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期待!广东多所高校筹建中,哪所有望成为“双一流”?

2021-08-31 18:43 作者:高考直通车App  | 我要投稿

近日,教育部相继发文,针对高校异地办学以及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做出了明确指示。

高校异地办学方面,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由于异地办校受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筹办新大学成了城市发展新趋势。


关于双一流,教育部提到,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保平稳推进”的路径进行调整认定,不搞平衡照顾。


一起来看看详情↓↓↓


大湾区打造高等教育新高地

近日,教育部发文明确: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河北、广东等地已发布通知响应。受政策影响,正在筹建的异地校区、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后续如何发展不得而知。
由于异地办校受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筹办新大学成了城市发展新趋势。2021年上半年,多省市发布的本地“十四五”发展纲要中,将筹建新大学提上日程。

广东省提出,“十四五”时期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全国高等教育高地。加快新设高校规划和设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大湾区的高校设置上体现出前瞻性,深圳近年来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办分校,与此同时,深圳在高等教育布局上也加强了自主筹建高校的建设,支持大湾区打造高等教育新高地。


2018年以来,深圳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学院、深圳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传出建校消息。加上已经落地的深圳技术大学、中科院深理工、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在高教领域的构想是全方位的。


广州占据大湾区省会城市优势,高校数量在大湾区9城、全省其他城市都遥遥领先,在高教领域支持推进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新建高校方面布局没有深圳那么广,目前在建的高校有广州交通大学、黄埔大学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在广州也将开设研究院。

除深圳、广州外,东莞、中山、佛山等地在高等教育方面也有布局。

下轮双一流,不搞全覆盖!


近日,教育部再一次提到: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保平稳推进”的路径进行调整认定,不搞平衡照顾。


事实上,这是教育部关于“双一流”建设有进有出,不搞平衡照顾的再一次表态。


1反复强调,一再重申


早在去年9月27日,教育部官网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829号(教育类377号)提案答复》中就已明确,“双一流”首轮建设2020年结束,将根据期末建设成效评价结果等情况,坚持质量、水平与需求相统一,动态调整下一轮建设范围。不搞全覆盖,不搞终身制,不搞安排照顾。

上述文件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将“211工程”、“985工程”、“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纳入“双一流”建设,打破建设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弊端、建立分类建设特色化质量发展的新建设模式。



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14号建议的答复》,其中再次提到,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保平稳推进”的路径进行调整认定,不搞平衡照顾


2下一轮如何调整?

根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建设范围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减少支持力度,切实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凝练特色、内涵发展。

据介绍,成效评价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是建设高校根据各自建设方案对建设情况进行中期和期末自评;二是教育部根据《评价办法》制定成效评价工作方案,委托相关机构分别开展定量数据处理、定性评议、第三方评价结果比对等工作,有关机构分别提出初步评价结果;三是“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中期和期末自评报告、相关机构初步评价结果,形成综合评价意见;四是“双一流”建设主管部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价意见,综合研究,确定评价结果,上报国务院。



期待!广东多所高校筹建中,哪所有望成为“双一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