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种子

2023-08-24 22:18 作者:自以为是的生物种群  | 我要投稿

那位老者对我说:你心有不安吧。

我那身经百战 伪装到牙齿的社会面具角色 下意识地回到: 哈啊  我哪有什么不安  我可比一般人活的通透呢

老者并没有理会我口中的说辞  回道:  因为现在 你的生命状态  并不是你心安时候   应该有的样子

这话好似雷击  引得我虎躯一震  我站在风中  内心虽有惊涛骇浪   但却还要表现得有所顾忌   生怕旁人看出我的软肋···

当我缓过神来  老者已不知去向····

我默默回到家中 过了许久 才敢回忆起  老者对我说过的话:(回忆有缺失)


对坐的人是谁

  我回道:我

     你是谁

看过几个禅宗公案和哲学书籍的我   当然不会轻易的  用俗世大众的话术  来回答这个问题  以免暴露自己的无知 遭人家嘲笑

我回道:  我  是这个特定时空     特定认知下的信息载体   仅此而已   唯有剥开这层面具   真我才会显露


可这段话 我不说还好  一开口的同时   我就切实的感受到  这一举动  更加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因为我平时读到这句话  内心并无波澜  但是如今在人前一开口对答    突然心中一虚  自我怀疑了起来:  我是真的懂这段话嘛?   真的懂   说出来  怎么会有一种心虚的感觉  

因为 读过这些教导之后 我并没有自我反省过  只是单纯的在脑子里添加了一个新颖的知识点  只是为了卖弄给另一双耳朵听的   其背后的核心   居然还是自我的虚荣 唉。。 


老者 当时并没有理会我口中的说辞   现在看来   他怕是早已看穿我虚荣卖弄的面具   想到这儿   我心里顿时羞愧难当  


老者回到:首先 你要清楚一件事:人的身心是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   除了你身体脏器受损导致的问题之外  你生平中 感受到的一切 烦恼 焦灼 恐慌   都只发生在你的脖子以上


你的烦恼 只是你矛盾的认知  外化出来的症状而已    都是你在某种认知维度上   交错组合  辗转出来的必然    就像在特定的公式 程序里    带入特定的数值 代码  无论过程多么复杂  其结果  早已注定

除非你能够切实的觉察到这一点  并且升维你的认知   否则你就很容易 在某种闭环中 僵化 麻木 消磨殆尽 而不自知   其中所谓的快乐    实则也是一种痛苦


解决问题 要像治病一样 首先你要有觉察到病的能力  尚且能觉知自己偏道的状态  那病 还不算严重  如果连这个觉 也失去了  那么这个病 就已不容乐观   而后你要去找到那个核心的病根   

病症  自然就能一层一层的被突破化解   反之  之所以你还没有通透  还有些许焦灼  问题还没有解决   就是因为 你没有找到那个根本

病  万变   药  亦万变   万变 却不离其宗


  寥寥几句平淡朴素的话语   却早已将我过往  坚强又脆弱的认知打碎   不过纵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但是 我们这代 自幼被某些刻板教育框出来的  捧杀出来的  这傲慢的自我  怎么可能轻易再去听信谁的教育      我故作镇定的点了点头   好似自己胸有成竹   同时又假装虚心的   继续倾听着  

 

“修道如同一窝蜂   抓住蜂王莫放松   蜂王归到风箱内   周天蜜蜂自归宗”


老者 望向远处人家 门口的狗子 说到


你看,拴着狗的锁链 只有那一条, 而拴着我们人的锁链, 却是密密麻麻的---

乞丐只讨食物  而大众 所讨的东西   岂止下万件

困着囚犯的 是那面看得见的墙   困住大众的  却是扎根在其认知里的  那存而不在的墙壁      


身心  被那么多东西束缚着 牵引着 消耗着     哪还有什么静心的力量     就连眼前发生的事情    他们也是没法看清真相的

当他们的生命能量  被那些东西消耗殆尽   生命  也就开始 渐渐落入僵化  麻木   在不知不觉中   成为存而不在的  机械般的傀儡


想到这儿 我才明白: 原来我们大众  才是这个人间  真正的奴隶  真正的乞丐  真正的阶下囚   怪不得其生命  被称为 百漏之身   我们就像筛子一样  疯狂泄露 四散着自己的精华而失觉 


