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永远不要低估读过这三本书的人

2023-06-24 09:34 作者:冰山梦678  | 我要投稿

  永远不要低估读过这三本书的人

  为什么现在的人特别焦虑?

  根据调查,

  我国78%的人处于中度焦虑水平,

  17.6%的人处于低度焦虑水平,

  4.4%的人处于高度焦虑状态!

  焦虑好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通病。

  青年人、中年人,

  甚至是老年人和小孩子,

  都会产生焦虑。

  白岩松对产生焦虑的原因

  有过这样一番解释:

  不是因为没有知识,

  而是知道的太多了。

  但是因为没有上升到智慧层面,

  没有解决方案,

  知道的更多就有更多的焦虑。

  其实,我们更多的焦虑

  是源自于内心的不自在。

  科技的进步,

  互联网的普及,

  在这禁锢中,

  我们就会更加迫切地

  想去追寻内心的恬静。

  怎么办?

  幸好,我们还有庄子。

  翻开历史,

  我们发现,

  那些读懂庄子的人,

  都怡然自得。

  闻一多先生说: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庄子》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

  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读了庄子,

  写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苏东坡读了庄子,

  虽感慨“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却又“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陶渊明读了庄子,

  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01

  庄子:人生的顶级玩家

  如果我们的人生叫做“活”,

  那庄子的人生就该叫做“游”。

  现在的社会,

  90%追求金钱,

  5%追求权力,

  3%追求道义,

  2%追求哲学。

  庄子追求的是什么?

  是逍遥。

  ①庄子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的一生,

  就像透过缝隙看白马奔腾而过,

  不过一瞬间而已。

  庄子提醒我们,

  一生恍如一瞬,

  总要留点时间,

  看云卷云舒。

  珍惜时间并非利用时间,

  而是享用时间。

  ②庄子说: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住在一大片森林里,

  也就只站在其中一枝。

  偃鼠在河中饮水,

  不过就只喝了一肚子水而已。

  粮食再多,

  也只是一日三餐。

  真正智慧的人,

  早就懂得给自己做减法。

  减去杂念,

  化繁为简,

  才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看庄子的《逍遥游》,

  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

  如果站在泰山之巅,

  俯瞰河山,

  就不会为花草凋零而耿耿于怀。

  如果翱翔于宇宙,

  我们的地球,

  甚至是银河系,

  也不过沧海一粟。

  在更高的维度上俯瞰人生,

  世间种种都变得渺小,

  就没有什么事情想不通。

  当我们的思想见过大世面以后,

  生活中的各种令你困扰事情,

  也不过九牛一毛。

  02

  庄子:中国文化中脑洞zui大的人

  ·《逍遥游》开篇,

  描述了一个极其宏大的梦幻场景。

  鲲化为鹏,

  飞向南海,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山木》中写,

  君子之交淡若水。

  是俞伯牙与钟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同心合意。

  是鲁迅和瞿秋白

  腥风血雨中的患难与共。

  庄子的脑洞有多大,

  他可以写出几千里长的鹏,

  也可以在蜗牛的触角上建立国家,

  还能把朋友之间的关系比成水。

  他创造了宇宙、造化、众生、江湖、天籁……

  王蒙在《与庄共舞——人生的自救之道》中说,

  庄子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与众不同的哲学家,

  古今中外独此一人。

  庄子最大的特点,

  就是把非常深邃的思想

  变成文学,

  变成艺术,

  变成神话、寓言、故事、传说。

  03

  庄子:王宠小楷珍藏版

  《庄子》一书空灵透脱,

  千百年来为之作注者难以枚举,

  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

  要想一一研读难乎其难,

  为了更加直观切实的

  契入庄子的精神世界。

  出版社特地做了一番全新的尝试,

  以“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的绘画为背景,

  王宠小楷《南华真经内七篇》手书为骨架,

  明末高僧憨山大师的《庄子内篇注》为神理,

  让庄子穿越到一千多年的明代,

  和这三位文人、书家和高僧融合为一,

  完成一部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

  《庄子》珍藏本。

  ①以高僧憨山大师的深度剖析揭示庄子意会之妙

  《庄子》一书天机独运,

  难窥其涯涘,

  倘无明眼人为一一点破,

  将如泥牛入海不得消息。

  明末高僧憨山大师《庄子内篇注》四卷,

  创作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

  大师所释,

  循文衍义,剖析明畅,

  于《庄子》文字血脉

  以及悟道入手工夫,

  均有精细指点。

  他说:“《庄子》三十三篇,

  只内七篇,已尽其意,

  其他外篇、杂篇皆蔓衍之说,

  学者但精透内篇,

  便得无穷快活,非复世间俗人。”

