%报销的医院,比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的多。
有99家指定医院能100%赔付,好医保只有57家。
它最大的亮点是终身保证续保。
虽然是1年期的,但能保证续保一辈子。
也就是说父母一旦买了,只要人还在就一直能续保,终身锁定了这款医疗险。
身体状况变差了,理赔过,产品停售了,都没有影响。
它保的没有百万医疗险多,只保癌症和原位癌,但健康告知宽松,有三高、心脑血管疾病也能买。
而且投保年龄宽松,最高能投保到70岁。
保费也非常便宜,给50岁父亲投保,一年只要600多,每年最高能报销400万。
还自带87种抗癌特药保障+送药服务,这个目录以后还会更新。
不过也有两处不足,没有医疗垫付服务。
赠送的质子重离子保障虽然能100%报销,最高报销100万,但是1年期的,不保证续保。
3、老人的重疾险、防癌险,根据预算选择。
重疾险保障的疾病种类比较多,确诊癌症等合同里约定的100多种重疾后,符合理赔条件的,保险公司就直接赔你一笔钱。
防癌险,保障责任更窄一些,可以理解成只保癌症的“重疾险”。
如果预算充足,优先选择重疾险,保障范围更广,但对健康状况要求严格。
如果父母年龄大了或有三高,买不了重疾险,可以用防癌险代替。
因为癌症是高发疾病,发病率在60%以上,性价比也非常高。
有预算的朋友,看升级版方案:
终身重疾险+长期百万医疗险+意外险。
重疾险选的是达尔文6号。
买10万保额,保终身,选择15年交,一年保费3000多,对父母来说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一旦确诊保险合同上约定的110种重疾,且符合理赔条件,能一次性赔10万。
60岁前第二次确诊重疾符合理赔情况,还可以再赔2万-10万。
重疾赔付一次后,相当于满血复活,重疾保额第二年开始逐年恢复,直到恢复到100%。
相当于单次的价格,可以享受到重疾额外的保额。
和百万医疗险搭配起来,看完病手里还能有结余。
ps:
想给自己和家人规划保单方案的,预约我的顾问,免费1对1定制方案。
免费👇👇👇1对1定制方案
顾问老师会结合你的身体状况、需求等,给出客观、实用又省钱的方案。
08
如何打理理财账户?
我也强调过:先保障后理财。
我是把钱分为四个账户打理:聊聊我是怎么打理钱的!
理财账户,比如我自己,大部分的资金就放在这个账户里。
它是给家庭财务兜底的,重点追求本金保值。
这是一笔长期投资,要的是确定性。
合适的标的,一般是年金险或者增额终身寿险。
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保本,不断复利增值。
可以在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刚性兑付的,始终保持不变。
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从买入的那一刻,就已经被锁定了。
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可以让我们的资产,安全穿越各类经济周期。
下面我详细对比介绍一下主流的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
1、先来看看养老年金险。
养老年金险最大的特点就是,每月/每年都有钱领,固定领取,活到老领到老,越长寿收益越高。
目前收益在第一梯队的养老金,基本都是有保证领取的。
如果长寿,那收益会很好。万一寿命不长,至少还有保证领取的部分可以拿,收益也不错。
比如我有个客户,93年的小伙子。
每月存下3000元,60岁开始退休开始领养老年金,每年可以领12万多,每月就是1万多。
再加上社保的退休金,老年生活能够过得非常滋润。
和社保、个人养老金相比,他的这个方案有三个好处:
一是不受延迟退休影响,60岁开始雷打不动地领取养老金。
作为90后,他妥妥赶上了延迟退休。
现在说是65岁退休,但三十多年后什么情况真不好说。
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已经进入70岁退休时代。
他用年金险存钱养老,选定60岁开始领养老金,等到60岁的时候,保险公司每年自动把127346元打到他的账户里。
可以自己把握退休节奏,不受延迟退休的影响。
二是保证领取15年。
保证领取的意思是他一旦开始领养老金了,就一定能领到127346元×15年=191万多的养老金。
比方说他刚领2年钱,人就没了,剩下13年还没来得及领的一百多万,会一次性赔给他的家人。
如果领了15年钱,人还在,那就乐呵呵地继续接着领,活得越久领的钱就越多。
他开玩笑说,冲着能多从保险公司那赚钱,也要锻炼身体活久一些。
三是活多久领多久,可以对抗长寿风险。
