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螺旋圆舞曲】女王驾到—帝国航路背景考究

2022-09-21 21:01 作者:伊只咕咕  | 我要投稿

       Hello大家好,这里是咕咕挖掘鸡。9月16日螺旋圆舞曲开始了复刻活动:女王驾到,这篇文章就是来挖一挖服装原型的故事。

女王驾到活动海报

        这次活动套装为帝国航路,一共14个部件,其中11个部件直接暗示了这个套装所代指的历史人物,分别为:大航海时代、潮汐之约、珍珠道路、女王得胜、伊丽莎白圈、沉默权威、凝视时代、贞洁女王、不列颠王座、好女王以及最后的都铎。

        从以上关键词中我们就可以对这套服装灵感来源的身份有一定猜测了,航海、伊丽莎白、女王,与这些词紧密联系的就是伊丽莎白一世,全名伊丽莎白·都铎。

套装详细部件

        先介绍一下这位女王。伊丽莎白·都铎(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即“最后的都铎”,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在她之后就是斯图亚特王朝开始执政。虽然女王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但在他的统治下英国也进入了一段“黄金时代”,伊丽莎白一世也值得被称为“好女王”。她稳坐“不列颠王座”,一统英格兰、爱尔兰,也稳固了父亲的宗教改革成果,平息了一次次的宗教与政治之间的矛盾。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期间,英国的文学艺术空前繁盛,在这个时间出现了不少后世留名的文学巨匠,比如弗朗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这次活动部件中权杖与妆容合起来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座右铭:“我看着,但是我沉默”。

        伊丽莎白一世的外号有很多,“荣光女王”、“英明女王”,但是最出名的还是“贞洁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一生未婚,背后原因有两种主流看法。最主流的观点是女王受她父母的影响,不敢结婚。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是亨利八世,母亲是安妮·博林。安妮是亨利八世的第二位妻子,原先是亨利八世原配皇后的侍女,两人暗中偷情。最后亨利八世为了娶安妮·博林为妻,发动了宗教改革。

安妮·博林与亨利八世首次见面

1533年1 月 安妮与亨利八世秘密成婚

1533年5月 安妮被宣布为合法妻子

1536年1月 安妮流产 二人关系恶化

1536年2月 安妮以通奸罪被捕 关入伦敦塔

5月19日 斩首

        但是在《欧洲皇室的另类历史》一书中,作者认为,女王保持独身是一种逞心如意的生活方式,因为结婚就要与丈夫分享权力,所以一生未婚的女王热衷于向世人宣布“我嫁给了英格兰”。

        无论是什么原因,伊丽莎白一世保持独身到了最后,因此被称为“贞洁女王”,而女王最爱的宝石——珍珠,在她所信仰的新教中就代表着“贞洁”、“纯真”。女王对珍珠的爱更是到了狂热的地步,从少女时代开始,她的服饰打扮上就从来没有让珍珠缺席过。

伊丽莎白一世少女时代

        在伊丽莎白一世少女时代,对珍珠的使用还是比较普通的,主要是首饰和服装腰部、领口以珍珠作为装饰。

女王加冕画像

        这张是女王加冕时候的画像,对珍珠的使用还算克制。在斗篷、皇冠上大量使用水滴形珍珠作为装饰。

女王执政时期

        在女王执政时期,对珍珠的使用开始张扬大胆。除了常规首饰与腰部、服装边缘以珍珠做点缀外,袖子、袖口采用大面积珍珠与刺绣的配合花色。除了服装面料上也加了珍珠以外,这个时期女王使用珍珠直接点缀头发,而不是常规的使用头饰。除了身上的华服,旁边放着的皇冠上除了大颗珍珠外,每个线条都用了珍珠做突出。

伊丽莎白一世晚年

        伊丽莎白一世晚年对珍珠的使用又开始变得收敛,不再使用大面积珍珠与刺绣的面料,只是佩戴珍珠首饰,且少量的使用珍珠直接点缀头发。

        据传,伊丽莎白一世一身在3000+衣服上镶嵌了珍珠。在当时采珠工作非常危险,但是在女王的带领下也掀起了珍珠热潮。既然有余力进行危险的采珠工作,想必那个时期经济肯定是繁荣且稳定的。除去先前的积累,一定与伊丽莎白女王所带来的“大航海时代”脱不开关系。

        14至15世纪,龙骨帆船的出现提供了远洋航行的物质基础。

龙骨帆船

        从这张15世纪末到17世纪上半叶的地图可以发现,除了英国本土领域外已经在北美洲拓展疆土。

殖民地图

        伊丽莎白一世称英国海军为“我的海狗”,是从海盗慢慢转型为海军。在此期间,英国海盗多次抢劫西班牙商船,令西班牙国王很是苦恼。又由于先前的宗教革命,英国脱离罗马教廷成为独立国家,而西班牙依旧是传统公教国家,教廷对此颇有微词。最后因为英国屡次挑衅西班牙海上霸主的权威,于1588年爆发了加莱海战。这一战暂时打破了西班牙对大西洋的海上霸权,但作为以弱胜强的战役,使英国海军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优势方,之后逐步发展起海军。这一战,“女王得胜”