孟子曰:空窍者 神明之户牖也,耳目竭于声色 精神竭于外貌 故中无主 中无主 则福祸如山 而无从辨之  故曰:不出户 知天下 不窥牗 见天道

就像学生上课,心不在焉者, 那主人都不在屋里   你怎么做事呢


我问到: 那怎样才能看清楚真相呢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   后退原来是向前

回归身心的清静处    生命本有的觉知力   自然升起(智慧,判断力,灵性)


什么是清静


不着万物谓之清 

不留万物谓之静    此为清静   人的智慧  觉知  灵性 都是从清静中自然升起的

————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在人尚未开悟时  精神能量 跟万物 必然有所依附  同时觉知 就会产生盲区    借着这盲区  便会迎来纠缠幻境   有所消耗沉沦    你我    也就无法完全清醒的觉察到整体真相

但是  当你生命的各个层级已然全面清静   那么也就没有了依附与不依附的界限    你在其中     却也似不在其中    出得淤泥   而不染  

清静  也是打坐和冥想的最终方向   而不是假惺惺地接受某种教导  刻意遵循某种形式    打坐  冥想  只是通往清静的一种手段  

       ——————     你在意什么 能量就会流入哪里

如 包拯 宋慈 狄仁杰 这类神探在断案时    如果他们被情绪  或者诸多因素干扰   有所牵引   就势必会遗漏一些信息   导致 无法透彻地了知真相  

   ——————心无挂碍  无有恐怖  究竟涅槃

对大部分人来说:身体上没什么负累  精神上也不存留什么压力   能做到这样    就足够他们尽终天年的了


老者观我迷离的眼神  似乎看穿了我对打坐 修行的想法  突然话锋一转  提到: 何为迷信  

我回到:就是求一些啊拜一些什么的····


他说:在你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  你就相信了  你就予以了肯定   这就叫迷信

同样的  在你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  你就否定了  你说那就是错的   这同样叫迷信  所谓迷之信念 


所以无论如何 我们得先去了解一样事物 它到底是什么 而非想当然


听完这段话  我的内心里  仿佛有什么东西被打开了 ···我的三观又一次被颠覆了   过去一直以为打坐   冥想是特定人群才干的神叨的行为  ··· 原来自己才是固步自封    画地为牢的新时代小丑 


老者继续说道:为什么  历史上  一代又一代    有那么多的人   无法醒悟过来

因为人与人的先天禀赋不同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并非在分门别类    就像你生来  吃一碗饭就能饱    有的人  则要吃三碗  五碗  

很多人的悟性 和 慧根有限    很容易深陷其中   无法觉察  


就像老话所讲的: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如果想看清自己的现状  我们需要跳出自我个体的视角

如果想看清  目前我们人类自身的现状

只有跳出这个 特定历史时期  特定时代背景  特定人类群体所形成的 共识 以及 固定且局限的思维墙壁 


万年历:4720年  坐标:地球  人口:80亿+ 

因一些特殊的历史背景 当时当下的人们普遍采用的是一种西方公元纪年法 21世纪初 2023年

如今主导人类 哲学 科学 医学 政治学 人类学 社会学等等的意识形态  名为西化思维    它可以被总结成四个字:天人分离     人类在这段历史区间中   没有划时代的大师


有位名人曾说:人类在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    就是人类从未在历史中获得任何教训

百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   身处其中的大众很难获悉真相


正如古诗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看不到山的整体轮廓  就是因为被困在其中 

想要看到山的整体  还可以通过内观····科学已经告诉我们  这个世界是同构的 是一个整体  

你向外观 和 向内观 结果是一样的  你我肉眼所见的色身形象   不过是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波呈现出来的相而已


经过层层筛选   最后要翻过的那层山   恰恰是我们这个 自以为存在 的自我


我们人 降生在这个世界上   随着这个躯壳  拥有了诸多局限性 (身体的局限 怕热怕冷) 

依据着 六根  也就是这些感官和感官所形成的认知库存--人类群体所制定的规范规矩  筛选  过滤着我们生活中的信息 

而我们人类身体的感官是非常有限的  人的眼睛  只能捕捉到一些可见光波   人的耳朵 只能捕捉到一些特定范围内的震动声波

而猫狗牛羊的听觉范围  要比我们的更加广泛   我们的大脑  就是在处理这些局限的感官  传送过来的局限的信息  形成其特定的认知集合


每个人 依此集合 或多或少的都形成了  不同程度的自以为是的自我结构  所以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 都不尽相同    听到这里   我们身为人  这个物种的局限性一览无余     我们荒芜半生  却也只是承载了某些信息的器物

