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常识午餐】
1. (单选)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言,“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的法律的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C.《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答案】B
【三级知识点】法律-法理学-法的制定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的制定知识。
第二步,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属于狭义上的法律。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广义上的法律与狭义上法律的主要区别是:
①制定的机关不同。狭义的法律,制定机关仅仅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义的法律,制定机关除了最高权力机关外,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地级市(一般为设区的市)以上的人大和政府,民族自治机关,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和政府等。
②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位的是法律,然后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排在最后的是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下位法不能与上位法相冲突,否则无效。
③内容不同。狭义的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当中最重要、基本的的社会关系;广义的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要广泛复杂的多。同时地方规章,仅仅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
④适用范围不同。狭义上的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广义法律中的民族自治机关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只在本辖区范围内适用。
2. (单选)孙某与陆某系夫妻。某日,孙某与陆某因家庭琐事发生激烈争吵,孙某拿出剧毒农药准备喝,陆某从孙某手中一把夺走农药自己喝下。陆某出现中毒反应,孙某未予救助,随后陆某中毒死亡。下列关于孙某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三级知识点】法律-刑法-刑法分则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题干中,孙某与陆某系夫妻,作为夫妻,孙某对陆某有帮扶、救助义务。但陆某出现中毒反应,孙某未予救助,随后陆某中毒死亡。即孙某对陆某的死亡持放任态度,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选择A选项。
3. (单选)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下列不属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原因的是:
A.公共行政科学化
B.市场经济的发展
C.政府提高自身效率的需要
D.技术手段的创新
【答案】A
【三级知识点】管理-行政管理-政府职能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政府职能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直接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及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的扩大,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下放权力;实现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是地方政府的相当部分职能向企业、是地方政府的相当部分职能向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转移;实现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也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另一原因;主要表现:政企分开;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加重;建设、经营和管制地方性公共基础设施职能的重要性上升;规划和环境保护职能受到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努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依靠第三部门,管理社会事务。由此可知,BCD项都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A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
因此,选择A选项。
4. (单选) 突发公共食品危机要求行政决策机关打破常规,以快速和强硬姿态做出有效决策,这种原则是:
A.强制原则
B.权力集中原则
C.短期目标原则
D.结果优先原则
【答案】B
【三级知识点】管理-行政管理-行政决策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
第二步,公共危机决策的原则有权力集中原则、短期目标优先原则和勇于承担风险原则等。面对食品公共危机,需要坚持时间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个时候不需要以一层一层报告和审批,需要快速的做出反应,集中权力解决问题。
因此,选择B选项。
5. (单选)下列选项中,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内涵不包括:
A.劳动是一切的源泉
B.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尊重劳动和创造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D.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
【答案】A
【三级知识点】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强调“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方针,丰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树立了惜才重才的鲜明导向,营造了尚贤爱才的浓厚氛围。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内涵是:①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尊重劳动和创造是社会和谐的基础;③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
因此,选择A选项。
6. (单选)2020年11月10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中创造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全国深载人潜水器是:
A.“奋斗者”号
B.“蛟龙”号
C.“深海勇士”号
D.“深海挑战者”号
【答案】A
【三级知识点】政治-时事政治-时事热点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6月19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正式命名为奋斗者号。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3日8时04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再次成功下潜突破10000米。11月17日7时44分,“奋斗者”号再次下潜突破万米。11月19日,“奋斗者”号再次突破万米海深复核科考作业能力。11月28日,习近平致信祝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2021年3月16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三亚正式交付。7月18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项目成功收官,并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014年12月18日,首次赴印度洋下潜。B项排除。
C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简称“深海勇士”,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潜水器取名“深海勇士”,寓意是希望凭借它的出色发挥,像勇士一样探索深海的奥秘。2017年10月3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试验队在中国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试验任务,胜利返航三亚港。C项排除。
D项:深海挑战者号是一艘由澳大利亚工程师打造、仅能容纳1人的深潜器,高7.3米,重12吨,承压钢板有6.4厘米厚。该潜水器安装有多个摄像头,可以全程3D摄像,同时具备有赛车和鱼雷的高级性能,而且还配有专业设备收集小型海底生物,以供地面的科研人员研究。D项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