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小的五家航司:尤为艰难!
翼哥就把机队规模最小的5家航空公司梳理出来,大家看看谁还能坚持下去。
按照各公司机队规模从小到大进行排名。
第一小:大新华航空
3架B737-800。
大新华航空前身为新华航空控股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成立,主基地在北京首都机场。
2007年11月,新华航空控股有公司更名为大新华航空。
大新华航空手中最有价值的并非是三架飞机,而是拥有的7.65%海航控股的股权。
在方大收购了海航之后,海航航空集团作为平台,而大新华航空夹在航空控股与海航航空集团之间,其实意义不大了。
目前大新华占99%的股份为海航航空集团持有。
未来,方大如何处理大新华航空值得关注。
第二小:北京航空
3架B737-800飞机。
北京航空使用的独立承运人代码,但商业两三字代码均使用的国航的CA和999,主基地在北京大兴机场。
2003年11月,北京航空成立,是国航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北京航空原先是公务机公司,后来申请了121部承运人资格,主基地也转至大兴机场。
有国航支持,北京航空未来发展自然不会有问题。
关键是国航如何定位北京航空,如何谋划在大兴的布局。
第三小:天骄航空

5架ARJ21-700型飞机。
5架ARJ21与大新华航空3架B737的座位数基本相当。
天骄航空作为内蒙古首家支线航空,肩负着发展内蒙民航的重任。
因为内蒙古土地面积辽阔,人口稀少,东西距离非常长,很适合发展支线航空。
2017年01月11日,天骄航空成立,主运营基地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
不过不巧的是,天骄航空成立不久,就遭遇疫情冲击。
过去几年天骄航空没有引进一架飞机,甚至好长时间没开过一个航班。
注册资本30亿元,由内蒙古国资委旗下的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全资持有。
不过,即便有国资股东的支持,天骄航空究竟能飞多远,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国内单独运营支线飞机很难,要不与大航空公司合作,要不自己引进干线飞机走干支结合的道路。
只运营支线飞机,难之又难。
第四小:龙江航空
8架A320系列飞机。
2014年9月,龙江航空注册成立,运营基地在哈尔滨太平机场。
自成立以来,因为经营困难,资金匮乏,龙江航空遭遇了诸多司法纠纷。
2020年底,龙江航空因与投资方之间的纠纷,98%股权被司法拍卖。
由此成为我国民航业第一家被拍卖的民营航空公司。
经过两次拍卖,江苏艾方最终竞得股权,并很快进行了股权交割。
目前龙江航空注册资本为8亿元,大股东为南京航达,占55%。
由于公司注册地在南京,所以很多人好奇龙江航空是不是江苏的航空公司?
事实上,龙江航空主基地仍然在哈尔滨。
严格意义上来看,龙江航空还不属于江苏本土航空公司。
地处黑龙江,规模又小,龙江航空的未来发展也是比较难的。
不过,龙江航空方面还是有心发展的,2022年底以来引进了3架飞机。
第五小:国航内蒙古公司
8架B737飞机。
主基地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
国航内蒙古公司使用的独立承运人代码,但商业两三字代码均使用的国航的CA和999。
2012年8月,国航内蒙古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国航占80%,内蒙古国资占20%。
虽然成立时间也不短了,但机队规模增长较为缓慢,去年还退出一架飞机,机队规模不增反降。
未来国航内蒙公司发展速度应该也不会太快,但是有国航这样的大股东支持,生产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以上5家也是目前仅有的机队规模还在10架以下的航空公司。
令人惊讶的是:
这5家最小的航空公司全部在我国的北方,甚至都在黄河以北。
内蒙2家,北京2家,黑龙江1家。
国航2家,海航1家,地方国资1家,其他民营1家。
说实话,国航旗下的2家公司用的是与国航统一的代码,国航一体化管控,就是国航的影子,并非真正意义上独立的航空公司,所以未来发展情况就看国航。
其他3家航空公司,未来发展既要看股东支持力度,更要看机遇了。
再过5年,10年,甚至更久,这3家航空公司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