————道德经曾讲:人失纯朴  而成器物

听好书  可以适当的让我们自以为非  解放单一的思想牢笼 开阔视野   同时  却也更容易  培养出更加顽固 激进的自我 


————————当一个超过你二十年的智慧认知 与你交谈   你就可以少走二十年的弯路 

————————当一个汇聚无量智慧的圣哲  与你交谈   你可以少走几十辈子的弯路


————爱因斯坦曾对自我结构有过通俗的解释: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标准   是看他从自我中解脱的程度————    无我 


所谓灯下黑    眼耳鼻舌身意    这几个我们从出生就一直在依赖着的感官体系以及自我结构     恰恰是我们最难认清的     


曾经我们以为   正是有了这 六根 才让稚嫩的我们得以感受这绚烂的人间烟火   我们也害怕失去六根  

如今的这六根   根根都都彰显着我们身为人类的局限与渺小    对它们的滥用   也就成了我们觉醒的障碍

这并不是说   我们要像过去某位狂热的哲学家一样   挖掉眼睛  耳朵   而是学会塞其兑,闭其门,开源节流 。           横幅——     外三宝不漏 内三宝自合。


我们大众  就像混沌大地一样 被日凿一窍 七日而亡 


我们六根所涉及的-世界-  与我们 只是相对存在的状态   同一个世界, 却满是不同世界的人 。

我们的心   就像收音机的频道(FM)    只是一个震频上的微妙区别   它所呈现出来的  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人类群体之间  就像达成了某种程度上 同频共识的话剧   

就像极了童年时期   我们玩的过家家的游戏      正如鲁迅和莎士比亚曾说的:这个世界是个舞台 所有的男人跟女人 都只是演员而已 面具待久了 就摘不下来了 除非伤筋动骨八层皮  

  

 ++++——————没有绝望的处境 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我们将 相对存在 聚焦 到每一个人类的生命中   无论他在世俗中有什么标签  地位   是皇帝  是乞丐   其一生中  喜怒悲恐惊等情绪   与其他个体   并无明显差别

相反的  所受公共名相 枷锁越多的   操的心也越多  负累就越多   顾忌就越多  身心反而无法自在


马云当初说:自己生命中 最快乐的时候  是当老师挣几十块工资的时候    这话啊  是真的

他身居董事长的时候  远没有当老师的时候 轻松 快乐 自在    因为你一旦到了那个位置   你需要承担的东西就多了     很多时候     你就已经不是你自己了  

这身不由己的感觉    才是最难受的 


对于 每一个人类个体的不同阶段  亦是如此 


少年时期  有少年时期相对的痛苦  比如作业没做完  同学之间的鄙视链 霸凌 侮辱  这对学生时期  就是天大的急需解决的事情  可是很多老师  往往就会忽略学生的那些问题  认为不过就是小打小闹 殊不知  在这不易人觉察的细节中    这就埋下了学生对于成人世界抵触的种子。(人情,阶级的种子 虚伪的种子 恃强凌弱的种子····) 

成年时期  有成年时期相对的痛苦  车贷 房贷 家庭关系 事业关系 

而我们总是后知后觉 被牵着走

而成年人最大的失觉: 是认为少年的痛苦无关痛痒    却忘了   自己也曾被少年时期的痛苦   烙下终身难忘的印记  

就这样  一代又一代   一代坑一代


这也是当代人性的弱点之一   自己一旦摆脱了困境  就会忽略其他正在受苦的人  历代都是如此  他们经历过  所以嫌弃  免得掺和   因为其背后的核心  存着 一个  争 字 争的本质 又是个 贪 字


这幅相对的牢笼   仿佛是为每个人 每个众生 量身定做  如影随形的

除非      你可以识破它的真实面目    否则    这副心智牢笼将一直存在    我们大众口中所谓的成熟    不过是一种空泛的成长    不过是这种牢笼的增强放大   

