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戴香囊:寓意吉祥如意,还可防疫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老年人和孩子尽量佩戴香囊预防

2023-07-06 08:30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戴香囊:寓意吉祥如意,还可防疫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老年人和孩子尽量佩戴香囊预防。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同疾病不断斗争的历史。中医学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经过临床实践的不断充实丰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发展,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疫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瘟疫”、“疫病”、“疫疠”、“疫毒”等范畴。《说文解字》谓:“疫,民皆疾也。”随着疫情向全球的进展,对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纵观中医药防治瘟疫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到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再到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针对疫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 治则治法、预防调护、管理制度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理论体系。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  如今,现代香包的用途也由原来单一的随身佩戴香味小挂饰发展到如今的家居香味挂饰、手机香包、大型壁挂香包、香味包饰、门饰、衣橱香包、日用除臭香包、香味抱枕靠垫、芳香首饰、汽车香包等等。可谓种类繁多,琳琅满目。那么戴香包有什么讲究呢?香包的作用有哪些?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汉族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 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戴香包有什么讲究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在农村,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楼台亭榭、几何图案,以及人物等等均可成为香包刺绣的题材。心灵手巧的民间艺术家们,凭着一针一线一把剪刀,就把活灵活现的龙、凤、金鱼、小老虎、狮子、蛇、蟾蜍、壁虎、蜈蚣、蝎子等图案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在芳香四溢的香包世界里把玩欣赏,以此寄托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 香包的作用 1、防治疫毒:孙思邈《千金要方》:“避疫气,令人不染”。 2、防止蚊虫叮咬:夏季蚊虫较多,古代没有灭蚊药,一般人家又没有蚊帐子,夏季大多室外休息,小孩皮肤嫩,蚊子最容易咬小孩的头面和脖子,所以把香包戴在脖子周围和胸部。 3、防止毒蛇咬伤:南方空气潮湿,山区毒蛇较多,住在山区里的人为了防止毒蛇进入床铺,就佩戴雄黄香包,蛇类闻见雄黄的气味,就会远离。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就会现出原形,一般小蛇就更不在话下了。 4、避秽化浊:夏季梅雨多湿,或山区终年荒芜人烟,杂草丛生,动植物腐烂,产生秽浊之气,进入此类山区,或夏季秽浊较重时,有避秽化浊的作用。 5、吸汗: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中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推荐意见: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无论是易感人群,或者已经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均可以应用中药香囊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新冠肺炎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嗅觉功能。 我们依据当前特点,精心选取了十几味草本中药材,经科学合理配伍制作一批香囊,这种防疫香囊分为常态防疫香囊(平时使用增强抵抗力)和应急防疫香囊,降低感染风险。

戴香囊:寓意吉祥如意,还可防疫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老年人和孩子尽量佩戴香囊预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