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诺赫《希望的原理 》张勇进导读“抑郁症”
布诺赫《希望的原理 》
张勇进导读“抑郁症”
弗洛伊德和荣格就代表着现代心理学的先驱者,被无数小资青年奉为圭臬。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青年在加入外部世界时所遇到的阻力都被精神分析学一一解构。到最后青年望着一堆心理学专用名词对自我进行无休止的镇压。可在20世纪那个诡谲风云变化莫测的时代。抑郁症、躁郁症几乎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如今天的revolution毫无立锥之地一般,精神分析在上个世纪也不被人们所在意。

迅儿说的那句:“从来如此便是对吗 ?”
我想用在布洛赫质疑精神分析并且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来给我所揭示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切断。除了虚荣心的作用之外,他特别提到货币经济的影响。在货币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被用货币来衡量和标价,“其结果是人们不再关注内在于其生命本身之中的颤动。”
于是,面对着他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他人,我们不再有发自内心的行动。也就是说,在货币经济的条件之下,人们把自己当作被量化了的对象,不再关注人的存在本身。而人都是有向前的渴望的你就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希望 恰如《希望的原理》这本书论述每个人都希望被公正的对待, 只要你每个人想被公认的对待你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艺术理想主义者这个词本身它就是人的特性,。
但却因为这一向前的梦无法反映到人们的意识当中。
也就是说处于现代社会的个人来说,他必须否定自我的理想主义才能活下去。必须接受对他来说看不到更好的希望看到更好的生活那么我转而投靠内容看起来更聪明更合适人生活的零和博弈才能活下去。
{但这过程他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作为有良知的人他就必须触碰到布洛赫所指出的另外一层黑暗。也就是关乎于我们存在自身的黑暗}为此布洛赫批判荣格的“从明亮处赶往黑暗处”的说教贵惑人心,特别富于欺骗性。

———如果资本主义受害者的意识在业余时间中也变得麻木不仁,那么资本主义企业只会运营得更加顺利。人的基本冲动,首先是在历史质料上,按照人的个别阶级状况和时代状况冲动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因此冲动也可以按照人的意向。精神分析学家所强调的基本冲动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基本冲动,这种冲动是局部的,因而也是片面的。
【对于弗洛伊德布洛赫也尖锐的指出在弗洛伊德那里即使是富于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也没有摆脱这种力比多的三种结构。艺术作品被彻底的降格为仅仅是自我封闭的里比多的升华。这是对于人面对关乎于我们存在黑暗的忽视和降格。】

现代心理学将人面对存在黑暗与生存黑暗的双重困境时显露的痛苦定性为。大脑不正常分泌的某种东西,无疑是在向现代人强调是你所做的件事本身是不合法的。
【人的心理的不合法反而加强了现代资本主义体系的合法性】
即当你无法满足资本主义的要求的时候,资本主义就判断一个抑郁症把你甩出它的体制。 ——为得就是告诉你:“我这个体制本来就是正常的你无法适应是你的问题而不是我这个体制的问题。”
那么他这个体制到底有没有问题 ?
就我们工人阶级所承受的不工作你就会死,被迫劳动,就足以说明资本主义直接给我们进行那种规定性。在我们完成一个异化劳动的过程当中,我们周围的一切的关系都被资本给赎买、异化、这种不公平的机制不仅将我们绑在一个不愿意付出热情的工作岗位上,更我们制造了一个人与人之间绝对疏远的冷酷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人的基本尊严都不见得有,遑论存在的幸福体验?——

写到这里,就有朋友要出来反对了我了。
那你说的这个被绑在劳动岗位上的是工厂里的工人,与我都市白领、知识分子有什么关系 ?
“如果说对于绝对穷苦者资本主义有饥饿贫困线上挣扎作为武器,清洁工扫地不是创造价值,它仅仅是为了资产者服务,许多月薪四千的小白领一样和清洁工的工作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它都不能创造价值,仅仅是在细化领域内要么服务于资产阶级要么实现工人阶级的互相内化。面对真正的外部世界工人阶级则是全然的无力。
在这个基础之上你抑郁症,
恰恰是一个人的意识到自己对于现实无能为力的正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