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芸时尚圈周报131 | 中国皮鞋市场的挑战、流量明星与奢侈品、职场形象等



中国皮鞋市场的挑战与前景
前言:根据中国皮革协会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皮鞋制造企业的产量呈下滑趋势。一些网友表示放弃购买皮鞋的原因包括皮鞋不再是社交必需品、不舒适以及价格昂贵等。然而,皮鞋在透气性方面仍具有优势。在此背景下,讨论者们探讨了他们对皮鞋的购买态度和市场前景。
白泽-杭州-3群副群主:
中国皮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皮鞋制造企业产量呈现出波动下滑趋势,且下滑幅度较大。预计到2026年,国内皮鞋行业可能将收缩至17亿双。
在知乎上,有网友反馈因“皮鞋不再是社交必需品”“磨脚,不舒服”“价格昂贵”等放弃皮鞋。但坦白说,在透气性这点上,皮鞋的优势还是挺大的。
想问下群里的大家,你们还会买皮鞋备着吗?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只有一双皮鞋是Tods,好像是5年前买的, 一年穿一到两次。
白泽-杭州-3群副群主:
我有一些日常的单鞋,还是皮鞋。包括秋冬的马丁靴,也是尽可能买皮鞋。男性的话,我记得我爸爸也是皮鞋只囤了一两双,特定场合才穿。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是呀有一两双够了。
李尚生-东莞-供应链:
不着急。同集团的HOGAN表现良好。TODS集团的HOGAN、RV,表现都很棒。从制造端来看,诸多品牌整体的下单量在攀升。
冷芸博士:
皮鞋的日子会回来的。就是要再等一个周期。时尚是轮回的。不过是新型皮鞋。就是球鞋底+皮鞋面。
代芳Vivian-深圳-实体店铺管理:
今年618貌似比较惨淡,现在的人穿着更追求舒适度。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RV好,TODS也不错,是不是都是肖战的功劳?每次发关于TODS集团的笔记肖战的粉丝都出来评论,HUGO BOSS增长都很强劲。
总结:讨论者们对于皮鞋的购买态度各有不同,有些人认为一两双皮鞋已足够,而另一些人则仍继续购买皮鞋。同时,一些讨论者指出皮鞋市场可能会在未来重新回暖,但需要等待一个周期。他们认为时尚是轮回的,预测新型皮鞋将会崛起,如球鞋底+皮鞋面的组合。此外,讨论中也提到了奢侈品品牌的转型和部分品牌的增长情况。整体而言,讨论者们对于中国皮鞋市场的前景持有不同的观点,并对皮鞋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流量明星与奢侈品营销
前言:讨论中涉及到奢侈品品牌常常选择流量明星做代言人的原因。讨论者们就为何奢侈品品牌倾向于选择流量明星、明星代言对品牌销售是否产生影响以及青少年消费力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讨论中也提到了奢侈品品牌在宣传上的不足和营销方式的选择。
冷芸博士:
大家知道蔡徐坤又塌房了吗?Prada又上热搜了。
行者-深圳-准备创业者:
其实我不懂,想请大家答疑:为什么奢侈品总在找流量明星做代言?他们的粉丝不是青少年-深圳-商品企划吗?这些明星你让他代言个奶茶、方便食品,粉丝有消费力,奢侈品有消费力吗?是只达到宣传效果就好?还是老外高层不懂,只委托中国公关找明星群?还是青少年真的有消费力,是我低估了,
李尚生-东莞-供应链:
我今天还有在写文章:
1.细究现在有的奢侈品的体系,他们盘根错节,眼花缭乱,高山仰止,望而却步。假如品牌有人格,我们看到的是它对内在精神的探索与保持、是它克制的放弃短期利益选择长期主义、看到的是美好精神的捍卫与表达!
