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论:驳“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论
教育的差距并非输在起跑线,而是路途中的关键抉择点。人生中大抉择七次,小抉择无数,家庭在辅助决策中造成了巨大差距。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论点最大的问题是,假定中小学乃至终身的成功比赛是一场马拉松,可以通过抢跑占据一定的优势。 但是问题是,中小学及终身比赛是一场拉力赛,分多个赛段,按学制可分为初小、高小、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成人等阶段,按时间按经济危机周期或政治执政周期可分为8-13年周期或3-4年周期,每个赛段规则会发生较为显著的改变,是不能通过抢跑在全程中取得优势的。 在不同赛段中适者生存,优势可以累积,但不绝对。 在人类的原始人阶段,跑得快、视力好就是优势;解放前的上海滩是冒险家的乐园;在法治社会,遵纪守法就是优势。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X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可以让你先跑、先跑五分钟、先跑十分钟,都没问题! 马拉松把全程跑下来!V 关键点是:一、有氧耐力训练是关键。二、重视补给,事半功倍。三、放平心态。 这很像是学习的三大目标,技能,综合素养和价值观。 圈层突破会发生规则改变,很多人适应不了规则改变,就此败下阵来。在早期就是认知发展阶段几个关键期,包括四年级,初一,高一。中期如果是学生,就是大一,研一,博一。如果是职场,就是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对应社会的下层和中层。后期对应社会分层的上层,在学校,是正高,帽子人才,院士,在职场,是政府企事业的地厅级,省部级,国级高级人才。
关键期,就是向上突破、规则改变的短暂时期,如何渡过关键期非常重要,渡过了,就进入新圈层。没有渡过,就是原路返回。
向上圈层突破的规则改变,可称为圈层突破阵痛。等于文化基因重组。因此需要支持,如培训,指导。
在向上圈层突破关键期,需要大量的技能训练,才能形成新知识,新习惯和新技能。
易经里面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6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人生中6个10年。其中0~10岁是潜龙勿用,小学生什么用都没有,专心学习就可以。11~20岁是见龙在田,好好学习,上一个好大学,遇到好老师就能有一个好发展。21~30岁是,君子终日乾乾,努力学习,能读完博士,好好发展也能成为业务骨干,10年,是一个专家形成的周期。经过学习后,三十而立。31~40岁是,或跃在渊,作为业务骨干有一个好的发展。经过实践后,四十不惑。41~50岁是飞龙在天,这时在单位已经成为老人,没有谁敢惹,自由自在,神龙夭矫,翱翔天下。在自己的领域内纵横驰骋,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五十而知天命。51~60岁,是亢龙有悔,好比飞龙飞到天顶层开始往下降。过了60岁,已经不需要自强不息,人生进入休息期,退休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