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大脑对抗,而是要理解它,接纳它,引导它《打开心智》

【九吉读书笔记】
♥心智是什么?如果说大脑是我们思考的硬件,那么心智就是思考的软件。它会把成长过程中所接收的一切信息、所做出的应对和获得的反馈整合起来,提炼出一系列信念和规律,构建起一套关于外部世界如何运转的认知框架。我们一切行为和外在表现,只是作为“人”这个复杂的系统的表象,它们背后,其实是心智中的这些认知框架在起作用。
简单来说,心智既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表征,也是我们一切思维模式的集合。它决定了人理解外界信息的方式,也决定了人按照什么样的信念和原则去行事。因此,只有深入探索心智,理解行为背后究竟有哪些认知框架在支撑,并依托有效的原理,有针对性地去调整它们,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
♥很多人经常问我:自己特别情绪化,很容易因为一点事情就想太多,沉溺在焦虑和内耗里,怎么办?
其实,重点不在于“怎么办”,而在于你能否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情绪化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吗?不是的,它是一整套心智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这种心智模式,可能是对稳定和可控的渴望,可能是对威胁的过度敏感,可能是对不确定性的排斥……如果不去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只是强行去改变行为,那一定是难以持续和奏效的。因为它相当于要和心智的惯性做斗争,会天然地被大脑排斥,让我们生活在痛苦之中。
♥不要跟大脑对抗,而是要理解它,接纳它,再去引导它
♥任何事物,如果能了解它的底层原理,也就能够更好地应用它,大脑也不例外。
♥大脑最基本的原理,是节能
♥几条结论:
1. 多巴胺调控的是动机,而非快乐。
2. 当我们获得正反馈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从而激活奖赏回路,激发我们的动机。
3. 在奖赏回路中,多巴胺的浓度越高,我们的动机也就越强。
4. 快乐由享乐热点调控,受另一套机制影响,跟多巴胺无关。
♥“上瘾”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动机低快感的现象。当我们沉迷于某一事物时,我们可能并不感到快乐,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原因就在于这些奖励刺激的是我们的奖赏回路,而不是享乐热点。我们内心深处知道它们并不重要,只是在浪费时间,但就是控制不了大脑的天性。
进一步,这又会导致一个结果。一旦我们习惯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多巴胺获取模式,就更加难以适应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取多巴胺的模式了。因为相比之下,后者能够为我们提供的奖励变得更少,能够激发的多巴胺浓度也相对来说变低了。一边是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多巴胺,另一边是你必须先付出努力,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的并不确定的多巴胺,大脑自然会更倾向于选择前者。
♥四种基本原理:
第一种:节能。它是大脑运作的最基本原理。大脑总会倾向于走捷径、抄近道,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行动,以节省更多的能量和资源,确保我们能更好地趋利避害。
第二种:稳定。它是大脑的定位系统。大脑总会倾向于维持现状,希望一切是确定的、已知的、可控的,这样才能获得安全感,维护现有的心智秩序。
第三种:预测。它是大脑的导航系统。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完善自己,我们的一切信息输入和行动输出,都是对它的一种训练,把它往对应的方向一步步推动。
第四种:反馈。它是大脑的动力系统。大脑以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的方式来强化我们的行动,为我们提供动力,让我们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应当做的。
这四条基本原理,彼此组合,可以演绎出非常复杂的规则。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大脑的种种规律,都可以归结到这四点。同样,许多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思维和方法论,也必须基于这几条原理,才能更好地落实,取得成效。
♥大脑天生有寻求稳定的需求。而情绪的一个功能,正是大脑通过外部刺激,让自己进入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从而迫使我们尽快采取行动来应对这种不稳定,回到稳定的状态里。可以说,正是情绪使得人类能够在危险环伺的原始时代,避开种种危险和冲突,更有效地集中资源、趋利避害,一直生存到了现在。
♥简单的情绪4分法:恐惧,愤怒,喜悦,以及悲伤
♥“三脑模型”。它把我们的大脑分为三个部分。
• 原始脑:又称爬行脑、蜥蜴脑,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去初的大脑结构,主要负责维持生命,和最基本的运动、攻击、逃跑等本能。
• 情绪脑:又称边缘系统,是哺乳动物初期形成的大脑结构,主要负责原始情感、情绪等功能。
• 理性脑:又称新皮质,是人类特有的大脑结构,主要负责语言、计划、思考、决策等高级功能。
♥要想克服情绪的困扰,首先要理解一点:情绪并不是事实。情绪其实是内心的一种投射。受到情绪的侵扰,意味着内心深处担心或者在意某件事情。情绪只是接收到了这个信息,并忠实地在外部事件里寻找跟它对应的细节,然后把这些细节放大,再回馈给你。很多时候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困境”,把你吓倒的只是某件事在你心上投射而成的巨大阴影。只有接受了这一点,你才能在负面情绪袭来的时候,保持冷静和清醒,对情绪按下“暂停键”,方便后面进一步去处理。
♥决策的权力永远在你自己手上。情绪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参考,但不能替代你去做出判断和行动,最终的决策者应该是你自己的理性。
♥表达性写作并不需要很严肃,因为你不是写给到人看的,而是写给自己看的。把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就可以。把担心的东西,焦虑的东西,烦恼的东西,一股脑地写下来,哪怕只是简简单单把问题一条条罗列出来也能见效。
书写的内容可以分为这三类:
• 书写让自己感到焦虑和烦躁的事情,真实地抒发对它们的感受和想法。这有利于摆脱这种负面情绪。
• 记录下“今天我最感恩的事”。这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改善情绪状态、提升幸福感。