2.品牌更像是一个人有着品格,还具有排它性,从而形成永恒性。至于经济学家常用的稀缺性,似乎只是从物理数量上在定义它,而忽视了品牌的品格精神,那是比较肤浅的。
3.好的品牌一定会坚持不懈的传播正面的精神、朴素而深沉的信仰;而躁动的品牌总在寻找和利用人性的弱点,制造“病毒式”MEME模因式的传播来推动销量,毫无克制精神。前者敢于宣扬自己的主张,敢于面对挑战者的挑战,敢于安于一隅忠勇真。
拾一-温州-营销:
他们的粉丝不只是青少年,还有成年后的学生群体……还是有一定消费力的。
行者-深圳-准备创业者:
我想也许不是为了真的销售,是为了注意力经济,虽然我一直认为奢侈品牌们在“病急乱投医”。比起Nike八、九十年代和NBA深入锁定,传播品牌精神,现在的品牌宣传负责人们水平太差。不宣传没有注意力,宣传了也卖的不怎么样,营销得像积累,就把自己工作对付完。
拾一-温州-营销:
他们没出社会,没有经济压力,可以向父母要到的。而且现在粉丝、后援会体系非常完善,为了给他们粉的明星刷业绩,都详细的组织和分工。有些品牌请流量也是为了培养潜力顾客,“现在消费不起,但等有钱后会买”。
成熟客群上有老下有下之后、反而冷静而克制。其实这不完全是品牌选择明星的问题吧,难道根本来说不是我们娱乐圈太乱的问题?
行者-深圳-准备创业者:
哦 我不关心娱乐新闻,我只是想为什么找流量,他不塌方对业绩也没产生什么效果,我在思考有没有更有效、更低洼占领、获客成本更低的方法。这对互联网行业很重要,但服装行业好像并不太在乎。
SamanthaH-东京-跨境电商:
塌方也没多大影响啊其实….黑红也是红,金姐完美为我们解释了流量的真谛,本质上是我们内娱的问题,而且这种塌房新闻 再往本质上看难道不是社会性问题吗?东亚这个性教育的问题 性压抑的问题 艺人明星有欲望难道不是正常的吗?搞出这种事本质上还是男权社会的问题。
行者-深圳-准备创业者:
我昨天看定位那本书,想着服装行业现在这种靠流量、靠网红带货的营销方法,感觉非常经营者非常智障。NIKE起家时深入绑定NBA,“一切皆有可能”甚至成为美国精神,这叫伟大的营销。
ZARA把个抄袭变成“时尚民主”,这叫伟大的营销。麦当劳把一个小快餐变成占据低洼市场、童年温馨回忆,这叫伟大的营销。定位没写,它启发我自己想的。如果有愿意在营销话题深入思考的,不把现行方法当成理所应当的。
阿菜 广州-面料工艺:
买量肯定还是有效果的。我认为目前来说,流量明星+买量+病毒式营销就是版本答案。就比如三七互娱,传奇霸业,我叫大掌柜,大天使之剑等就是这家公司的,相信大家肯定看过,但是这家公司的手游在海外市场的下载量是超过原神,每款游戏,大概是5亿研发,20亿营销这样吧。
行者-深圳-准备创业者:
这不叫病毒营销,病毒营销是指消费者不为产品宣传,正常使用就能使产品爆发增长,代表是Facebook,病毒营销的设计是很先进的,那些品牌经营者的智商做不出来,病毒营销不怎么花钱,是最省钱的营销方法。
总结:讨论者们认为奢侈品品牌选择流量明星做代言人主要是为了注意力经济,而不是直接为了销售。他们认为这种选择可能是为了宣传效果,但也有讨论者质疑品牌营销人员的水平和互联网行业中更有效、更低成本的获客方法。此外,还讨论了青少年消费力的问题、奢侈品品牌营销策略的不足以及病毒式营销的概念和应用。整体而言,讨论者们对于奢侈品品牌选择流量明星的营销方式持有不同的观点,并对品牌营销的创新和改进提出了思考。

职场形象的重要性
前言:讨论中提到了在职场中注重自己的形象和穿搭是否有助于工作的专注力和职场发展。讨论者们就打扮对于信心、专注力和机会的影响进行了交流,并提到了不同职业对外貌/形象的要求以及个人形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大家平时上班会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和穿搭吗?会特别化一个好看的妆并且搭配好相应的饰品吗?还是随便一穿朴朴素素地就去上班了,你觉得这是不必要的行为会分散自己对于工作的专注力还是说觉得这样对自己的职场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佾瞳-北京-功能服装设计:
我认为适度的打扮有助于提升一整天的信心和专注力,打扮需要时间你会起的更早,打扮的过程中也会逐渐清醒,到岗的时候状态调整充分了就能很快进入高效工作的状态。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是的,一般人如果睡得晚早上起不来的话确实没有时间打扮,打扮其实也特别需要自律,你有足够的时间,晚上睡好了,你早上更可能好好打扮,至少我是这样的。有的时候良好的形象更可能帮助你收获更好的机会,但是大多数人不会这样想。日常也不需要打扮得太隆重,干干净净就好。
Icey-上海-商品:
我自己来说平时工作日会简单收拾,穿搭也会根据相应的工作安排来调整,干净利索且舒服吧。
