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45 存在主义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5、存在主义
也叫生存主义,现代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反动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德国、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流行于美国等国。丹麦反动分子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对存在主义的形成给以极大的影响。主要代表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斯和法国的马塞尔、萨特尔等。
存在主义是极端晦涩的神秘主义,它把人的主观精神 “自我”说成是世界的本原,一切事物[1],都是“自我”的表现。它认为,没有这个“自我”,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雅斯贝斯称“自我”是“大全”[2],人是能把被认知了的东西包含于自身;但是,他又强调任何被认知的存在都不是存在自身,即使是被认知了的我也不是我自身。萨特尔曾公开表示,存在主义虽有有神论与无神论之分,但所有存在主义者,都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即神秘的存在先于事物的本质。萨特尔还宣扬人的唯一希望就在于行动,除去行动,就无所谓现实;但人对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却一无所知。可见,存在主义乃是唯我论和不可知论的主观唯心主义杂拌。
存在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si敌,它打着“人是自由的”旗号,反对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吹嘘只有存在主义才是给人以尊严的理论。萨特尔叫嚷:“不容有决定论”,还胡说什么:“一切唯物主义的结果,都是把一切人[3]看成是东西,即是说,把人看成是一堆受必然关系决定的反应所组成的总体,······我们明确地愿望把人类世界建立为一个和物质世界有所不同的价值总体。”[4]其实,非物质的人,不受“必然关系决定”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更谈不上什么尊严不尊严。存在主义还企图以所谓“自我选择”来抹煞阶级社会里的剥削和压迫的反动本质,还是这个萨特尔胡说什么:“人,不仅就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5]这等于说人一旦存在以后,处在什么地位就应安于什么地位,这是自己选择的、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的。这种谬论的反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存在主义把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胡说成是整个世界的毁灭,悲鸣二十世纪是恐惧的世界和毁灭的时代,认为人生来就是烦恼的,人生是一场悲剧,活着就是等si。因此,有的主张人的行为不应受任何约束,可以为所欲为;有的主张要想消除恐惧,只有祈求上帝;有的主张要主动迎接si亡。它把si亡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忧虑和恐惧,认为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对si亡进行研究。存在主义哲学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si亡哲学。它反映着腐朽反动的资产阶级在垂si挣扎中的绝望和恐惧心理。
注:
[1] 包括人的自身。
[2] 即包括一切。
[3] 包括这位正在作哲学思考的人在内。
[4] 《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
[5] 《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