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杀国战武将攻略52——荀攸
某蛙:祝UP生日快乐!
(稿件写于2023.04.12,系up本人调整到今日发布)
作者前言
本国战攻略系列文章内容大部分为作者的经验之谈,少部分为各路大神的看法或建议,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玩家不吝赐教。
友情提示
本文系不明所以的某蛙原创。
注意!此为三国杀移动版(手杀)国战专属攻略,并且最适用于当前手杀版本(普通+不臣)的国战环境,部分内容并不适用于OL版或十周年版国战。

正文

武将信息
荀攸,普通级,招募令或310将魂兑换

笔者评价
魏国当前版本唯一的全能型魏将,获取难度低,嘲讽中等,操作难度中等偏高,适合进阶国战玩家,国战强度高,国战玩家必备武将。
综评(SS,S,A,B,C五级):SS(非不臣)/S+(不臣)
武将技能
奇策: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将所有手牌当任意一张普通锦囊牌使用,你不能以此法使用目标数超过X的牌(X为你的手牌数),然后你可以变更一次副将。
智愚:当你受到伤害后,你可以摸一张牌,然后展示所有手牌,若颜色均相同,伤害来源弃置一张手牌。
技能典故(摘自百度百科)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还没有整理好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
武将台词
奇策:倾力为国,算无遗策。/奇策在此,谁与争锋?
智愚:愚者既出,智者何存?/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阵亡:主公,臣下……先行告退……
具体介绍
想必不少人都和萌新时期的我一样,认为摸1牌然后展示所有牌的技能很蠢吧?荀攸这个武将很逗比对吧?我起初看不起这个位卑言轻的武将,结果他用实际能力狠狠地打了我的脸。他无数次将大魏从鏖战的狂澜里挽救出来,用堪称神级的百变之力,稳稳地坐在了我心目中大魏TOP 1的王座之上!
荀攸自加入魏国国战后,魏国的实力整体上了半个台阶(对比法正、吕范等外挂级辅助武将,还差点意思),对魏国鏖战加强尤为明显。想玩明白荀攸也很简单,请诸君听我慢慢道来。
奇策解析
(一)手杀荀攸的特色
手杀的荀攸,只允许变更一次副将,但可以从3(+3)个武将中任选一个武将(不一定是魏将,主将是野心家那变出啥都不奇怪);奇策所用的牌必须不少于奇策锦囊指定目标的数量;不能用奇策变四大势力锦囊。
(二)荀攸的对局能力
你可以将荀攸看做弱化版的左慈,在回合内荀攸可以针对场上局势发挥不同能力,变对应锦囊。例如:
(1)输出:1血0牌的蜀(非诸葛非庞统),直接变“决斗”击杀之;
(2)爆发:经过袁绍的“炮火准备”后场上基本全残,变“万箭齐发”继续本初未竟的事业;
(3)辅助:四个魏国齐聚但均是1血,牌多开桃园,牌少开“以逸待劳”;
(4)过牌:自己一通操作后剩下1手牌,开“无中生有”或“远交近攻”(别拿黑牌对着贾诩开!);
(三)荀攸需要变将的情况
荀攸一般有两种情况需要用到换将:
(1)副将太弱了,像什么臧霸乐进之流,不换怎么行?
(2)急需对应的武将打开局面,比如大乔局没改判急需司马懿、僵持局没摸牌急需荀彧、鏖战局没强命急需典韦。
智愚解析
一般情况下可以盲目发动。为配合这个技能,荀攸需要在回合内留单色手牌甚至不留牌(不留牌是荀攸的基操了),为的就是强行下对方手牌。但如果自己手里的牌不能让对面看到,比如手里全是桃(容易被拆光)或者没有防御牌(死的更快),那就别发动了。
特别提醒
1.荀攸在所有情况下都只可能是魏国的主将,除非主将是个野心家或者邓艾(主将邓艾远不如主将荀攸强度高)。
2.荀攸没法变延时锦囊,这使得他的控制能力有所削弱。
3.任何时候都不建议开南蛮入侵,除非确定场上没有祝融或孟获!
4.有曹操(孟达同理)在场,也别把自己所有手牌拿来开A然后寄希望曹操会“照单全收”,你无法保证对方不会给曹操打无懈,更不能保证曹操不出杀/闪!
亮将建议
基本随时都可以亮将,荀攸的嘲讽非常稳定,看你想怎么玩了。
武将对局
顺风局:强力发挥,补刀小能手。
僵持局:强力发挥,神级辅助。
逆风局:超神发挥,作为大魏最后的荣光,绝境翻盘,舍我其谁?
相生搭配
荀攸能和所有武将搭配,看不顺眼的换掉就行,不过和下述武将的配合很亮眼。


荀攸&荀彧
叔侄组合,珠联璧合组,有个拆不掉的桃子对魏国的提升相当之大,而且荀攸再也不用担心回合结束手里没牌该怎么防御了。
荀攸&李典
老牌AOE组合,这俩搭配起来要啥有啥,动起来常能毁天灭地、
荀攸&甄姬(司马懿)
甄姬放主将也行,这个组合胜在防御

相克搭配
无。
相生相克
克制近乎所有武将。
被糜芳傅士仁等加伤武将克制。

总结
兵荒马乱山河破,十二奇策定乾坤。
魏国砥柱岿不动,鏖战谁与我争雄?
笔者还有什么话想对读者说吗?
那笔者就祝各位读者朋友们盒子开66宝珠,袋子得史诗武将,排位遇大神队友,斗地主大饱而归吧!
文章作者:不明所以的某蛙
已获得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