好的形象展示肯定是加分项,当然也要清晰自己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素养是怎样的,除了可以讲述的工作业绩,也要从外在形象上让别人认同我们的专业。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现在我才明白,对自己形象的珍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爱自己的一种表达。
Claire-深圳-设计师:
应该学习下形象管理。
Eleven-杭州-买手:
不同职业对外貌/形象有不同要求,如果经常要见客户,一个体面的形象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专业能力。
如果有本事,那长得漂亮/好形象是锦上添花;但如果没有本事,只有漂亮,还自以为是,那就是愚蠢。
yuyu-北京-搭配师:
作为5年服装造型师,真心觉得无论是日常出街还是工作,个人形象都太重要了。尤其女生,很多时候形象是加分项。
总结:芸友们认为在职场中保持干净利索、舒适和体面的形象是重要的,并表示个人形象在职场中是一种加分项。同时,也有讨论者强调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形象只是锦上添花。整体而言,讨论者们认同职场形象的重要性,并认为它可以作为一种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方式。

外资快时尚受挫的原因
前言:讨论中提到了外资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撤离和业务规模收缩的现象。讨论者们就快时尚受挫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观点交流。
白泽-杭州-3群副群主:
近几年,从最早的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GAP,到瑞典品牌H&M和西班牙品牌Mango,外资快时尚品牌相继收缩在中国的业务规模,纷纷撤离繁华商业圈,甚至宣布完全从中国市场撤资。
这些价格低、产品更新快、启蒙中国时尚审美的外资快时尚为何“快”不起来了呢?
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近几年快时尚受挫的原因是什么呢?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图片来源:Vincent郑小红书截图)
之前Forever21是整个垮掉,现在又出来了。Gap是全球不同市场做退出,Mango 本身也不怎么好,H&M这几年业绩增长没inditex 快很多其实是本身问题,国内市场变化也大。
白泽-杭州-3群副群主:
总觉得forever在中国已经几进几出了,国内近两年一直有人在说消费降级,不知真假。上学的时候,我的多数同龄人基本上每年都要买新衣服新鞋。但现在,多数人对新衣服新鞋都没那么热衷了。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不,我记得从小每逢过重要节都买!比如端午正月要穿新衣、端午要穿新衣、六一有新衣服,国庆要买新衣服,现在我们家小侄子、侄女都没有这些讲究了。
行者-深圳-准备创业者:
我不认为消费在降级,实际上消费在升级,无论是对服务、数字产品、文化、餐饮-上饭店的人也越来越多、车、房。只有衣食住行的衣,尤其是中国服装行业,时间好像静止了。
白泽-杭州-3群副群主:
是80后和90后父母自己都不讲究了吗?优衣库独一档,早在17年的时候,说起来快时尚,身边的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优衣库、Zara、H&M,但比较起来,都会肯定优衣库的质量。
行者-深圳-准备创业者:
我觉得服装行业是整个消费品行业里最孕育首富的行业,例如lv老板,zara2017年好像也做过,优衣库一直是日本首富。这证明市场大、利润持久,现在暮气沉沉,可能会成为破坏性创新的靶子,也应该成为。
阿浩-济南-销售:
主要是老外水土不服,好多行业都干不过国内企业。记得看激荡30年。外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通用电器算着中国人能买他多少电灯泡,结果根本干不过中国人,最后只能卖这些大的电器设备,大的方向是外资企业撤退,民族企业崛起。
冷芸博士:
我们要客观看待自己的差距和优势。纺织服装就缺个品牌力了。不过也快了。
行者-深圳-准备创业者:
其实我们纺织业基础好,最大的生产商,最大的消费者市场,就是品牌力弱了点。
殷辉Lizzy-南京-品牌跨境:
服装是真的,我很惊讶的听闻,意大利的高级面料供货商很多都是国外的温州人,不知真假。
行者-深圳-准备创业者:
是真的,但也未必很赚钱,因为连山东如意集团卖过最贵的奢侈品面料也不赚钱。面料这东西,假如是大自然制造的,就不赚钱,假如是人工合成的,例如杜邦公司的徕卡,就可形成专利期垄断赚大钱。有时候,科技面料也影响品牌,例如运动品牌,Lululemon总能拿到什么银离子防臭面料,这就提升它品牌力。著名的优衣库摇粒绒,面料商也是日本的,产业链是条链,总是绕不过科技,美国日本科技面料也先进,所以功能性服装领先。
李尚生-东莞-供应链:
是我工作中的亲历调查。广州好几家皮料生意的,仓库备着两三亿的货。产品变成了载体,销售靠小周期,本质成了金融。广州十几家LULULEMON的面料供应商也大同小异。
总结:讨论中指出了外资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包括品牌本身问题、市场变化以及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等。也有讨论者认为快时尚仍然具备市场前景,但需要面对破坏性创新的挑战和提升品牌力的需求。此外,讨论还涉及到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基础和面料供应商的情况,强调科技面料和功能性服装对品牌的影响。

多巴胺穿搭的色彩魅力
前言:讨论中提到了多巴胺穿搭这一概念,涉及到越南品牌Fancì Club的设计师Duy Tran对年轻爱情的概念的设计。与此同时,讨论者们也分享了自己在夏天购买关于多巴胺穿搭的服装和对亮色的喜爱。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多巴胺届的Y2K复古辣妹,纯真又疯狂的色彩大爆炸!来自爆火的越南小众品牌Fancì Club


(图片来源:Fancì Club)
“多巴胺穿搭”这几个词汇充斥在各大社交网络,来自爆火的越南小众品牌Fancì Club的设计师 Duy Tran 一直对年轻爱情的概念很感兴趣,以至于看到他的设计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设计了一整条专门为热恋中的女性设计的产品线,可以说是上头多巴胺设计了。夏天来了,大家有购买那些关于多巴胺穿搭的服装吗?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知道)
分享个“另类”的多巴胺穿搭。说到多巴胺色彩,2024SS秀场很多大牌色彩明度和彩度都有提高。
Lois-广州-女装买手:
有买一些亮色的单品,最近就很爱火龙果色的廓形衬衫,火龙果色还蛮适合黄皮的。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图片来源:芸友艺航提供)
前两天刚入手了玫粉色的吊带,还没机会穿(昆明梅雨季就来了)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多巴胺亮色上身会更衬肤色吗?亚洲女生最担心的是黄皮显不显白,比如说T恤图案或者袜子等配饰搭配。
Lois-广州-女装买手:
上次去逛十三行,看到好多这类型的衣服,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买衣服可难买了,很难买到自己中意的。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现在网上也好多吐槽新衣服没有新意,应该是大家的审美开始提升了吧。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图片来源:DIOR)
DiorMen 24SS色彩也很多巴胺跳跃
凌芯-广州-设计供应链:
疫情过去了 不穿点彩色都不新生了。虽然名字很美,但是看平时穿出来那些真的很丑。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SS季度本来就鲜艳。
being-上海-初创品牌管理:
大家平时彩色真的会穿的很频繁吗?我看路上的人穿着基本还是基础色。
冷芸博士:
别被流行色误导。流行色本来就是少数先锋者的色彩。大部分大众并不那么care。而且,中国大众对色彩持保守态度(相对西方人)。
另外,商品企划的时候,流行色也只是选择小部分做小系列和点缀色,
也就是说,关键问题不是流行色是什么,关键问题是流行色怎么用在自己的商品上。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是的,还是要根据品牌定位同,通常建议流行色和趋势色作为图案配色或者辅料撞色去应用。
总结:讨论中有人分享了亮色单品的购买,如火龙果色的廓形衬衫,提到了亮色穿搭对黄皮肤的衬托效果。讨论中也提到了对于彩色穿搭的频率和中国大众对色彩持保守态度的观点。还有人建议将流行色和趋势色应用于图案配色或辅料撞色中,根据品牌定位进行选择。

凉鞋与时尚选择
前言:讨论中提到了一份有趣的调研报告,指出晒黑是多数人不喜欢穿凉鞋的原因之一。讨论者们分享了自己对凉鞋的选择习惯以及在工作和通勤中是否选择穿凉鞋的情况。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为什么夏天穿凉鞋的人越来越少?
