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词曲结合的优秀案例(1)Lune

歌词直译见文后
引言
写歌词不是写诗[1]。歌词首先且终究需要和着音乐唱出来、随着音乐被人欣赏,因此在评判一份歌词的优劣时,固然不能抛开意象、修辞、主旨这些纯文本要素,但最重要的标准无疑是词曲结合的程度[2]。
对译配来说,词和曲的结合并非平等,总是要让词去适应曲。译配不像原创可以依词谱曲(所以对原创剧来说以诗入词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而是要把词填进业已确立的歌曲中。但是让词适应曲绝不是坏事,因为好的曲子本身就蕴含着摄人心魄的直觉力量(可以回想听交响乐时的感受),如果词曲配合得好,曲子所有的激情和美感都会被灌注到语言中,让哪怕是平实的文字都具有诗歌的韵味和咒语的神秘。这里就用法剧《巴黎圣母院》中词曲结合得很绝妙的歌曲Lune(月)来说明这一观点。
歌曲背景
这首歌是借诗人甘果瓦之口道出的卡西莫多的心曲。卡西莫多从弗洛罗手中救下埃斯梅拉达,将其带回圣母院,并试图说服她不要爱徒有其表的菲比斯,但埃斯梅拉达不为所动。最后的这段剧情大致对应原著第九卷第四章Grès et Cristal(陶土与水晶),剧中用了三首歌、从三个侧面来讲述:Lune(借甘果瓦表达卡西莫多爱而不得的悲伤)、Dieu que le monde est injuste(卡西莫多哀叹命运不公)、Vivre(爱斯梅拉达坚持她飞蛾扑火的爱)。这里摘录一段,可作为歌曲场景的补充:
Une fois, il survint au moment où elle caressait Djali. Il resta quelques moments pensif devant ce groupe gracieux de la chèvre et de l’égyptienne. Enfin il dit en secouant sa tête lourde et mal faite : « Mon malheur, c’est que je ressemble encore trop à l’homme. Je voudrais être tout à fait une bête, comme cette chèvre. »
……
Il contemplait ce bonheur, cette beauté avec amertume. Après tout, la nature n’était pas muette chez le pauvre diable, et sa colonne vertébrale, toute méchamment tordue qu’elle était, n’était pas moins frémissante qu’une autre. Il songeait à la misérable part que la providence lui avait faite, que la femme, l’amour, la volupté lui passeraient éternellement sous les yeux, et qu’il ne ferait jamais que voir la félicité des autres. Mais ce qui le déchirait le plus dans ce spectacle, ce qui mêlait de l’indignation à son dépit, c’était de penser à ce que devait souffrir l’égyptienne si elle voyait.
有一回,当[埃斯梅拉达]在抚弄佳丽的时候,[卡西莫多]出现了。小羊和吉卜赛姑娘是如此优雅的一对,卡西莫多在他们面前沉思了一会,最后摇着那颗沉重又畸形的头颅说道:“我的不幸之处在于我还是太像一个人了。我宁可彻底做一只野兽,就像这只羊。”
……
(前情:卡西莫多受爱斯梅拉达之托寻找菲比斯,却撞见菲比斯与小百合幽会)
他凝视这幸福、美好的场景,心中却满是凄苦。毕竟在这个可怜的生灵的心底仍有难以抑制的天性,他扭曲狰狞的脊椎也会像寻常人一样战栗。他思索着上天给予他的悲惨命运。女人、爱情、肉体的欢愉无不从他眼前溜走,他永远只能坐视他人的幸福。但这场景中最使他心如刀绞、为他的愁怨平添一份怒气的,是想到万一那吉卜赛女子看到这一切,她会经受何等的折磨。
词曲结合
月亮虽然孤悬夜空,但向来与地上芸芸众生的命运交缠难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本曲中,月亮是是温柔、隐秘、慈悲的神明,时刻看顾着世人;而对世人来说,单是自身的苦难能够被理解的目光注视着这一点就意味着救赎。月亮与神明的类比并非不经之谈,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开始,“月下世界”就是人间、此岸世界的代名词,人类的悲欢聚散、卑劣罪恶无不被月亮看在眼里,照耀在凡人身上的月光昭示着神意的无处不在,英文单词sublunary(人间的,地上的,字面为“月下的”)就源自于此。
