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涉及的领域和目标 | 混音指南第六期

第六课
1.处理频率领域
人耳能听到20-2Whz
低频20-250 中低250-2khz
中高频2khz-6khz 6khz以上高频
低频多——浑浊绵软阴暗 低频少——单薄
高频多——刺耳欢快 高频少——暗淡,不清晰
做到乐器之间频率分离,减少掩蔽效应影响
通过配器变化/EQ自动化增加变数
2.电平相关
绝对电平是绝对值,相对电平是比较而来的比例。(下面插播一段本人笔记)
dB是一个比例。代表着声压(与响度不同)
6dB是一倍的意思。
20dB=10倍
60dB=1000倍
加后缀才是“绝对值”
响度换算:
-18dBFS=0dBVU=+4dBu
dBFS是数字信号表,一般超过0达到该软件的失真,即“天花板”。
全称“full scale”满刻度相对电平。
dBVU是vu表的一个参考量,全称volume unit,旧时期用于体现人耳听音习惯的一个表。
Vu表的指针存在300ms的延迟,这样会对短且冲击强的音不敏感
0dBu=0.775V(V是电压),dBu存在正负
dBu是模拟(硬件)设备曾经的甜点电压工作响度(该参数与电压有关)
0dBv=1V(这里的V是vrms)
0dB-SPL=几乎听不见的“下限”,常见音量控制的范围,但是动物可以听见负数的dB-SPL
常见的响度表:
ppm表:peak program meter 峰值节目表,快速反应,反馈包络变化。
peak:峰值表
Rms:均方根电平值
Lufs:新的响度计量单位
Dr表:动态表
响度通常由风格、歌曲结构、音轨重要性、当前情感影响。(使用自动化)
动态处理:维持相对电平平衡,不过度即可
3.立体声声相
包含特征:
定位:左右轴线位置
宽度:占据的位置多大
声相准确度:是点,还是面
声相分布:每个乐器的位置
主要问题:左右声道的电平/频率(EQ)不平衡
经验:两侧乐器的频率要相近,比如右面一个吉他,左面给个吉他。
声相平衡的情况:
①I型混音:

黑色部分是集中部分,几乎没有极左极右。
比如hippop:只有很少的混响声音和背景pad声部在左右
②V型混音:主要集中在极左极右,中央较少
故意设计的立体声方案
③W型混音:集中在极左极右和中间
令人不快,浪费空间,偶尔用来做效果
④声相空洞:需要调整摆位
适当的声相会更自然,但越不自然的声相越有力量感。
4.深度
深度感是相对的,乐器近会有压迫感,远会松弛而宽阔。深度追求连贯性,同乐器很少发生变化。(插入一段本人笔记)
混响只是增加了空间大小,而真正影响声音前后的是:①混响干湿声比例(越干越近)2.干声eq(靠后损失低频和高频)3.干声动态特性(越平越靠前,有压迫感)-出自BV1AB4y1V7Fn 4:11处
5.混音中的目标
情绪:能否表达情感因素?首要目标
平衡:前面讲的。
清晰度:承载更多内容
趣味性:人耳会很快厌烦,多增添变数。比如——
电平自动化:特定乐器在特定段落演奏,采取不同的均衡处理
副歌部分对鼓组更大的压缩
副歌部分对贝斯进行失真处理
不同段落为军鼓增加不同的混响。
但比如舒缓的背景音乐,就不要变化,
而Trance音乐(或者jazzhippop、loop等?)相同主题不断反复,就需要变化来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