分享一份有意思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多数人不爱穿凉鞋的原因是被晒黑,很有记忆点,小时候穿凉鞋暑假过完会留下很天然的凉鞋印。
大家平常会选择凉鞋通勤吗?上班工作会选择穿凉鞋吗?
Lucky-上海-私域运营:
现在不太穿凉鞋了,只有周末休息还会穿,也只是拖鞋。
Lois-广州-女装买手:
拖鞋和单鞋比较多,现在的拖鞋做的也挺好看的。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其实穿凉鞋没有穿运动鞋舒服。现在运动鞋很多也是透气的,夏天穿出去也不会闷汗,大家夏天会穿那种鞋会比较多?
凌芯-广州-设计供应链:
单鞋。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拖鞋基本是必备的了,大家有哪些推荐凉鞋品牌吗?
Lois-广州-女装买手:
最近小ck逛的比较多,现在消费降级,购物欲降低了很多。
总结:讨论中有人表示现在较少穿凉鞋,只有在周末休息时才会选择拖鞋。拖鞋和单鞋是大家较常穿的款式。有人提到运动鞋也有透气性,因此在夏天也可以选择运动鞋。讨论中询问了凉鞋品牌的推荐,有人提到了小ck品牌,同时也提到了消费降级和购物欲的减少。

旧衣回收困境
前言:讨论中提到了旧衣回收的问题,特别是将旧衣捐赠给快销品牌H&M后的环境问题。讨论者们对旧衣的最终去向、环保性以及资本对待旧衣的态度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大家过去捐过衣服吗,就你了解旧衣最终回流向哪里?捐赠的旧衣真的可以做到环保吗?
白夜-西安-8群副群主:
国家政策已经在大力支持旧衣回收了,就是倡导绿色环保之类的项目。感觉旧衣回收这个行业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因为也属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这种快销品牌真的很污染环境啊感觉原先都是焚烧、填埋这样的处理。
Eleven-杭州-买手:
回收成本vs制作成本。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旧衣回收在中国有用吗?其实最后还是流向垃圾是吗?我看过一部关于消费的纪录片,资本宁愿把东西销毁也不降价售卖出去,旧衣回收是不是最后也无法流入我们希望的地方,而是去到其他地方被商家牟利。我觉得进化到文明国家还是需要很久一段路要走,有些社会现象需要去面对,但是这并不是对的。
陈欣欣-广州-买手:
旧衣当下主要三种途径处理,焚烧,填埋,填充。西方资本家主要思维是对自身无利的东西是不会做的,他们有自己一套得失计算公式方式,如果那种牛奶选择低价处理或者赠送,需要走一套封装,运输几程工序,这笔奶本来就是要亏的,他们的思维就是就是在一定亏损的情况下选择利益最大化处理,倒海是直接运输倒掉就可以了工序越少成本越低。
小飞-杭州-服装行业运营:
有本书写的很不错,《被放大的欲望》,就是讲这个内容的。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是的,很多欲望和消费都是被放大的,实际上根本不需要那么多。
总结:讨论中认为旧衣回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但存在回收成本与制作成本的对比、资本导向以及焚烧和填埋等处理方式的问题。讨论者们认为在中国,旧衣回收的最终去向可能仍然是垃圾堆填场,而不是达到期望的环保目标。资本主义思维下,将旧衣处理成低成本或最大利益的方式成为主导。讨论者们还提到了《被放大的欲望》一书,指出消费欲望的过度和不必要性。

奢侈品与中国非遗元素
前言:在讨论中,若三提到了Dior Men 2024春夏系列中运用了中国非遗工艺——绒花,以及奢侈品品牌越来越多地应用非遗元素的现象。与此相关,讨论者们探讨了现在奢侈品牌应用非遗元素的意义和影响,以及绒花在国内是否会像之前的马面裙一样引起关注和重视。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刚发布不久的Dior Men 2024春夏系列中,配饰相当亮眼,胸针、手袋、鞋子、帽子,还有衣服上各种钉珠刺绣细节,仔细看,就会发现秀场上所出现的各种色彩斑斓的毛线帽,每一顶上都装点了中国非遗工艺--绒花!