因此,这首歌的结构呈现为波浪型,像是凡人仰头呼唤中天的月亮,不解与悲怆的声音直冲云霄,又如闪烁的尘埃缓缓落向大地。音乐、歌词内容乃至语法都可体现这一结构:
两段歌词的结构都可以简化为:“xxxx的月亮啊,看吧….,听吧….”。两段歌词伊始呼唤月亮时,歌词尚与人类的苦难无关(照耀在巴黎千家万户屋顶上的月亮啊、在曙光尚未到来时被浓雾笼罩的月亮啊),所以旋律也较低沉;随后旋律随着“看吧”、“听吧”上行,因歌者亦感受到卡西莫多所代表的人间的悲哀:“看吧,看一个人能为爱煎熬到何种程度”、“听吧 那如野兽的人的心在咆哮”。《巴黎圣母院》的编曲几乎可以说与流行歌没有什么不同,而流行歌中很难看到歌词的情感梯度与旋律的起伏如此契合,且能让旋律反过来增强文字感染力的例子。
第一段的渐弱部分中,歌词的逻辑断句与乐句的断句的配合堪称完美。下面是本段歌词的法语原文和中文直译,为了尽量还原原文的效果,一些中、法语法有较大差异的地方用英语来辅助表达。“/”代表乐曲的断句:
Entends le cri/ d'un homme qui a mal
听那咆哮/of一个痛苦的人
Pour qui/ un million d’étoiles
对他来说/千百颗星星
Ne valent/ pas les yeux de celle
也比不上/那女子的双眼
Qu'il aime/ d'un amour mortel
Whom 他爱着/爱得无望
Lune
月
令人吃惊的是,这一整段歌词从语法上是一句话。直译成英文就是:Hear the cry of a man who is in pain, for whom a million stars could not match the eyes of the one whom he loves with a mortal love.(在学英语的朋友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语法XD)这么长的句子一般对歌词来说是很灾难的,因为观众理解一句歌词的时间是有限的,再加上还需兼顾其他的视听感受,过多、过长的从句所带来的信息量反而使观众只能接受到更少的信息。但这段歌词依靠意群与乐句的完美结合,非但避免了从句的笨拙,反而营造出了类似中文流水句的效果,意随曲动。不仅如此,在句尾的位置常常会出现一些重要的实词,如cri(咆哮)、étoiles(星星)、celle(伊人)、mortel(致命的)。单靠这些词便可勾勒出一幅浪漫而悲哀的素描。
如前所述,这一段音乐的音高是不断下行的。与之相配的是,歌词的情感激烈程度也在一句句减缓,由痛彻心扉(“咆哮”、“痛苦的人”)到柔肠百结(“星星”、“双眼”);等音乐下行到底,情绪也沉抑到了深邃而浓郁的悲哀(“无望的爱”)。本段的词曲结合是如此服帖,让原本简单的语言拥有了直观的美感,使人联想到一片从半空中摇荡飘落的羽毛。
第二段歌词的结构与第一段基本类似,主要区别有两个。一是没有再从最低点慢慢爬升,而是从较高的起点直冲高潮。为了让陡然的爬升不至于太过突兀,所以用小提琴的间奏进行了铺垫;第二个区别是最后一句不再顺势一落到底,而是有一个小小的抬升。这两个变化都是为了让两段完全重复的旋律不至于那么单调,而后者旋律上的变化也有歌词来配合:pour arriver jusqu’à toi(向你飞去)是一个向上的动作,让人的感情触及到天神的行为也颇有力量和强度。
英文版译词分析
英文版《巴黎圣母院》(https://music.163.com/#/album?id=193790)的歌词对原文的忠实程度极高。其他语言的音乐剧能译成英语上演的本属罕见,并且绝大多数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在相似的情节框架下的改写或重写,如Tycoon(法剧《星幻》的英文版)、《悲惨世界》皆是如此,于是《巴黎圣母院》更显独特。这种忠实不仅体现在保留原文文本含义上,还有使用相似的句法、在相似的位置保留相似的关键词等。并且,由于文化传统相近、语法词汇相似,英文版对上述层面的还原堪称优秀,在戴着沉重镣铐之下仍金句频出,无论是自然程度还是还原度上限都远不是中文版可以企及的。按照一些人对还原度执着的推崇,英文版的歌词一定是极其完美,甚至可以当作译配范本的存在。但事实是,恰恰是因为紧贴法语原文,英文版歌词无论在文字层面还是词曲结合层面都难以让人满意。引用《悲惨世界》英文词作者Kretzmer的一句话:“在一种语言里,一些词之间能产生奇妙的共鸣,但在另一种语言里就不行,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译歌词是行不通的”。
诚然,英文版有很多可圈可点,甚至比原文做得好的地方,如用韵。第一段歌词:

而在一些地方,忠实原文给译词带来的凝滞、阻塞暴露无遗。最典型的例子是:

这段词对原文的还原不是只有字面相似这么简单。如:How cries the heart of the human beast- Rugir le cœur de la bête humaine/…Quasimodo cries-De Quasimodo/ He cries-Qui pleure/ For his heart is full-sa détresse folle/ His voice-sa voix/ over mountains flies/ par monts et par vaux/… That I know it flies to you-pour arriver jusqu’ à toi,全部都在意思、句法上对应,甚至很多关键词的位置都一样,可以说就是照着写的。从还原度的标准来说,我从没见过或认为中文译配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
然而这段歌词的效果却十分灾难。最扎眼(和耳)的无疑是重复了四次的“cry”。需要指出的是,英文版确实有意识地大量重复用词,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语言氛围,且大部分尚可接受(如he loves with a mortal love),但此处高频且无设计感地接连出现四个cry显然已经难言美感了。可以看到原文对应的是三个不同的词:rugir(咆哮)、complainte(哀歌)、pleure(哭泣),英文将他们都对应为cry,不仅含义上大为减损,四个重音上的cry更是放大了声音的单调和语义的冗余。为何填词人会翻这样的错误?恰恰是追求还原度导致的。
第一个cry,英文译词刻意追求将human beast放在句尾与原文一致,将正常的语序:How the human beast’s heart cries给颠倒了过来。因句式如此,只有一个音节的空间去放动词,只能使用早在第一段中已使用过两次的cry;第二个cry是为追求与第一段歌词的对仗(Please hear the cry of a man in pain、Please hear the cry, Quasimodo cries),但在总体词汇、表达丰富度如此低的情况下很难说这是一个好的选择:重复中一定要带有一定的变化,否则就只剩单调了;第三个cry,是为追求将关键词Quasimodo放在本句。没有使用与原文字面上对应的“of Quasimodo”可能是因为of的辅音相较法语的de比较烫嘴;第四个cry是为了还原原文Qui pleure(who cries)的句法。因He占了一个音节,此处又只能填一个单音节词,只好再请出cry。
译配就像是一场多边协商会议,译者要根据各方的要求编织出所有人都让渡一部分权益、也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英文版《巴黎圣母院》的谈判桌上,“还原原文”代表格外强势,译者也确实从技术上给出了一种可行的解法。然而从旁观者的角度,用四个单调的cry来还原原文的句法和关键词位置,实在是太过得不偿失。
很有趣的是,英文版用full来对应原文相同位置、发音相近的folle(疯狂的),这也是国内许多人推崇的“尽量让译文贴近原文的发音和韵脚”,然而这个例子同样说明了这种理念的荒谬。原文的détresse folle(疯狂的绝望)是一个非常非常浓烈的表达,而his heart is full则寡淡了许多。结合英语词把原文丰富的表达都变成了cry这一点,甚至未必会让人联想到绝望,而仅仅是伤心难过。不仅如此,相较原文“他呜咽出心中疯狂的绝望”,英文却是“他哭泣,因为他的心充满(了悲痛?)”,这个“因为他”也把观众拉回了甘果瓦的旁观者视角,没有法语版的甘果瓦-卡西莫多、旁观者-当局者因强烈的情绪而混同一体的感觉。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下一句,且也是为了还原原文句法导致的。比较法语:“他的声音穿山越谷向你飞去”和英语:“他的声音飞越群山,飞得如此高(所以)我知道它是在飞向你”,这里的so high that I know太过冷静。
并且,即便能很好地还原原文句法和关键词位置,两种语言间语感微妙的差别也会像Kretzmer说得那样,让词语中的魔力荡然无存。如法语使用从句的频率高于英语,一些英语习惯用形容词表达的地方法语都会使用从句。如a crying man(哭泣的人),法语用un homme qui pleure要比un homme pleurant多。因此,法语词副歌里层层嵌套的从句并不显得生涩。而Please hear the cry/ of a man in pain/ for whom/ all those million stars/ don't shine/ like those shining eyes/ He loves with a mortal love中,for whom的从句就不那么自然;而he loves实在是无法还原原文的qu’il aime(whom he loves),使得整个句子断开,精彩程度不如原文的同时,意思上也很突兀。倒是don’t shine like those shining eyes、he loves with a mortal love的重复有点意思,但想要将这种修辞贯穿全篇也非易事。