• 做情绪日记,分析自己产生的情绪,思考面对情绪时自己的应对方式,这可以帮助我们掌控情绪。
♥人是喜欢寻求解释的动物,总是倾向于把许多不足和缺陷,解释为自己缺乏某种特质,从而令这种不足和缺陷变得更容易被接受,避免产生认知失调。但这样做对于弥补不足和缺陷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自律,并不是他们喜欢苦行、喜欢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乐趣。这种乐趣,可能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快感,可能是成功证明了自己的成就感,可能是朝目标又近一步的愉悦感……总而言之,他们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并能从中感受到价值。你会发现,身边那些非常优秀的人,那些做事情又快又好,还能保持长期热情的人,基本都是这种类型
♥归根结底,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我们身边围绕着太多服务与产品,它们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变懒”。我们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随时随地满足需求和欲望,从而不断强化大脑的原始需求:保持现状,待着别动。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当我们想动起来去改变自己,探寻一种新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其实是在与我们身处的整个环境作斗争。
♥把自律变成自驱
♥很多人常犯的毛病,就是急于求成。恨不得今天学一样东西,明天就能消化吸收、内化应用。期望着有一种立刻见效的方法,让自己立刻摆脱坏习惯、改掉坏毛病是非常不现实的。真正有效的改变是渐变,而非突变
♥可以参照下面三个步骤来行动。
1. 设定框架:我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我想通过它达到什么效果?通过做这件事情,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注意:跟传统的SMART法则不同,这里的目标不要定量,而是定性。也就是说,去想象一个愿景,去描述你希望达到的画面和情境,而不是给自己设置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一点会在后面解释。
2. 建立系统:如果要开始做一件事情,让自己离第一步里的理想状态更近一点,这件事情是什么?这一步不要急于给自己定下“每天要如何如何”“要在3个月内如何如何”之类仅关注结果的计划——这些计划基本都是很难实现的。你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如果把所有的改变简化成一件事,这件事可以是什么?
3. 优化完善:一旦通过第二步,把这件事变成一项日常习惯,你就可以再进一步去复盘和思考:现在我是不是离目标近了一步?如果想再靠近一点,我还可以再做一件什么事情?以此类推。
总而言之,先设定框架,再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系统,最后不断去优化它,直到实现想要的愿景。这个方法可以在最大化动力的同时,最小化我们的阻力。

♥重要的不是你刻意去做什么,而是一点一滴改变整个生活模式,整体地、系统地,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好的状态。理解了这一点,很多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我们平时努力去“培养习惯”,总是很难成功?因为与我们的新习惯对抗的,是早已固定在我们脑海中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好的习惯一定不是凭空生成、刻意坚持的。而是先采取最小的必要性步骤,整体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等到大脑适应了,再推动一步,进一步改善,再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接近自己想要的结果。
♥限制我们的,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缺乏所谓的意志力,而是整个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本身。只有从生活模式入手,一步步去推动它,去获得反馈,进行微调,才能更好地驱动行为改变。我们要追求的,从来不是“自律”,而是“自驱”。
♥先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系统,然后想办法优化它
♥减肥的本质是什么,是让体重变轻吗?不是的。它背后的系统,是你的生活方式出现了问题。你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过重”只是这种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方式。你要去改变生活方式,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同样,学习英语的本质是什么?是记住很多单词吗?不是的。你一定是基于某种情境,需要用到它,但你现阶段的能力不足以用好它,于是去弥补这种空缺,让你能够更好、更自然地应对这些情境,这才是有意义的。
这就是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一个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往往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背后所存在的系统。它往往只是这个系统的一种表现,我们要做的,是去优化这个系统,从根源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表象。
♥当你开始成功地引导大脑,把这种健康、有益的生活状态,变成一种新的“稳定”模式,并彻底稳固下来了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的生活真的走上了正轨。用舒适的方式去行动,让改变慢慢发生。
【书名】打开心智
【作者】李睿秋(Lachel)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22年出版
【副标题】人生破局的关键思维
【读书笔记声明】再极致的总结,都会有喜好、偏差、偏见、歧义,因为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不同,不要迷在所知障中。请有时间的读者,看原作!以原作为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感恩♥️
【本司名】宇宙爱你
【本司打工妹】九吉吉祥
【本司口号】让我们一起爱裂苍穹♥️
【本司愿景】助力全宇宙中国人心灵成长♥️
♥️宇宙爱你♥️宇宙愿您富贵一生♥️圆融圆满♥️
♥️谢谢你♥️我爱你♥️感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