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素描36】古建筑赏析:恺撒广场

2023-09-16 15:21 作者:我是徐无良  | 我要投稿

       公元前48年,决定罗马内战胜负的法萨卢斯会战一触即发,战前,恺撒发誓:如果自己得胜,就会为家族的祖先维纳斯女神建造一座气势恢宏的神庙。事实上,兴建大型公共建筑跟举办庆典比赛一样,是当时罗马社会流行争取群众支持的手段。恺撒的对手庞培早在数年前就利用他对外征战获得的财富贡献了一座华丽无比的剧场。有样学样,恺撒的做法也是借此争取支持来证明其合法性。无论如何,他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胜利之神的青睐。

      早在6年前,新建筑的筹备就已经开展。选址不是在免费的空地上,而是早就成为罗马市中心的卡比托利欧山脚下。毗邻政治中心罗马广场和元老院。其土地征用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恺撒甚至委托德高望重的元老西塞罗主持征地。在付出了天文数字的金钱代价后,征地得以顺利完成。原建筑计划是一座包含柱廊的广场,内战胜利后,恺撒更改设计加盖神庙。修改后的建筑群160X75m呈矩形,中央立着恺撒之马雕像,四周是石灰华板铺设的露天广场,广场三周柱廊环绕,顶部则是维纳斯神庙。


      柱廊:采用科林斯柱式,广阔的空间可供人们聊天聚会,天气欠佳时还承担起市场的职能,供商贩买卖。
       恺撒之马:最初只是一匹马。在恺撒被刺杀后,雕像改成了恺撒骑着马,传言骑马像最初是利西波斯创作的亚历山大骑马像。后人为纪念恺撒直接把亚历山大换成了恺撒,在他们心中,恺撒跟亚历山大一样,都是征服者无与伦比的典范。   

       神庙:如前言所述是兑现胜利诺言增建,除了祭祀功能还陈列了各种恺撒对外征战战利品。籍此向世人颂扬家族神圣的起源和自己卓越的功绩。

       整个建筑群于公元前46年完成,轴对称的结构,结合广场神庙的多功能建筑模式使它不仅作为歌颂恺撒功绩的一部分,更是建筑史上的一次创新。在帝国日后公共建筑的设计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的素描36】古建筑赏析:恺撒广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