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谈杂记:开悟是什么?

2022-05-05 01:03 作者:锁骨虾  | 我要投稿

闲谈杂记:开悟是什么?

是应激反应情况中的想明白。

是一种思考的体现。

开悟时也是分为不同阶段的,初级阶段是想明白一些问题。

也可以理解为顿悟。

在初级阶段也会因人而异的迸发出高级应用状态。

这种高级状态并不持久,也可以说会随着思考的深入浅出等条件因素而被消磨掉。

高级状态一般都是由当时应急需求而存在生成的。

但并不是你修出来的,所以会慢慢消失掉。


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这可能不会存在很久的高级状态时间,去思考。

思考着自己疑惑的问题,寻求答案,而后在应用答案中,践行出本心本愿。


开悟的时候会有一个清明状态。

而所述的初中高级等状态,都是在你想回味开悟时的清明时,结果你却早已出离出开悟的清明期了。

当你又有了新的疑惑而后无所得时的检修时,就想重新进入清明中去思考。

而这时的初中高等级状态,就算是后续修行状态。

其实也就是思考的深入层级阶段。


开悟时是在某些极度渴求的事情上得到突破。

但也会有后续延展性。

而清明期的存在时间就在于,在这个延展期中你是否还有疑惑。

随着一个个凸显的疑惑被解开,你也将会进入一个什么问题都不在产生的满足中。

这个时候,你可以说我的心已空,我的心以明,我的心以静。

也是这个时候,你才会有一种自信流连而出,然后自信认可自己,从而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状态,其实也不过是整个开悟中的中层阶段。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去使用想明白的东西进行接物处事,开始生活。

随着自信的自我认可,你会很有明确感的觉得生活很美好。


而往往很多人都会沉迷于这种自信带来的成就感里,不在去追求更高的高级状态。


高级状态,你思维运行速度会很快,对于一些凸显性问题会有多个方向的明确指引,引导着你快速的进入思考轨道。

这个时候思考速率是很快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别人打扰到的。

同时会因为被别人打扰到自己的思考运行速度与问题敏感度等问题,带来情绪上的不可控,容易产生过激反应。

当然过激反应的出现,表示着你将会暂时中断思考,从而因为所思考的问题的条件形态产生的投影映射,而影响着你接下来的应对被打扰时遇到的实际情况。

这个时候的应对方式,普遍会受到本性与本身的处事习惯影响。


当你处理完实际干扰事情,想着继续思考时,你会迎来一个因人而异的断档时期。

有些人因为被打扰到而不在能继续思考解决问题,从而进入一个不自查的暴躁易怒状态。

有些人因为被打扰到而不能续接思考轨道而变的疑神疑鬼。

有些人因为被打扰到而变得患得患失。

有些人可能不会太多在意,而选择就此放弃,从而产生出另一种洒脱气质。

当然,有些人还是可以从新找寻方式,重新接入思考轨道的,以新的思维运转逻辑开始新的思考。


之所以高级状态会显得弊端多多,就在于当你全身心投入的进行思考的时候,你的心灵是完全不设防的。

同时也是因为全身心的进行思考,在不设防的心灵状态下,你会很敏感。

也是因为着这种敏感,你可以在思考状态下纳取到更多的平时被忽视的信息,把这些信息通通都纳入思考模式中。

也是在这种敏感中,你的思考分支走向会因为着这些细小而庞杂的信息,带来无限个火花的产生。

同时在这些火花的碰撞中带来超感官体验,从而于心灵中,就问题的条件模块本身,诞生出无数的图像片段。

下一步,这些图像就会在思考的深入度上,进行思维逻辑应用的拼接。


而一个好的,有着深入体验感的图像整理性思考逻辑编排,会节省出很多的不必要思考时间。

会一定程度上加快思维运转速度,从而进入跳跃性思维运转模式中。

这个时候,你会因为问题的连贯性,从而进入一个主线问题与多个支点答案的匹配自洽呼应的图像近似数对比状态。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思考会因为相同近似值的接近,直接进行类比推理模式。

你不在需要干巴巴的用文词进行逻辑推导,进行模型制作。

而是直接进入某种符号类的象形图中进行逻辑解构。


当心灵中出现富足的图像的时候,你就进入了思维运用的高级状态。


下面你需要做的是产生念头与抓住念头。

同时也是在此,你会发现灵感的火花是那么的多。

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脑子不够用,时间不够用,知识不够用。

从而进入追忆者模版,进入记忆模式。


但是慢慢的你就会发现,那些被整理的较为完善的信息会在记忆层面隐身。


这种情况多了,你会以为自己的脑子有问题或者记忆有问题,从而误导性认定自己记性不好或者认为自己可能不在能再想的起来。


其实这不过是大脑的保护机制被激活应用而已。

当问题条件满足时,这些被整理归纳的信息就会重新出现。

这个时候的这类信息会转变为一种类灵感的模式而存在。

都将具有时段性与不可捉摸性。


面对已经发现自己开始想不起来什么的时候,最好随身携带着记事本。

因为你并不知道这些类灵感的信息什么时候会出现。所以你需要记录。

你唯一知道的是信息不是消失了或不在出现了,而是条件不允许所以隐去了而已。


当你把记录当成某种习惯,你就会发现书写的好处,那就是思维定型定性与逻辑规律导图。

书写会把你的过于抽象的深入体验到的东西,立体化展现出来,从而对于一些问题可以做到更详尽解析与明悟。


当你可以很好的体会敏感时,你就可以去搜集修行类的东西。

因为,只有这个敏感时候,才是修行的最佳初始状态。

不敏感的时候,也无需担心什么,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就好。

没有积累,哪来的思考。



注意如果是觉得敏感会成为自己的负担,那就不要去追寻高级状态。

注意不要在此状态下尝试冥想,这会断送掉好不容易诞生的念头。

注意不要在此状态下尝试修空,这会带来大脑软件损伤,从而断送掉自我创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另告知,以上注意都存在可修复性。

也就是,并不是永久断送。

可以通过从新进入开悟状态而恢复。


想要从新进入开悟,请参考本人的动态里写的。

闲谈杂记:你们想要的捷径。

闲谈杂记:开悟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