(图片来源:DIOR)
大家是怎么看待现在奢侈品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非遗元素?绒花这次出现在迪奥秀场,是否会像上次马面裙一样在国内又从新被重视起来呢?
原原-上海-编辑:
感觉现在很多奢侈品牌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和很多中国特色的品牌合作结合传统的元素,比如上次芬迪的刺绣,VALEXTRA的丝绸等等。但是DIOR的秀场,设计师并没有承认借鉴中国的马面,因此才会让国内的一些马面爱好者愤怒吧,大家才开始重视本土元素的保护,这次非遗的绒花我觉得不会像上次那么大热,毕竟绒花在延禧攻略播出的时候已经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了,还有就是配饰没有服装那么容易火,个人感觉。而且我感觉好丑,完全不搭。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中日韩是奢侈品最重要的市场。
Liz-纽约-大四学生:
我感觉有些违和,我认为中国传统手艺的色彩美学和西方色彩是两个体系,国外品牌想加入中国传统技艺,以及新中式品牌想在国外占据一席之地,都面对这样一个困惑:色彩体系无法融合。我认为机遇在于将来有设计师能解决这个问题。至于用什么方式方法 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历史上西方对东方美学的好奇和认可,产生在global impressionism潮流中的orientalism(虽然对日本艺术文化的描绘更多一些)。不过都逃不过西方人以居高临下的刻板印象,描绘他们眼里的东方。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请问你说的中国传统手艺色彩美学指的是艺术色彩(天然石料和植物染相关)的?
西方色彩和东方色彩是不同体系,中国色更多和阶级、宗教、政治和事务相关,国外品牌想加入传统技艺我认为当下更多是市场营销的需要。
Liz-纽约-大四学生:

(图片来源:小红书@Lenart)
大概是图上的意思。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很高级
LEMAIRE用的有类似的色,还有UMA WANG。
Liz-纽约-大四学生:
嗯 色彩是一方面 精髓在意境和中国思想哲学在服装里的体现 成为品牌的内核;目前的国风暂时在左手复刻一下颜色,右手搬运一下古建筑上的图案或者图腾。我印象里LEMAIRE和UMA WANG多用驼色 裸色 抹绿 深灰 要是有品牌把传统的全色系运用出来 建立品牌的色彩体系 那该多美。
Joe Chow-广州-奢侈品猎头:
LEMAIRE在国内就没怎么在认真做,最近最活络的还是Jil Sander。
Liz-纽约-大四学生:
我猜,LEMAIRE面料比较好复刻,淘宝上一堆假的,jil sander的版型和面料质感不太能完全复刻。
纳兰-东莞-外贸毛织工厂:
毛织类的话,JIL的复刻起来并不是很难的,没什么人复刻的原因我感觉是面料成本问题为主。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能复刻干嘛要做他们的牌子,还不如做自己的。毕竟就算复刻的,也不可能按他们原价去卖的。降下来的价格去卖的话,其实国内设计师的牌子也是卖这个价格了。这种设计师我们认为他们不认真在做时才出成绩。
Jack-杭州-生产供应链:
这个让我想到了有一个网站专门收录中国传统颜色的:
《中国色》
http://zhongguose.com/
关于中国传统颜色颜料的一些具体制作过程(不止绘画,其实服装染色也有传统工艺,比如蓝染扎染使用的就是从蓼蓝或板蓝根上提取出来的染料),影视飓风出过一期视频:
《千年不朽的中国色是怎么来的?》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9W4y1D7qf?qb_jf=3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我觉得颜色没有中西之分,消费者的认知的是品牌文化,怎样传达是我们要考虑的。
