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经验分享
01
个人情况和择校经历
普通本科日语专业,大一日语零起步。基础比较扎实,专四优秀。大三去体验了一把三口考试,没过,但过了N1。无交换留学经验。本科成绩排名1~5/60。
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北外一直以来就是心之所向。虽然出身普通本科,但基础还行,并且我所在的学校有前辈成功上岸北外,于是也想挑战一下自己。
个人建议,如果没有特别想报考的学校,可以找来一些学校的历年真题做一做,感受一下各学校的题目风格和难度,再确定目标院校。我从一开始就比较坚定北外,所以没有经历这个过程。
北外是不公布往年真题的,213和359这两科的真题自己比较难搜集到,爱初心有卖前一年的回忆版真题,比较完整。我还从各种渠道零零散散地搜集了一些,但都不太完整。学校不公布真题,更加考验我们全方位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北外初试的一些题目类型几乎年年都有变化,所以往年题型的参考价值并不太大(特别是213这一科)。我在开始正式备考的时候做了北外去年的题,感觉难度和题量都可以接受。
02
备考时间轴
因为本科没有口译相关的课程,我在1月份报了一个口译班,系统地学习了一些口译练习方法。
3月买了北外的备考材料包。主要是书,包含一些下面我推荐的专业课用书,前辈给做了一、二、三轮复习规划(但我没有全程按照前辈给的规划备考,只是作为一个方向指引和大体参考)。
3月到6月主要是断断续续地做了一些口译练习。因为大三下学期学校的课还比较多,所以买来的备考书几乎没怎么看。
7月结束期末考以后,8月初开始正式备考。
建议大家的正式备考可以更早一点开始。
03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的名词解释题今年有变化,题目数量从25道缩减为10道,每道题的分值从2.5分增加到5分。这一变化是10月底学校官网上公布的,并且给出了变化后的样题。
备考百科特别是名词解释题就是多背、多积累。想跟大家强调的是,我们要进行大量背诵,但目的不是“在考场上将背过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写下来”,这不现实,因为百科太庞杂了,即使北外近几年出题有偏文化、文学类的倾向,我们也不可能把其中包含的名词全都背过,即使背过这个词,在考场上也很难从大脑中全部提取出来落实到卷面上。要形成自己的答题逻辑,比如文学作品类的词条我会从“创作时间+作者(作者国籍)+地位+内容+写作手法+影响”这几个角度去答题,有了答题角度之后再去填充内容。还有在背诵过程中学习到的表达方式甚至是一些词语,这些都是构建我们大脑信息库的重要“零件”。
总结为一句话:百科背诵切忌“一字不落”和“追求完美”。
基于北外的出题倾向及题目分值特点,给大家的备考建议是:涉猎要广+重点知识掌握得要精细、熟练。因为北外的词条出处范围比较广也比较有自身特点,并且每道题的分值增加以后要求我们对重点词条的掌握要更加详实、丰富,在目前的市面上我没有找到适合直接背诵的资料,所以需要自己从参考资料中抠出词条并整理答案。
我主要是用百度百科搜索词条,然后根据自己总结的不同类型名词的答题角度进行整理。我后期还整理了很多自己认为很重要的词条想押一把题,可是几乎没有押到,所以百科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它本身就是考察我们的知识面。但只要背得、看得足够多,并且有答题思路的话,即使碰到没见过的词条,也能从各方面进行解释!知识都是相通的。
百科背诵推荐:(按重要性排序)
①近十年真题:通过真题把握总体出题方向
②程裕祯《中华文化要略》考研笔记第3版(一定要第3版,第4版的知识点有些简略)
③叶朗《中华文化读本》
④初心百科整理的“考点精荟·西方篇”
⑤半小时漫画(这套漫画挺有意思的,可以休息的时候看一看,既能放松一下又能增长知识)
小编有话说:如果有同学对庞大且复杂的百科知识经常弄得晕头转向,把握不好备考方向,可以报名我们的百科知识精讲班,老师不仅会全面梳理整个百科知识框架,而且还会传授百科答题技巧。
应用文写作
北外考察的应用文文体范围也比较广,公文、说明书、倡议书、新闻消息等都考过,虽然偏向性不强,但考的不会很偏很难。我从11月份开始,每周练习2-3篇常考文体,开始是抄写典型例文,后来就是自己学着仿写。应用文最重要的是格式正确和用语规范、得体。多多练习就能找到感觉~
应用文写作推荐:①《应用文写作金牌宝典》。这本资料很好的一点是,归纳了各学校历年考察过的文体,并且常考的重点文体也有突出。②夏晓鸣《应用文写作》第五版。这本书的文体分类比较繁杂,针对性不强。③前辈整理的重点文体的例文
大作文
北外的大作文题目还是挺有规律的,更加偏向于“个人成长类”。前几年经常考与“心”相关的,近几年的主题集中在“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类。
我分模块整理了写作素材,有“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类”“家国情怀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类”“青春奋斗类”“环保类”“抗疫类”等等。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类虽然以前没有考过,但我从近几年百科考察方向的变化来看感觉也是重点,所以也准备了。
再就是背作文模板,结合整理的素材背几篇重点板块的模板。但不能只是生硬地背哦,还要注意学习一些高级的语句,丰富自己的语料库,大家不要“死背书”~ 建议大家从11月份开始每周写一篇(这是我理想中的计划,但因为百科以及后期政治大题的背诵大量地挤压了其他时间,只在最后一周写了一篇),一定要练笔!
大作文推荐:
“作文纸条”公众号和APP。各类写作素材很丰富,也有模板,文笔也很好!
小编有话说:没有时间练习写作?汉语写作专项课来帮你!我们有16讲录播课,每讲都有课后作业,24小时之内提交就可以获得老师点评
一些小tips:
关于“遗忘”。背了就忘很正常,克服它的秘诀只有一个:反复背。359单词和百科词条我前期每天都用艾宾浩斯法复习,但随着背诵内容增多,特别是百科词条,即使自己搞了一个精简版的,但每天的复习压力也依然很大,所以后期我就不用这种方法了。但总之,重复是记忆之母~
接上条—复习很重要!合理安排每日复习、周复习、月复习计划。
及时关注学校官网消息,特别是跟往年相比有变化的考研信息。
很多资料都有电子版,特别是有iPad的同学,用电子版资料方便、便宜又环保~
一些不易搜集到的资料直接在微信的搜索框里试一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04
写在最后
写这篇经验帖就是想把自己的经历、经验真诚地分享给大家。这一路摸索着走来收获了很多,我觉得只要大方向把握好、对自己有清晰明确的定位,在备考的过程中就不存在所谓的“弯路”,在成长、进步的路上看起来走过的“弯路”其实也带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风景。
在我备考的过程中也多方搜集过各种经验帖,懂得它对考研儿们的意义,但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要永远最相信自己。不要复制别人的备考经历,任何人给的建议都要辩证地去看待,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并且自己制定计划、反思复盘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进步、提高能力的过程。任何经验帖都是带有个人主观性的结论,每个人基础不同、经历不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不同,所以希望大家去找寻一条属于自己的备考之路,希望这篇经验帖能为你探索自己的备考之路提供一点点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