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ADHD家庭教育中怎么配合?
一位妈妈这样说到:
儿子10岁,确诊多动2年多了,特别皮好几个大人都管不住。
被我碎碎念了几年,感觉儿子越来越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哪怕是我发火也没什么效果。
全家只有一个人能制住儿子,就是孩子爸,自己怎么催都么效果,爸爸一瞪眼,孩子就变听话了。
但是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晚上也不怎么管孩子,我很想爸爸多参与进来,和我一起教育孩子,可能对儿子的多动症改善会有很大帮助。
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一是如果母亲日常和孩子互动较多,相处较多的人冲突肯定也更多。
二是大多数母亲更喜欢以讲道理、反复提醒等语言上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这对ADHD孩子效果不大。
而父亲更习惯以直接的行动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缩短整个事件的过程,往往会让结果显现的更快。
其次,父亲大多数更具备威严感和力量感,对孩子有一定的“威慑”作用,而对于相对比较熟悉的母亲,孩子更容易讨价还价。
0 2
很多妈妈抱怨说孩子爸平时顾不上孩子,每当孩子惹事,妈妈摆不平求助,爸爸却说你怎么连个孩子都搞不定,这是错误想法。
妈妈与ADHD相处,在情感上更疼爱,有时在惩罚孩子方面不好把握,一个劲唠叨孩子不听,动手打也舍不得,这不能怪妈妈无能。
大多数妈妈被ADHD孩子折腾的精疲力竭,自己的情绪也容易出现障碍,面对孩子犯错,容忍度低,容易和孩子冲突,需要爸爸解围,平复事态,好让妈妈休整后继续陪伴。
在陪伴ADHD日常生活中,有的妈妈说,自己平时怎么催孩子都没效果,爸爸一回来,孩子就变听话了,这也是ADHD的特点,喜欢新鲜感。
所以平时管孩子,尤其在出现矛盾妈妈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爸爸可以站出来和孩子沟通,趁这会儿让妈妈远离矛盾中心去平复下心情,对大家都有好处。
爸爸经常陪伴ADHD儿童,可以改善孩子面对陌生环境的内心不安,爸爸更敢于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妈妈更习惯性于保护,这个空间是不同的,ADHD孩子和爸爸在一起心理上的安全感也更强。
爸妈互相配合,教养多动孩子效果更好
#孤独症如何干预比较好#、#孤独症干预机构哪家效果好#、#孤独症残联定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