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作业方面一问:孩子的数学作业总依赖我,怎么办?答:当天的数学作业,家长尽量少检查对错(特别薄弱的孩子可以适当给予指导)。否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和侥幸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心,形成随意、应付、抄袭等不良习惯,况且每天检查孩子作业中的对错也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关于当天作业,建议家长们不检查对错,但必须要关注孩子做题习惯和答题态度,包括审题习惯、书写规范、计算态度等。二问:孩子读题走马观花,还不知道题意就开始答题了,我该怎么办?答:一般题目至少要读两遍,应用题至少要读三遍。在读题的过程中,圈划出关键词句。比如:题目:先量一量长方形的长与宽,再分别计算它的周长与面积。关键词有:先、量一量、再、周长、面积。圈出“先”与“再”可以提醒自己要做两件事情,“周长”和“面积”划出来防止漏做一项。有关研究表明:养成这一良好的审题习惯,做题准确率可以提高26.8%。三问:孩子的书写很不理想,说了好多遍,就是不听我的,我该怎么办?答:当今社会,尽管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书写习惯的培养依然不容忽视。书写习惯差不仅仅会导致字迹不美观,而且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性格或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一个书写漂亮、工整、清晰的孩子往往是能静下心来认真做事,而且处事严谨、有序、认真、负责,心态积极向上;相反,一个书写潦草、字迹模糊、乱涂乱改的孩子往往是性格浮躁,不容易静心的,做事会很随意,缺乏条理性,责任意识也往往很淡薄,学习习惯自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所以,家长们务必每天都要关注孩子的作业书写情况,对于书写潦草、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如:利用早自习预习当天要学的学习内容,下课时同桌讨论书中例题,把不会的做成记号。
再比如,当讲到分数时,我引用了那个著名的分马问题。一位老人生前一共有11匹马,他有三个儿子。老人死后立下遗嘱:将11匹马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得总数的1/2,老二得总数的1/4,老三得总数的1/6,分时不许杀马,那该怎么分呢?这个故事的答案是:一个邻居将自己的1匹马借给三兄弟,使其成为12匹马,然后按1/2,1/4,1/6的比例分配,三个儿子分别分配得6,3,2匹马,余下的1匹马仍由那个邻居牵回。这里解题巧妙地利用了“借”的学问。将数学与故事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挖掘拓展教材,更重要的是增加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轻松性,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乐趣。
三、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而自己动手操作,刚好能达到这一目的。小学生在没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情况下,很容易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从而让他们体会数学,逐渐消除畏难情绪。例如,在一年级数学中学习10以内数的比较时,我会在黑板上写上两个10以内的数字,让他们在下面用小木棍、圆片或小动物等摆出相应数量的数字,让他们能直观地看到、感受到不同数字的数量大小是不同的。又比如说,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来,再把剪下来的圆对折、打开,然后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在反复折了几次后,让学生观察折好的圆片,发现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获取了知识,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模糊的字,建议您拿一块大橡皮擦掉后,让孩子重写。如果家长每天都有这样的决心和行动,相信您孩子的书写一定会很漂亮!四问:孩子的答题习惯很不理想,格式很不规范,我该怎么办?答:“答题规范程度是衡量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杆!”一个答题工整、规范、完整、清晰的学生,必定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有清晰的思路,良好的习惯,严谨的思维。在平时的作业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答题是否规范:一看书写是否工整;二看答句是否完整;三看单位等必要的文字是否齐全。五问:孩子做完作业从来不检查,说了好多遍,还是不检查,我该怎么办?答:自主检查作业中的对错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因为一方面孩子没有检查的意识,另一方面,孩子也根本不知检查的方法。
参考建议有二:一是引导孩子在做题时养成“一步一回头”的好习惯,即做完一题,马上快速检查对错;二是等所有的题目都完成后,再一起检查,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成人告诉孩子检查的方法和检查的内容。检查的内容有:检查题意是否理解正确,检查计算有没出错,检查有无漏题,检查应用题中的单位和答有没漏写等。检查的方法:计算题,重新做一遍;图形推算题代入检查法;应用题,再读题目,检查题意理解是否正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