  这套珍藏版正是高僧注以秒解,

  让如今世人读懂真正的庄子。

  ②以文徵明的山水人物观庄子笔下的“博大真人”

  文徵明是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他的山水作品

  将人物与山水有机结合起来,

  突出表现文人超然物外的境界与风骨,

  笔墨精劲。

  人物作品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形似,

  更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

  追求的是内在的神韵,

  格调高古,

  少有人企及。

  与庄子笔下

  行走在天地间的“博大真人”气息相同,

  由画观文,

  由文入画更显骀荡飘逸。

  ③以王宠的空灵笔触书写庄子的瑰丽诡谲

  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王宠,

  是“吴门三家”之一。

  其小楷《南华真经内七篇》创作于正德十一年。

  书写一笔不苟,

  雅有书卷气,

  横画起笔尖露,

  是历代书写庄子作品的罕见佳作。

  诚如梁启超跋中语:

  “吾常谓雅宜山人书有道气,远在文待诏上。

  兹卷渊懿静穆,稀世瓌宝也。”

  以王宠简远空灵的书法,

  配庄子的意出尘外的行文,

  可谓神理毕张,

  意趣横生。

  《庄子》

  一本书,一个人,

  一个世界,一种思想。

  新书问世,不可复制的shou版珍藏本!

  04

  道德经:郑板桥书画珍藏版

  假如没有《道德经》,

  中国的传统思想就会失去一半光彩。

  两千多年来,

  它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

  尼采说,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鲁迅说,

  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宇宙真谛。

  马云行商数十载,唯独此书不曾离身。

  钱穆说:“(论语)哪怕一天读一章,

  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可以读到四十遍,

  多者可以读一百遍。

  那都成圣人之徒,

  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这本道德经:八大山人画作珍藏版,

  汇集了民国神童江希张白话翻译、

  道教真人白玉蟾注解、

  书法大家赵孟頫楷书、

  八大山人等清代四僧人插画,

  并配上口耳相传雅音吟诵。

  是一本珠联璧合、强强联袂的必藏版本。

  ①南宋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楷书墨宝,

  他写的《道德经》是历代写经的典范。

  字构严整,笔法圆熟,堪称赵氏书法代表作。

  带领读着从书法之道领悟天地大道。

  ②辅以清代四大名僧佳作,

  石涛、八大山人、髡残、浙江的名作为插图,

  笔墨丹青,相映成趣,

  诠释《道德经》意境之美

  读经悟道之余,还可赏览笔调悠然、意境高远的名画。

  ③紫清真人白玉蟾作注,

  着重于心性,而且文字凝练,直入心源。

  《道德经白话解说》是江希张10岁时所著。

  学无前后,达者为先。

  迄今为止都是人们学习《道德经》必备参考。

  05

  论语:郑板桥书画珍藏版

  论语,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圣经

  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给九十多岁时,

  仍在读《论语》。

  马云说,

  重复看的书只有三样:

  《论语》、《道德经》、《佛经》。

  朱熹终其一生都在读《论语》。

  这本汇集了郑板桥手书书法、

  明代高僧蕅益大师注解、

  民国学者江谦补注,

  配以郑板桥竹、石、兰插画的《论语》艺术珍藏本。

  一部堪称豪华版的“中国人的圣经”,

  值得人人诵读、家家藏阅。

  ①高僧蕅益大师佛家视角解读论语

  蕅益大师,明末四高僧之一,

  是数百年间难得一见的博学高僧。

  《论语》迄今有上千种译注

  而蕅益大师的注解,

  借用佛家的视角读入世之经书,

  不泥几千年的旧说,

  文字凝练,直入心源,

  会给你另一种角度的见解。

  ②郑板桥书、画,以相证

  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手写书法作品。

  用隶体掺入行楷,世人誉之为“板桥体”。

  古今罕见的《论语》全篇书法长篇巨作,

  风骨清健峻拔,不群古今。

  ③民国学者、教育学家江谦先生补释

  他早年皈依民国高僧谛闲法师和印光法师,

  和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很要好的朋友。

  他有深厚的儒学功底,又通晓佛法。

  他在蕅益大师《论语点睛》的注解上用白话补充,

  让读者更明白大师的微言妙义。

  从《论语》中觉悟出世之道,

  其补注也堪称精彩绝伦。

  在快节奏的年代,

  多读圣人经典,与先贤神交,

  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无论多少岁读,都不会晚。

  06

  有网友直言不讳:

  我读过老子的道德经,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

  读过孙子的三十六计,

  结果得了一个雅号:老庄孙子!


永远不要低估读过这三本书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