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时代的芸者歌手
文章不是我写的,图是我配的
昭和初期的日本歌坛,歌手主要出自音乐学校,如佐藤千夜子、楠木繁夫、藤山一郎、淡谷のり子等。由于受西洋发声法的训练,他们声乐式的演唱成为当时的主流。但与此同时,一些来自“花柳界”的艺妓也凭借着民间演唱风格在歌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进入唱片界以前,她们以在酒宴上表演歌舞为业,演唱的是一些用三味线伴奏的,流传于市井的端呗、小呗、歌泽、清元等民间小曲。
最早进入唱片界的艺妓是藤本二三吉。她自幼练习常磐津,歌艺精湛,早在1924年便灌录过端呗、小呗等唱片。1928年成为victor唱片公司的专属歌手后,接连推出了《浪花小呗》、《衹园小呗》、《唐人お吉の呗》等民间风味的歌曲,一时名声鹊起。1933年转到Columbia唱片后,以演唱端呗、小呗及新民谣为主,并开创了“舞踊小呗”这一新曲风。

藤本二三吉的走红引起了唱片界的关注,他们看到了艺妓身上潜在的商业价值,开始纷纷发掘新的艺妓歌手。此时正值中山晋平、野口雨情等人推广新民谣运动,来自民间的艺妓成为他们理想的合作者。于是,艺妓歌手的潮流一时在歌坛兴起。像Columbia的赤坂小梅、音丸、豆千代,victor的小呗胜太郎、市丸,polydor的新桥喜代三、浅草〆香,nitto的美ち奴、日本桥きみ栄等都在稍后陆续登场亮相。






30年代是艺妓歌手大量涌现的时期,其中的小呗胜太郎和市丸是当时最走红的两位。声色俱佳的市丸早在进入唱片界以前便已是浅草知名的艺妓,这使她成为各大唱片公司争夺的目标,最后被victor网罗旗下。1931年以一曲《花嫁东京》亮相歌坛,随后的《茶切节》、《青空恋し》、《天竜下れば》等热门作品令她登上明星宝座。小呗胜太郎以纤细的嗓音、情感丰富的演唱闻名。1932年发表首支单曲《柳の雨》便大受欢迎。之后推出的《岛の娘》、《东京音头》、《さくら音头》等歌曲更是首首畅销,一时名声大噪。她的歌曲往往以一个“啊哈~”作为开头,于是有了“啊哈小呗”之称。



市丸与小呗胜太郎的走红迎来当时歌坛的“市胜时代”。不过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两个人互为竞争对手,在各个方面展开激烈的较量,关系也一度恶化。与“市胜”同时出道的赤坂小梅则以演唱地方民谣著称。她的声音饱满,音域宽广,粗重的低音充满豪放的美感,当时与“市胜”并称最出色的三个艺妓歌手。她是日本早期民谣大众化的先驱和功臣,开创了民谣界的“小梅流”一派。代表性的民谣作品有《黒田节》、《おてもやん》、《そろばん踊り》、《小诸马子呗》等。



战后出道的艺妓歌手比较少,神楽坂はん子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于1952年发表的《ゲイシャワルツ》随着“座敷歌”(在酒席上唱的歌曲)的盛行而风靡一时。之后的《こんな私じゃなかったに》、《见ないで顶戴お月さま》、《こんなベッピン见たことない》等也都是当时的热门歌曲。

出道更早的榎本美佐江于 1946年在teichiku唱片公司以一首小笠原美都子的旧曲《十三夜》走红歌坛。而1953年的《お俊恋呗》和1963年的《后追い三味线》两首股旅风格的歌曲更是她的代表作。神楽坂浮子可能是最后一位艺妓歌手(有待进一步考证)。她最初以神楽坂はん子为偶像,后成为古贺政男的门生,1956年凭借《十九の春》走红歌坛。这一时期,老牌的艺妓歌手如藤本二三吉、市丸、赤坂小梅、小呗胜太郎等都将主要精力放到传统民谣、端呗等民间歌谣上,较少灌录流行歌曲。不过,市丸却在1949年演唱了一首爵士风格的《三味线ブギウギ》,令人耳目一新。这首服部良一的作品一经推出便大为流行,竟成为她歌唱生涯中最畅销的一首歌曲。


从20年代末到50年代后期,艺妓歌手在日本歌坛大约活跃了近30年。她们是最早将日本民间歌唱技艺带入流行音乐的先驱,并在当时声乐系歌手林立的歌坛风光一时。她们的演唱风格为以后的演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像久保幸江、岛仓千代子等歌手都延续了她们的风格。60年代后已不再有艺妓出身的歌手,这与当时艺妓业的衰落,以及各种新型音乐曲风的出现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过,随着后来怀旧风潮的兴起,加上电视业的普及,像市丸、小呗胜太郎、美ち奴、音丸等歌手也都时常登上屏幕一展歌喉,留下了她们最后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