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学考研【百日冲刺丨知识产权法背诵策略:要点拆分+框架链接+难点重点】
知行法学,写在前面
知识产权法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7选3”中,曾属于“背多分”的科目。而在近几年的考试内容改革后,已经由传统的基础知识背诵转向学科基础理论的把握。故对于大多数选择了知识产权学科的同学来说,由死记硬背转向深入理解,可能更有助于应对新题型与新内容。本背诵方法将从要点拆分、框架链接以及重点难点自押三个方面展开介绍笔者备考的经验。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所有同学,各位可以在此基础上参考并完善自己的背诵方法。
——知行法学 · 人大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
一、要点拆分
大多数同学在背诵时可能会直接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整体段落进行背诵,这种方法确实能够很大程度上应对以往那些只考名词解释或者知识论述的题目。但随着初试难度的提升,这类题目出现较少,同时由于背诵量过大,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来说,非常浪费时间。笔者在当年准备考研初试时,则是采用了将背诵段落要点拆分的“拆骨挂肉”的方法,相对来讲能够节约很多的背诵时间。
“拆骨挂肉”,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讲义中较为完整的内容浓缩为要点,在背诵时仅背诵要点。这叫拆骨。而更多的时间、精力我们需要放在对该要点的理解之上,并在考试模拟与正式考试时将理解的内容放在要点之后,可以把这当做在做材料题,结合材料这种感觉。我将这个比喻为挂肉。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最基础的作品的定义来做个演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修订后的版本,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而根据冲刺讲义中对作品特征的描述,即:
“(二)特征: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多种多样的,但凡是作品,都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达,不是思想、情感本身
2、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
3、该表达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畴”
则可以将其简化为“表达、独创性、特定领域(范畴)”,三个维度的要点。也就是将复杂的内容简化为框架性要件。而这就要求首先要在句子中选出背诵者认为最深刻、最能唤醒记忆的内容,其次则要求对文段内容进行理解,而不能死记硬背。仍以此处为例,上例简化了冲刺讲义的内容,第一点和第三点不难理解,但第二点何谓独创性又似乎会产生疑惑,故此处将第二点原文附上:“独创性标准是判断著作权上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它首先要求作品系作者独立完成,不是抄袭而来,是作者经过自己的选择、取舍、安排、设计、综合、描述完成一件作品。其次,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这里的创造性是指形式上的独创,不是指思想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这段话中,又可以像之前那般,继续拆为“独立、创造”两点。同时可以发现的是,这些要点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概念或者描述之中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感受、抽取并标记它们。
但需要注意的是,拆骨挂肉的方法虽然说能够帮助大家快速记忆要点,但是对于有些对于扩展答案有困难的同学来说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类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可能就写的比较少,而在考研初试中,字数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这类同学可能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二、框架链接
框架链接部分,主要着眼于将四处散落的知识点相互联系。背诵并不是孤立的,加深知识间的联系对于体系庞杂的知识产权法来说非常重要。首先就初试内容来说,分为了三大部分的内容,即著作、专利与商标,这其中存在很多完全不同的制度,但又存在许多逻辑上一致的概念与制度。掌握某一部分的内容则对另一部分的内容有所裨益。此外,加深知识联系也是搭建自己的框架或者加深对既有框架的记忆与理解的过程。
知行的讲义主要采用了李琛老师的《知识产权法关键词》一书所构建的体系,即从对象、主体、内容、取得、行使与限度等方面展开,这本身就是遵从了体系化的编排方式。笔者当年在在背诵时,主要是从单一路线(例如著作权)出发,在背诵完以后再取道专利或商标,形成一贯的逻辑,尽可能的不要三个法同时背诵,如果掌握不牢,很容易背混。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会越背约顺,这也说明了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逻辑对背诵和答题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框架体系的编排与前述的要点拆分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采用了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对内容予以了归类,而科学的逻辑顺序则更有助于流畅地背诵。
说完框架,继续讨论链接。这里举一个可供思考的例子。著作权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而人身权则与作者、著作权人有关。那么推此即彼,专利法中、商标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制度,或者说,这些制度中是否存在着相似的人格要素?这些问题无论在教科书或者讲义中都很难找到,但是在有所思考时,就已经是将所学的知识开始串联了,而这也能加深、强化记忆,甚至帮助强化举一反三的能力与意识。当然,这不一定对初试有很直接的作用,但是既然选择了学硕,就意味着大家需要养成一个研究的思维,这无论是对考试还是今后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很推荐大家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具体效果可以看下图:

但思维导图有个缺点就是比较费时间,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的话,可以向我这样只列要点,但是框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逻辑或者书本的逻辑搭建好。
三、重点难点自押
这部分的内容,是出于对考研初试越来越回避简单的背诵考察,而着眼于基础理论甚至学科衔接的考量。笔者认为,现在的考试,主要的考察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重视基础理论的理解与适用
从近两年的真题风格来看,案例题的内容相对减少,更偏重于论述题。这一方面是学硕研究的要求,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对考生理论水平要求的提高。例如2021年的“商标的特征”与“作品类型法定”,都涉及到基础理论的考察。并且也不是死扣细节的知识点,这里需要背诵的时候有所取舍。
2.重视修法与学界热点
知识产权法的另一个特点在于热点事件相对较多、反响较大。这体现在考题中则是2020年的“商标法修法”与2021的“作品类型法定”两道题中。笔者在准备初试时,就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导致最后丢失了一些分数。故建议大家无论是否自己押题,都要对推送的热点有所关注。
四、总结
最好的背诵方法永远是自己摸索出的,本文的目的在于给那些尚未找到方法或者方向略有偏差的考生一个模板。笔者备考时其实也没有太多的背诵方法,甚至是在考试结束后才接触到各位师兄师姐采用的思维导图。但方法是一方面,努力又是另一方面,盲目追求方法也不可取。距离2022年考研初试尚只有不到三月,希望各位考生能不再方法论上有所纠结,而专心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背诵。笔者在这里更希望考生能够重视理解,而非简单的背诵。知识产权的学习与研究较为枯燥,需要有一定的热情,而深入理解,才解其中真味,从容不迫地应对各位老师的刁难。

百日冲刺必读系列
人大法学考研【百日冲刺丨轻装前行,踔厉风发——民法背诵方法暨背诵讲义发布】
人大法学考研【百日冲刺丨以小见大,深入探析——对一道刑法模拟论述题的点评】
人大法学考研【百日冲刺丨删繁就简三秋树——刑法背诵方法: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百日冲刺丨考研冲刺阶段的英语学习建议:有的放矢,多写多练,控制时间
百日冲刺丨人大法学考研冲刺阶段视角下的政治备考攻略:注重性价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