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怪表情太多而被妈妈打,结果发现越打怪动作越频繁!
如果孩子突然频繁眨眼、咧嘴、清嗓子,甚至有时还会说脏话...你会不会和大多数家长一样认为,孩子是在装模作样、调皮捣蛋,甚至动手打骂...
前几天,石春雷主任的诊室来了一个心心(化名)的小女孩,今年8岁了。
面诊时,石春雷主任正在了解心心的情况(内部素材,请勿私自转载使用)

心心妈妈告诉石主任:
心心3岁的时候,第一次出现频繁眨眼、咧嘴张嘴、走路歪歪妞妞的怪动作。那时候以为是孩子不乖,我说她也不管用,有时气急了,就会动手打她,可是眨眼咧嘴动作反而越来越频繁。前几周,孩子的怪行为突然就变多了,开始有耸鼻、甩手等动作。我觉得有些不对劲,急忙带着孩子来医院检查。
结合妈妈反映的情况,石春雷主任为心心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检查:
包括MRI检测、CT检查、脑电图、注意力检测,以及其他常规检查。
让人心疼的是,结果显示心心是抽动症。
石主任说,其实不少家长在孩子开始有抽动症状时,都以为孩子是故意的,所以常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就像案例中的心心妈。但这不仅不会改善孩子的情况,反而会加重抽动症状。这让孩子很是无辜和委屈!
一.那家长该如何在第一时间分辨出孩子是否是抽动症呢?
1.看(运动型抽动)
孩子的抽动症表现,家长是看得到的。因为抽动可能发生在身体某一部位的某一组肌肉,例如眨眼。但也可以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多个部位的多组肌肉。
如皱鼻、噘嘴、咧嘴、耸肩、跺脚、下蹲、腹部或四肢抽动、身体扭动等。
肌肉抽动特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快速的肌肉收缩。
如果孩子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也可能会出现频繁眨眼的症状。除了到眼科排除干眼症、倒睫等情况,也要警惕是否有抽动症的可能。

2.听(发声型抽动)
孩子的抽动症,家长还能听得到。比如发出吸鼻声、清嗓子、咳嗽声、尖叫、“啊、噢、咳”等单音。或者不自主地发出与环境不相适宜的字词、句子等,如脏话。
抽动症的表现可能是连续性的天天出现,也可间断性发作。抽动症常有时轻时重的波动变化,它会因为孩子的身体状况、所处环境等出现变化。
比如感冒、情绪波动、剧烈运动,都会让孩子的抽动症状更为严重。
若家长没能及时发现或不重视这些表现,那么,孩子的抽动症状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在医院,看到过有些孩子,抽动症状已经持续10多年,甚至还有延续到成年之后才来治疗的。
这些糟糕的体验让孩子从小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也很容易让孩子患上抽动症的共患病,比如:

二.在平时生活中,抽动症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以下情况,因为随时都可能诱发抽动症或加重症状
★感冒嗓子发炎、游泳时染红眼病;
★眼睛或体力疲劳、惊吓或过度兴奋;
★肠胃不舒服、着凉、冷热交替过激;
★过度焦虑、受刺激、心理压力大;
★家庭关系不好,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睡觉落枕、吃辛辣、兴奋类食物等...

专家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挤眉弄眼、发出怪叫等情况,千万不要把它简单地当成是孩子调皮,而漠不关心或责骂而耽误治疗。这些表现如果持续数月以上,就要警惕抽动症。及时诊断,才能及时治疗,才能早点帮孩子摆脱抽动症的折磨。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