总结:大家认为奢侈品牌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与中国特色品牌合作,结合传统元素。然而,在Dior的秀场中,并未正式承认借鉴中国的马面元素,这让一些马面爱好者感到愤怒,并开始重视本土元素的保护。对于非遗的绒花出现在秀场上,人们普遍认为不会像之前的马面裙那样引起大热,毕竟绒花已经在电视剧中得到了一定的关注。此外,一些讨论者认为奢侈品牌应用非遗元素可能更多出于市场营销的需要。还有人提到中国传统手艺的色彩美学与西方色彩体系存在差异,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融合,但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机遇。讨论中也涉及了国际视野中对东方美学的认知和困惑。在探讨中国传统颜色时,有人分享了相关网站和视频资源。最后,人们认为消费者更注重品牌文化的传达,而不仅仅是颜色本身。

AI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前言:在讨论中,沈彬分享了自己首次尝试使用AI来进行整个服装系列的开发,并询问大家认为AI在工艺单和面料质感中哪个更难以生成。设计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讨论了AI在服装设计中的实用性、功能和挑战。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早上好,我第一次尝试用ai来做整个服装系列的开发。你猜,其中最难以用ai生成的是工艺单,还是面料质感呢?
Midori-上海-设计师:
最难的肯定是工艺单。毕竟款式图外观意外,还要匹配合理的内部结构工艺图~这种需要设计师自己发挥。
Yuzé-深圳-设计师.:
虽然AI冲击挺大的,但是这种早期AI产品真的好用吗?感觉看个效果很不错。
Midori-上海-设计师:
目前用不上。毕竟每个公司的开发模式,风格都有区别。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感觉产品也在不断完善。家里人在研究mid和PS结合的操作,感觉还是蛮有意思。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在工作上有在用吗?但设计师还有个功能是筛选合适的面料。
Yuzé-深圳-设计师.:
完善的同时,也在提高费用
Estelle Feng-上海-设计:
Midjourney 出出灵感图看效果还蛮实用的 其他的服装设计部分AI还是帮不太到。
Eason 张老师-上海-招商:
应该是面料质感吧~毕竟线下批发市场依然存在的意义就是现场触摸面料看样的需求。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我看B站有很多教程,现在mid还是需要英文关键词输入,描绘得越具象,出图可能越贴近你的预期。
Anne-上海-买手:
这个是什么软件生成的?
Eason 张老师-上海-招商:
非常烧卡而且费时间。
David綦朋-广州 品牌孵化管理:


(图片来源:芸友David綦朋原创)
只是创意图,找灵感。这是chatGPT跟MJ组合使用制作的。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不错,感觉这鞋要是能上脚,应该很软。
David綦朋-广州 品牌孵化管理:
里面关键词有一项就是仅从图片就能感受到软和舒适,主要是设计鞋底的关键词,鞋面是乱来的。我们今年发的新鞋企划阶段找灵感 然后第二部就是针对线稿灵感做渲染图,然后投票。
少年-深圳-商品企划:
现在我们也是做企划灵感方向用,然后在AI里细化,如果在企划阶段给到消费者投票那确实挺好的,投入市场的说服力就会强很多,现在你们投票准备用什么形式啊?鞋子现在投入产出好,运动鞋还在替代传统皮鞋的份额有增量。
Lily-广州-买手:
感觉ai介入后,服装行业最先最容易被取代的环节是模特特别是电商公司。
Eason 张老师-上海-招商:
初级设计师肯定会大批量替代的,这不是已经在发生了吗?
总结:大家认为工艺单是AI难以生成的部分,因为除了外观意外,还需要匹配合理的内部结构工艺图,需要设计师自己发挥。虽然AI在早期产品阶段可能还不够实用,而且每个公司的开发模式和风格有所不同,但人们认为AI在设计灵感和创意图的生成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实用性。AI的应用可能提高费用,但同时也能节约时间。AI可能对服装设计中的部分环节带来影响,如初级设计师的替代和对模特特别是电商公司的取代。尽管AI带来了一些变化,但人们认为服装设计仍需要设计师的创意和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