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排第一的“女酒鬼”是谁?
说起古代文坛的爱酒雅士,李清照必得算一个。这酒,并不是男性的专属,李清照留存至今的诗词作品其中一半都与饮酒有关。酒跟她的作品融为一体,“词压江南,文盖塞北”,记录了时代与人生的苦辣酸甜。
书香门第出了“女酒鬼”
李清照出身名门大家,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弟子,又是进士出身,母亲则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她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之下长大,自幼便聪慧过人,极富才华。
宋代经济繁荣,社会风气相对宽松,女性也能有许多社交活动,李清照生活于汴京,读书、聚会、饮酒都是常事,生活自在优雅。
李清照从小无忧无虑,曾作《如梦令》,回忆家乡往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李清照,当时估摸也就十六岁左右,游玩踏青常常带着酒,与小伙伴在溪水边从早玩到晚,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
不过那时的酒,清淡偏甜,远不似现在浓烈。李清照自花季便与酒为伴,活得率真又快乐。
一生爱酒,才情融酒意
后人通过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充分还原出她鲜活的形象。她一生爱酒,柔情与豪气并重,喜欢记录喝酒时的场景与心情,作品贯穿人生所有的重要时刻,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称。
李清照的青年时代更富情趣,喝酒愉悦身心,再作《如梦令》。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下雨吹风的夜晚,也不知道喝了多少。沉沉睡了一觉醒来,酒意未消,却还在记挂着院里的海棠花。
李清照惜花,也是出了名地爱“赏花喝酒”。菊花开了要喝酒,“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梅花开了要喝酒,“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一年四季都有花开,自然酒杯从不离手了,“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18岁邂逅赵明诚,琴瑟和鸣,过上了“赌书泼茶”的神仙日子。
《庆清朝·禁幄低张》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新婚不久,日子闲适甜蜜,而且身边多了陪自己喝酒的人,更是锦上添花的美事一桩。赏花饮酒,从白天喝到黄昏,蜡烛烧尽、杯子也倒了,兴致却丝毫未减。
李清照活得自我又潇洒,赵明诚也对她爱得深沉。甚至还因为才情不如妻子,闭关写作。在五十首词中混入李清照的《醉花阴》,让好友读来点评,哪知好友看完,却只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赞叹不已,赵明诚自此心服口服。
命途颠簸,唯酒解千愁
幸福的时光稍纵即逝,1127年突发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大量藏书被付之一炬,这是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国难当头,赵明诚胆怯怕事,抛弃家人和百姓,弃城而逃。李清照失望至极,后来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哪知赵明诚知任湖州不久便病故,家国两破,从此酒越喝越淡,愁越喝越浓。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乍暖还寒时候,独自一人,分外凄凉,借酒消愁愁更愁,国破、家亡、夫死,过往的肆意与幸福,恍然间好像只是一场梦。“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不随流俗,活出真性情
李清照才气过人,有不怕得罪人的勇气,男权盛行的封建时代,她以一篇《词论》毫不留情批判诸多文坛名家,有理有据,让人生气却无法反驳,只总结她“狂妄”。
中年孀居已久,张汝舟觊觎她的金石藏品,殷勤热情终得成婚,婚后却发现她的财产所剩无几,性情大变,诉诸暴力。李清照怎会忍受这般待遇,懊悔之下坚决检举张汝舟的贿赂行为,宁愿坐牢也要离婚。
李清照爱酒,更爱自由。写词婉约动人,喝起酒却豪放洒脱。此种真性情,象征着女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觉醒。
人生无常,就算命运跌宕起伏,李清照与酒为伴,活得真挚又洒脱。她以自己的性情与才华,留下一篇篇佳作,在时代潮流中散发着千古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