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杯故宫览丹青』——一个简单科普系列第二季13
韩熙载夜宴图


PS:窃以为,故宫这幅图没有选择夜宴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创作背景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绘制,历史上有两种缘由记载,一是说因为韩熙载出自豪门,才能超群,入南唐后官至中书侍郎。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却无力挽回,因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后主李煜很想重用韩熙载,却闻其"放意杯酒间,竭其材,致娱乐殆百数以自污,"于是命顾闳中夜间遣至韩熙载府第,偷看韩熙载行乐的每一个场面,想借以图画劝告韩熙载停止夜夜歌舞升平的放荡生活。 论据为《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
另一种说法是说,因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其父因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憬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但李煜当时对他还是不放心,就奉命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拒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拒把所看到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所以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腼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后主看了此画后,就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
人物介绍

这段画的是韩熙载与宾客在聚精会神的听琵琶弹奏的场景。床上的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在他左手边头戴高纱帽的就是主人公韩熙载。在长案的两端坐着韩熙载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桌子下端)和韩熙载的门生紫薇郎朱铣(桌子上端)。

画中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此刻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正在欣赏她的琵琶曲。在她左边扭头望着她的是她哥哥李嘉明,此刻他正听得入神且一直关心她的弹奏手法。挨近李嘉明的女子是歌伎王屋山,画中站着且双手握在一起的男子是前科状元舒雅。

这段画的是韩熙载站在红漆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新科状元郎粲正侧身斜靠在椅子上,一边听鼓一边欣赏边上的舞蹈。在韩熙载左边的那个是太常博士陈致雍,右边用手拍打节奏的是韩熙载的得意门生前科状元舒雅。

画中那个身穿蓝色长裙,正在弯腰抬臂,翩翩起舞的女子正是韩熙载的宠伎王屋山。她正在跳六幺舞,这是当时最流行的软舞。画中正在打板的男子是舒雅,他是前科状元,他也是韩熙载的得意门生。舒雅是南唐歙县人,他是歙县的第一名状元,也是徽州府的第一名状元。在画中还出现了一位和尚,他是韩熙载的好友德明和尚。只见他拱手,低头,好像觉得出家人在这种场合出现有点不好意思。

这段画的是韩熙载喝了酒后,换了件单薄的锦衣,袒着胸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只见他盘腿坐在高椅上,鞋子脱在矮踏上,手拿一把扇子在扇风,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这段画的是宴席过后,喝多了的陈致雍拉着伎艺的手久久不放开,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在这画中留着山羊胡的就只有陈致雍和李嘉明,两人着装也相同,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没?只有陈致雍的裤衫是白色的。

这段画的是宴会结束了,韩熙载送客的场景。此时韩熙载换了一身黄色长衫正在送客,只见他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在他身后还有一位宾客正在撩一位伎艺。韩熙载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物,他不光有政治才能,他还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当时的南唐在后主李煜的治理下是腐朽不堪,而且还对能臣进行猜疑。 当时韩熙载只能放纵声乐,以打消南唐后主李煜对他的猜疑。
历史传承
宋代摹本在南宋时曾被内府收藏,流传至清代雍乾时期再次被收入宫禁之中。溥仪被逐出故宫时将其携出,二战结束后又流入民间。后来被近代绘画家张大千重金将其买下,珍爱有嘉。后来他将画带到香港,以很低的价格转让给祖国大陆,使瑰宝得以重归故宫。
作者简介
顾闳中,江南人,南唐中主时任翰林待诏,后主时任画院待诏,长于人物,尤擅仕女,多画宫廷贵族生活。擅写神情意态,与周文钜齐名,继承唐代周昉而更趋纤细的线条,受后主李煜的书法影响,喜用颤动的"战笔"线条表现衣纹。
最后,说一下,这一次整合了一些素材,算是干活了!and,第一次知道《韩熙载夜宴图》是小学一年级左右翻到阿姨的一本讲绘画的书,古画里鲜活的人物让我很有触动,尤其是韩熙载坦胸摇扇的形象,具体的情绪已经不太记得了,但是画作一直存在于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