循环      依旧存在    

我们从幼年到成年的目标 

不过是从小红花  扩大成了荣誉  大洋      从玩具车    放大成了大一些的铁壳子  

这个本质的核心  却丝毫没变   人们一直是在被牵着走 


只要清楚了这个真相   我们就根本不会去 羡慕 其他人 

 

一个对自己有完整 清晰 客观认识的人  是不会对外界的赞赏和诋毁产生波动的  

反之  之所以你会因为他人的赞赏和诋毁产生反应   正是因为你对自己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  客观 完整的了解   用民间老话讲  就是 你连自己是哪根葱都不知道    连自己是哪块料也不知道  自然会被他人 和外界的声音四处拉扯 无法做回自己


当代年轻人 最核心的问题   就是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有多大屁股   就穿多大裤衩  有多大胃口 就吃几碗饭     这  就叫 智慧  


很多人却并非如此  看到别人吃得多 自己心中也失衡  强迫自己 或者 强迫自己的父母 孩子 朋友 也要强撑 最终两败俱伤



   

当我们知道了  我们有自己的天性  属性     所以知道了    他人也有他人的天性 属性

所以不会对他人指指点点   所以不会轻易干涉他人的自由    所以不会被他人的指指点点所波动

 

当我们知道了  我们有自己的姻缘   所以根本不会去羡慕他人的姻缘    所以不会因为某些公共标准而违背   委屈自己的心愿    

当我们知道了  每个生命  有它自己成长  成熟的时节      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     皆能各从所愿   各得其所  高下不相慕  民众间的对抗力最少  效率最高   此即为大同社会

之所以  你羡慕他人 为他人的所左右  将自己委曲求全  受尽波折   正是因为你   一直在忽略 违逆自己的生命属性和节奏   如此   就会很轻松地被他人  被公众的节奏带跑带乱 消耗得筋疲力尽 心力交瘁  


人类外部世界的问题   其实都是人们内心世界的缩影    它产生于 特定时代  被灌输的偏道认知  

这也在告诉我们  你我能讨论的   是某类 安插在其头脑中的认知集合   而非这个人  非这个民族  非这个国家 非这个物种  

这天地之间  万物生灵 我们的生命  其实都是同根同源的


国人智慧的衰退  最明显的一个标志是: 家庭中最常见的话术:  别人都能行  你咋就不行呢

他们忽略了最本质的一个问题: 有多大胃口   就吃多大碗饭     不是你的那碗饭       就别去强求   强求 则损

      小爱同学曾说:每个人都是带着天赋来到世间  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去衡量一条鱼 那这条鱼终生都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要么就是累瘫在岸边


我们不用去责备上一辈   一丝消耗都不用有    因为他们  从小也是这么被教育起来的    我们要做的  最有智慧的方式是  让这段家族中的恶性循环  在你这里 及时止损 

从你这辈  开始学会   让自己是自己  让世界是世界

前半生的你  可能根本就不是你   那么余生    就把自己  彻底地  还给自己   这需要一个过程 (过程长短 也是分人)  过程中  也会有旧有模式的反扑    不过不要紧   不必为之所动  

 —————— 以我的有生之年  在旁多给你转述两句:


只要你还在过度依附肉眼凡胎  和 单一的感官认知  就注定逃不出  自我的局限视角

必然还是会迎来一些 焦灼 恐惧 慌乱的反扑    这种反扑   名为习惯  循环  轮回


如何摆脱这种恐慌的循环反扑呢        古圣有云:  遣欲澄心   了心真性  真性了心  无思无虑   抱神守静   心无挂碍  无有恐怖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反之   之所以你还有所恐惧  焦灼     就是因为你  心还未澄   欲未遣也


遣欲 澄心的这个过程  就叫悟后起修  修行也并不是  特定人群 在特定环境  才能干的事情    ——若夫修道  先观其心——

 为什么叫修呢      因为偏了  错了  歪了   坏了  所以得修

  目前我们的头脑中   安插了太多偏道的认知   却毫不知情    甚至已经没有觉知自我生命状态的能力了    这是大问题   得治


有时候 我们可以换个环境  就能知道  那些牵动你我核心能量的人事物


我们看修行的结果: 哪有什么东西可以去获得的呢    不过是回正生命的方向  回归本自具足的觉知力而已  

修行  不就是修的觉知力么      反之我们的躁动  有为  就一直是在扩大噪音  屏蔽觉知  

自我结构 因某些判定标准 显示出  着急 过喜 过悲 过忧时     所做的决定    几乎都有失偏颇     放在眼前的钥匙    我们也是看不见的     更别提去分辨什么福祸 是非 认清局势了


