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恒置地的尴尬:想大干一场却遭遇行业深度调整
先来看看仁恒置地的克而瑞排行近三年的数据,2019年销售额561亿,排名60;2020年销售额871亿,排48名;2021年755亿,排54名,尤其是2020年比2019年增长了50%以上。

仁恒之前多年的发展都比较稳定,可能与其产品定位更强调品质有关,并没有特意强调规模,但2020年的销售额突增应该是公司战略跳槽,想同时冲刺销售额,因为在地产行业毛利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尽管仁恒的产品利润在行业内可以,但销售额的增长无意会带来更多的利润额。于是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仁恒在2021年初加大了投资拓展人才的招聘,多个区域都招聘了地产投资总加盟,如果市场仍旧跟前几年一样,仁恒应该是能够轻轻松松超过千亿销售额的,因为这个增长只有15%,而上一年其增长了50%以上。
从仁恒去年在西部市场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仁恒虽然1993年就进入国内地产市场,但其主要市场及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长三角,为了扩大销售额,需要加强其他区域市场的销售额。比如成都市场,2006年就在成都开发首个项目,但直到2021年,当地项目仍旧不多。要发展,先招人,于是仁恒2021年5月挖来在龙湖多年的孙海波任职成都公司总经理。西部市场,除了成都,西安也是一个重要市场,于是仁恒在去年下半年很多公司都在停止招聘的情况下,仍旧在招西安总经理,这个案例我当时也非常清楚,因为当时市场上招聘城市总的公司已经非常少了,后来挖去了在融创工作多年的陈野。融创的西安公司也挺奇怪的,虽然身处西安,却归到天津来管,不过应该还做的不错,我之前联系过里面不少的人都不愿意动,哪怕有些人家在天津调去西安工作,现在有回天津机会也不愿意考虑。
地产市场的发展应该是超过了很多公司的预料,估计连这家1993年就到国内地产市场做开发的新加坡公司也没有想到行情会是这么差,不过公司发现情况不对,立马做了调整,原融创陈野2021年8月才担任仁恒西安公司总经理,10月仁恒一看情况不对,撤离西安,陈野无奈离职,估计他可能后悔自己的选择,不过的确从市场情况来看去年8月离职多年任职的公司还是太冲动了些。成都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2021年5月加入仁恒的孙海波也于2021年12月离职。
从另外一位在仁恒多年的人物周轶群的离职加盟旭辉也可以看出仁恒的战略收缩,周2015年12月至2021年2月任职上海公司总经理,仁恒在上海市场也是做的非常好,2021年2月调入集团总部,任职执行副总裁,分管分管战略管理、投资发展及文旅业务,应该也是为 配合集团的扩张,但无奈计划赶不上变化,去年下半年开始仁恒都不怎么拿地了,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也就不那么高了,而且今年仁恒集团战略投资部又合并投资管理部,周应该也是觉得个人发展深受影响选择了离开。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跟国内很多房企不同,仁恒的土地储备还是挺多,而且也没有国内很多房企的高债务问题,因为其多年的发展相对比较稳健,没有采取高杠杆的发展模式,所以我们也看到克而瑞的2022年一季度的销售排名,虽然并没有努力拓展,但居然进入了前30,排在29位,销售额157亿。国内住宅市场,外资的地产公司其实不太多,但有两家还是以产品和稳健出名,除了仁恒,另外一家就是香港置地,下次有机会跟大家聊聊。猎头胡兆军,职场助你赢!关注我随时获取职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