        伊丽莎白一世为英国带来的除了“黄金时代”和“大航海时代”,她在潮流界也掀起一阵热潮,那便是“伊丽莎白圈”。提起伊丽莎白圈,现代人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宠物手术后或上药后所佩戴的塑料圈,就是下图那种。

宠物伊丽莎白圈

        事实上,宠物伊丽莎白圈的原型也确实是伊丽莎白女王所钟爱的领子样式,现代我们通常叫“伊丽莎白领”,但最开始这种领子叫做“拉夫领”,英文名为“ruffles”,意为褶皱。

        要说这种领子的来历,还要从文艺复兴说起。文艺复兴强调人体的曲线美,男性强调肌肉线条,所以当时都是紧身短上衣。而拉夫领的原型,就是当时紧身外套下衬衣的细小褶皱。据传是西班牙一位贵妇在脖子上长了粉瘤之后,受衬衣褶皱的启发将布料折叠之后围在脖子上,之后受其他贵妇追捧慢慢成为流行。同时西班牙是海上霸主,作为绝对强者的存在,他国纷纷效仿,便传播开来。

亚麻布拉夫领

        上图是基础款的拉夫领,又亚麻布制作而成。亚麻布拉夫领更加厚重,可以为佩戴者增添几分男子的英气。

        上图这种基础款“8字形”拉夫领,通常是使用一条布料折叠后,以铁棒压制成型。之后也衍生了不同材质、不同做法的拉夫领。据传最大的拉法领无法靠自身保持挺立,需要在下面放支架才能保持造型。

蕾丝车轮拉夫领
蕾丝多层拉夫领
千层蕾丝拉夫领

        我们可以看到上图这些拉夫领,虽然款式、材质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封闭”。这些拉夫领不论大小款式,整体来看都是封闭的圆形。

        但是之后拉夫领逐渐变化成为半开放式的领子,就如上图伊丽莎白一世所穿的一样,不再是封闭的整体,而是逐渐向外伸展,这变化又是和文艺复兴有关。

        上文提到文艺复兴追求人体的线条美,男性线条是肌肉,女性最明显的特点则是胸脯。在当时胸部是否丰满成为美的一个评判标准,胸部露出的多少也是判断之一。女性纷纷在衣服里加入填充物,以追求丰满。之后这个潮流逐渐演变成露的更多就更美,因此“袒胸露乳”成为时尚,但这也是贵族女子的特权,普通女性无权打赤膊。

        所以为了追随女王的爱好,又不挡住人体的曲线美,拉夫领才逐渐从一种封闭圆领成为了半开放领子。为了顺应审美变化,拉夫领也逐渐变得外扩、张扬,最终成为了上图中女王所穿戴的夸张样式。

        说了这么多的拉夫领变化,却还没有提起伊丽莎白一世钟爱它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男装女用”是女王强调自身头脑与权利的方式。在当时以露为美的年代,拉夫领挡住了女性的特征,将视线上移,让人们注视她的头脑而非身体。

        也有观点认为,女王只是喜欢这种脆弱的领子彰显身份。拉夫领的制作相当费时,一次制作需要数个小时,但是只能佩戴一次。这种脆弱的领子很容易受天气冷暖、人体温度的影响而变形垮塌。同时,随着后期拉夫领逐渐夸张,需要上浆才能保持挺立。或许现在看来不以为然,但是给布料上浆需要用到从小麦、玉米等作物里提取淀粉。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也因此拉夫领成为了一种阶级的象征。

女王戴着标准“8字形”拉夫领

        因为拉夫领脆弱易塌,佩戴者不能随意行动,必须时刻保持高昂的头颅,因此在那个年代还发明了专门与拉夫领适配的长勺。拉法领不知可以让佩戴者与食物保持距离,还能在无形中强调佩戴者与他人的距离,以维持他们的高贵。

        女王将拉夫领视为特权的标志,一般人并没有滥用的权力。为此,她曾在1580年颁布法令,对人们在她的宫廷之外穿戴拉夫领的尺寸做出规定,甚至会派遣卫兵在伦敦城的城门检查领子是否合规。就衣服所具有的挡风避雨、保暖遮羞的目的来讲,拉夫领显然不具有这些最实用的功能。这一套穿戴的机制显示出拉夫领根本不可能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劳苦大众所用,即便他们有此逾越之心,也似乎无能为力——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太无用因而变得可笑,衣服本身已然发出无需明言的禁令。

        除了伊丽莎白领,伊丽莎白一世还掀起过另外一股热潮:口红热。女王发明了以蜂蜡为基础,加上鸡蛋清、胭脂虫、橡胶等物混合而成的口红,可以说是现代口红的鼻祖,因为目前的口红依旧使用蜂蜡、胭脂虫为基础的配方。

        伊丽莎白一世认为口红有治愈的魔力,因此在生病或低落时会大量涂口红,以求恢复。或许是因为女王坚信口红的魔力,在她死亡当天就用掉了大约1.25cm的口红。


        这就是这次活动背后改变历史的女性—伊丽莎白一世的故事,之后咕咕挖掘鸡也会更新活动套装背后的故事,可要持续关注我哟。本文视频版预计本周末上线,片子剪完了在学校录音效果不好,只能拖一拖啦,没有咕咕咕的意思。

        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拜拜~

[螺旋圆舞曲】女王驾到—帝国航路背景考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