有悲观的朋友,怀疑自己能不能活到延迟退休年龄,认为养老金规划到80岁、90岁、100岁完全没必要。
其实人均寿命提高,现在女性人均寿命已经达到80.88岁,我们这一代只会活得更久。
不知道大家看过《老后破产》没,如果不做好长寿准备,老了没钱花是非常痛苦的。
谁也不想七老八十该享受晚年的时候不能退休,为生活奔波劳碌。
如果做好了准备,活得越长,到手的钱就越多。
他60岁就开始领养老金了,一定能领到191万,是总投入保费的近2倍
活到80岁,累计领了267万多,是总投入保费的2倍多。
活到85岁,累计领了331万多,是总投入保费的3倍多。
好的养老规划,一定要考虑长寿风险。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长寿带来的就是人活着,钱没了。
他每年领12万多的养老方案,我推荐的是星海赢家年金险。
它的缴费年限非常灵活,最长可以选择30年交,特别适合咱们普通人存养老钱。
比如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每月存下几百块,30年下来也能存下几十万养老钱。
女性可以选择55岁开始领钱,男性可以选择60岁开始领钱,不受延迟退休的影响。
它的领取方式也很人性化,有三种选择。
如果大家和这客户一样,想退休后自己多领钱,不太关注身故后留钱给孩子的,我建议选择保终身的计划二。
同样的缴费情况,计划二比计划一每年多领10213元,比定期版每年多领11292元。
除了这些,星海赢家还有一点他也非常喜欢,可以对接养老社区。
像他总投入保费超过100万,既可以享受旅居权益,也可以享受养老入住权。
如果保费超过30万,就可以去各地的养老院旅居了。
比如春天去安吉、丽江看看风景,夏天去千岛湖、重庆爱必侬避暑,秋天去延庆、安吉赏浪漫,冬天去延庆、千岛湖看冰雪。
全年不限次数,还享有低至5.4折起的专属优惠。
因为保费超过100万,他还可以选择全国范围内星堡任意一家的养老社区入住,目前可选的有上海、北京、天津、苏州、宁波、佛山等城市。
入住首年,不仅可以享受98折月费优惠,还可以优先入住,选择他喜欢的朝向、楼层、面积等。
不止提供入住,星堡的日常起居、医疗健康等也为老年人考虑。
比如医疗健康,为长者提供24小时的家庭医生制度,15分钟三甲医院绿色通道,急救电梯足以放下一个担架床和3名医护人员,为生命赢取黄金救助时间。
不仅养老所居,还能享受有品质,有质量的养老生活。
未来优质养老资源是非常稀缺的,不管你是计划居家养老,还是养老院养老。
都可以先拿到入住资格,给未来多份选择。
他保费超过100万,还可以对接信托。
可以设定信托财产分配条件,按时间、按份额分配给妻子、父母、孩子等人。
避免不幸人不在,身故赔的钱遭到不必要的风险。
星海赢家可对接7家信托,他总保费108万,能对接名气相对小一些的万向信托。
如果总保费更多,可以对接规模更大的中粮、五矿、北京信托等。
2、接着来看增额终身寿险。
增额终身寿险在确定性和安全性上,跟年金险几乎是一样的。
它可以看做会长大的存钱罐,比如金满意足臻享版,保额按照3.8%复利增长,现金价值也是复利上涨。
这种就是滚雪球,时间越长,未来拿到的钱越多。
能长期保证收益,无论市场环境怎么变,不受影响,确定性非常强。
虽然不想其他高风险投资品收益那么高,但够稳够安全,能管一辈子。
就像公务员,不用担心被裁员,安全感妥妥的。
但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的区别也是比较大的。
领钱时间不一样:养老年金一般退休年龄才可以领钱,但增额终身寿险的领钱时间是可以自己定的。
能领的钱不一样:年金险的领取金是买的时候就确定的,定时会打到账户上的。增额终身寿就没那么多限制,今年领5万,明年不领,后面领10万,都行,只要现金价值还有,不为0就可以了。
能领取的时间跨度不一样:年金险普遍是活多久领多久,一辈子都有钱花,越长寿,领越多。增额终身寿险的领取,是通过减保取现金价值的。如果早期领取太多,或者很长寿的话,钱可能会提前领完。
如果你很明确这笔钱的用途,比如就是存着给自己养老花的,专款专用,不会提前取出,那买年金险更适合。
如果你暂时不清楚这笔钱什么时候用,用在哪里,只是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或者想存钱增值,买增额终身寿险更合适。
比如我自己,大部分保费,还是放在增额终身寿险上。
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是通过现金价值账户来体现的。
我们通过减保,取出现金价值账户的部分钱。
所以,选增额终身寿险的核心,还是看现金价值账户的增长够不够快,钱多不多。
比如这几款热门增额类产品对比下来,16款线上线下增额寿全面测评,推荐这两款!