译词首先要是逻辑连贯、搭配恰当、意境统一的文字,在这个基础上去评价相较原文的差异、得失才是有意义的,即所谓“若不达则无从言信”,或像Kretzmer所说,“歌曲不能翻译,但可以重新讲述”。英文词为忠于原文而做出的技术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创作并不是做题,欣赏创作时除了用理性去分析,也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妥帖、美好、连贯、神似但与原文字面无甚关系的歌词比技术上忠于原文,读起来却味同嚼蜡的歌词强千倍万倍。鱼叉译配的Lune就是这一观点最好的证明,这里摘一段贴在后面当做文章的结尾。她的译法也是我认为最合理的,即保留原文的关键词,但是重组句法和表达、大胆放弃原文精巧微妙但无法用同样简洁、经济的语言对应的设计,以期在语感、语气和“想表达的东西”上与原文一致。如果能给“神似”一个定义,这种描述一定就是最接近的了。
月 照耀在天边
夜 城市正沉眠
看 一头野兽为爱痛哭
星 明亮却孤寂
悄悄 消失在黎明
听吧 听大地为他唱着歌
谁在倾听
他呼号咆哮
这爱 如星空闪亮
爱那 美人的目光
此情 无处可躲藏
月
[1] 诗的种类繁多,这里与其说是教条地认为“诗”这个概念与歌曲不合,不如说是认为以下几条诗歌的典型特征与歌曲不合:1. 高度凝练 2. 自有结构 3. 语出惊人
[2]这里的“曲”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旋律、编曲、演唱、服化道、上下文共同达到的效果,相比song可能更接近musical number的概念。旋律有其独特的节奏和起伏;编曲利用音乐直观地传达作者所思所感;服化道将观众置于剧中人物所处的情景;歌手或演员先要理解曲中、词中之意,再用自己的身体诠释自己的理解。而当观众感受到歌曲和歌词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后,需要将其放在整部剧的语境中思考:这个角色的愤怒/悲伤/狂喜是否有前文照应,会不会显得过度浮夸、言过其实?后文的发展是否是他此刻心境的必然结果?有没有不符合世情物理之处?
附歌词直译:
Lune/ qui là-haut s'allume/ sur/ les toits de Paris
在高空散发光芒,(照亮)巴黎千家万户的屋顶的月啊
注:这一句是定语从句,类似英语:Moon that shines high above… 所以严格来说这一句直到“souffrir d'amour”都是一句话
Vois, comme un homme/ peut souffrir d'amour
看吧,一个人可以为爱受着怎样的苦
Bel/ astre solitaire/ qui meurt/ quand revient le jour
待黎明到来便隐去身影的美丽星辰啊
Entends, monter vers toi/ la chant de la terre
听吧,大地之歌正向你冲来
注:与第一句歌词相同的语法、句法
Entends le cri/ d'un homme qui a mal/ pour qui/ un million d'étoiles/ ne valent/ pas les yeux de celle/ qu'il aime/ d'un amour mortel
听那痛苦男人的咆哮 对他来说千百颗星星也比不上伊人的双眼 他绝望地爱着的伊人
Lune
月
Lune/ qui là-haut s'embrume/ avant/ que le jour ne vienne
白昼到来前在高空云遮雾绕的月啊
Entends, rugir le cœur/ de la bête humaine
听吧,那半是野兽的人的心在咆哮
C'est la complainte/ de Quasimodo/ qui pleure/ sa détresse folle
这正是卡西莫多的悲歌 他呜咽着(心中)疯狂的绝望
Sa voix/ par monts et par vaux/ s'envole/ pour arriver jusqu'à toi
他的声音穿山越谷 向你飞去
注:这里的“你”应该理解为“月”
Lune
月
Veille sur ce monde étrange/ qui mêle/ sa voix au chœur des anges
请看顾这怪异的世界 它将自己的声音与天使交织
注:这句词的意思非常模糊。根据英文版歌词:See how this man aspires to join his poor voice with angels(请看这个男人是如何渴望让他可怜的声音与天使交织),这里的monde étrange(怪异的世界),包括第一段的terre(大地)都与人类、卡西莫多联系在一起;天使与月、伊人联系在一起。
Lune/ qui là-haut s'allume/ pour/ éclairer ma plume
在高空散发光芒,照亮我的羽毛笔的月啊
Vois/ comme un homme/ peut souffrir d'amour
看吧,一个人可以为爱受着怎样的苦
D'amour
为爱
封面&头图:Filippo Paliz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