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弘扬我大华夏文化【一.汉服】

2018-09-19 16:33 作者:山中灵芝归山林  | 我要投稿

汉服是什么

汉服是我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

汉服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

中文名汉服外文名Han Fu、Hanbiuk(中古汉语)服饰属性汉族民族服饰基本特点交领、右衽、系带基本形制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组成首服、体衣、足衣、配饰组成结构

首服、体衣、足衣、配饰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 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因为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汉人对汉衣冠的认同也成为了民族意识的一部分。

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宋朝郭靖不愿弃汉衣冠而自杀到了宋元明时期,异族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衣冠,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金国熙宗甚至“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满清以此为鉴,实行“剃发易服”,对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汉服遂亡。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历代王朝以中央集权的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最先进、最强大的王朝,汉人的称谓由此而来。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域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

所以汉服在时代上分为:汉曲裾,魏晋制,唐制襦裙,宋制,明制袄裙等的形式!!



弘扬我大华夏文化【一.汉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