10年交的情况下,金满意足多多版综合收益第一。


同样是30岁老王,每年交10万,交10年:
第60年,金满意足多多版的现金价值是6670300元,实际收益IRR达3.47%。
收益低的鑫相伴尊享版,现金价值只有6310000元,少了36万多。
而盛世传家,第60年的IRR依然不到3%,那差距就更大了。
再考虑到收益方面的优势,金满意足多多版更值得关注。
1、加减保宽松。
加保:目前保单犹豫期后就可以加保,而且没有追加金额和次数的限制。
减保:目前保单生效起第15个月就可以申请减保了。
总体来说,金满意足多多版加减保比较友好,每年减保多少次,每次减保多少钱,基本没限制,更没有20%的限制。
2、保单贷款利率低。
如果我们中途需要用钱,除了减保,也可以通过保单贷做资金周转。
它的好处是账户里的现金价值不会减少,不会影响增额寿后期的收益,而且减去增额寿现金价值的收益率,你的实际利率并不高。

金满意足多多版目前的保单贷款利率只有4.5%,属于非常低的利率。
比之前市面上各家银行的信用贷,动不动七八个点的利率低多了
举个例子:
如果30岁老王配置金满意足多多版,每年交10万,交10年。
通过保单贷借出20万,半年的利息只有4500元。
到期之前他再把本息还上,还可以再次申请保单贷把钱贷出来,当做灵活的周转资金使用。
非常适合自己做生意、开公司的老板们,我身边就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因为业务的缘故经常需要资金周转。
3、起投门槛低。
每年5000元就能上车,平均每天存下13.7元就能买,对收入不高的朋友非常友好。
4、健康告知宽松,只有1条。
总保费低于500万,只有1条健康告知。
比如常见的结节、三高、肝炎等健康问题都没问询。
因健康问题被增额寿劝退的朋友,可以试试金满意足多多版。

5、支持隔代投保。
也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作为投保人,可以给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投保。
我们用好了投保人、被保人和受益人的设定,就能用增额寿起到债务风险隔绝、保护婚前财产的目的,等哪天有空单独开篇文章和大家唠唠。
比如家里长辈想给孙辈留笔钱,可以自己作为投保人,孙辈作为被保人,保单的掌控权在老人手中,不用担心钱被家长挪用。
而且家长出现债务问题,有了这份保单,也能给孩子存下一笔钱,不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
另外如果是境外和外籍人士,也可以投保金满意足多多版。
6、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可以享受细胞冻存服务。

金满意足多多版是10年缴费的首选,各个维度都非常棒。
有需要的朋友,戳这里了解:金满意足多多版。
在监管的要求下,高收益的增额寿一波接一波地下架,金满意足多多版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有需求的朋友,要早点准备了。
09
虽然每天的咨询量很大,但我们团队一直坚持在做免费咨询。
生活从来都是场拉锯战,做好了这些才能放心,才有可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以上是我的吐血整理,资料来自多年工作整理和保险条款。
篇幅有限,还有很多其他不错的产品没办法加进去。
如果想了解更多,点击阅读原文,免费1v1咨询顾问。
最后,希望我们一直健康,买的保险都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