什么是 有为 躁动 

如果将我们的内在世界比作一潭池水  那么无论向其中扔去什么形状  什么大小的石子儿  那滩水   都不会再平静     


韩非子的那段话: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耳目竭于声色  精神竭于外貌  故中无主   中无主   则福祸如山 而无从辨之

这把一切关于人的真理都道尽了 

这把人这个物种都给看透了


 修行人所谓的闭关   闭的也是这些空窍。 

 我们在大城市里     不可避免的会与人交际  那就尽量 少见人  少说话  少用眼(张至顺道长)

 

所以你懂了 为什么修行者的环境很简朴  

所以你懂了 为什么医院要保持安静   饮食清淡   起居有节

为什么艺术家 创作者 发明家  要去潜心静修 

那是在减少你六根的牵引和消耗  使生命本有的元气得以回守  人类有史以来的  智慧 灵感  皆从中出  


    这就是道德经里 杜外养中 的功夫   


因为不能分心那    分心则神散  道之所不载

心不归宗          就无法领略自然之道 



我们刚才谈到    当代人性的弱点之一    是自己经历过苦难以后    鲜有人可以回头指点落难者

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自己淋过雨   也就认为 其他人也必须要淋雨    他心里才能平衡。

这一点 普遍存在于人世间    在部队或者监狱里   尤为明显   其核心 还是被灌输的 争 的观念(贪)

其二,有一些人不是不想帮,是因为他们确实没能量了,被苦难折腾得,自身都难保了。

其三,还有拿第二点 当借口的  (憋笑) 


就此 我们谈论一个故事:


传说:有位善人 问天使 :  升入天上的人们 和 堕入地下的人们   生活环境有什么不一样

天使眼睛一眨 先带他来到了地下  地下的人 一个个面黄肌瘦 蓬头垢面 眼神红肿  透出很强烈的怨气和杀气  身上几乎没有一块好皮  善人不解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有人是在折磨他们嘛?

  直到开饭的时候   他看到  每一个人手上都会出现一根汤勺 不过这汤勺 它的柄身很长很长    他们看到饭菜的那一刻    就都拼了命的去抢  弄得饭菜到处都是  抢回来的饭菜   却因为勺柄太长 自己的嘴又够不到   他们就开始着急 恼火 反复尝试几次 开始急的抓耳挠腮   把肚子   脸皮都挠出了血 把饭菜甩的到处都是 ···


善人不忍再看  于是 天使带他来到了天上    


可令善人感到惊讶的是  这里的环境设施 和 地下   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这里的人  个个都容光焕发  精神饱满  每个人体态都很匀称  处处是祥和的气息 

善人又疑惑了  这回  他等着看开饭的场景    在开饭时  同样的 每个人手上  都会出现一根柄身很长的汤勺  但是他们很有序的 不争不抢 不慌不忙的 盛饭盛菜 

而后他们将盛回来的饭菜小心翼翼地喂给对方吃    他们之间是那么的信任   吃着小伙伴们喂来的饭菜  满心欢喜····


我这才明白  原来没有那个天上和地下之分  只有人心之微妙区别 

果真是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啊。


在我正感慨之际


老者对我说:

你现在 心有不安吧。因为现在 你的生命状态  不是你心安时候   应该有的样子。

 想到这儿    我又一次 脑中一片空白 今日 我能回想到的对话  就只有这些了   甚至我连老者的样子一时也想不起来了   他的磁场一直很平静   不是那种装出来的平静  

他早已看穿了我那脆弱的伪装面具  却并没有指出我的虚伪   这反而让我更加无地自容   

如今书而录之    望有缘人   能从中获益一二   勤而行之  早日脱离枷锁  找回真我

 

最后,不要有好高骛远的心  实事求是的  从真从心  

让我们仍旧念叨起那位哲人的语录:

今生 做今生的事  今生 做今天的事  今天 做眼前的事

今生 只能做今生的事  今生 只能做今天的事 今天 只能做眼前的事

一切 要回到 此在 此刻


  ~ 与君共勉



种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