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的哲学】梦之境性是如何生成的,有什么意识形态学启示

2022-09-08 15:37 作者:活在梦幻中的人  | 我要投稿

Dreaming

Dream -梦境

为什么梦境可以变成一个场域,同时梦境里主体性的状态→梦内梦外两个世界,人与人

梦的空间化机制:

现实都是具生化的主体,嵌在一个身体里,具有主体间性,梦境内部的世界不是具生的,是紧张的叙事状态,有明确身体轮廓和空间化的想象图示-周身空间

普通人的清醒状态就是周身空间的涌动着待用的状态,是形成均势的不会抢夺焦点,因此可以懈怠-主体可以不处在焦急的,梦是不可懈怠的是紧张的叙事状态/戏剧状态,梦的休息是通过操劳来实现的,充分体验操劳聚焦。

梦是戏剧-梦的点位,距离都不是中立的,都是由情感性,是过度符号化的,这个空间性是醒后依据过度情感回溯性把握到,梦瞬,每一次回溯性进行结算,让你感到位置,但是位置永远是无力的被结算的,位置的运动是不服从物理的是服从剧情安排。为什么会有空间呢?是因为你想醒过来,想用现实醒的叙事去去消除梦的事件在场张力,梦的空间化是不停失败的,是失败来扩张开剧场化。

绝对入戏是想要不停要拉开距离,让身体周身图示重新恢复 害怕梦境的直接符号性认同,想要逃避。绝对入戏表达为出戏的欲望,不停地想要的逃脱情感性反而通过现实把梦变成绝对的客观中立严肃压力的空间化。不停的想拉开距离,就不停的对空间化进行“定位”,代表一些你的意愿价值恐慌放弃的沮丧,一个空间点位通过象征符号直接穿透到生存论姿态。象征就是梦里的图像,脸是没有细节的,身份信息是强迫认同的,是能指符号,图象化的,导向面对失败和逃避,主体性内在的生存论姿态。

(梦境就是能指链 哲学如果要改源代码就是要通过梦境或者幻想加以反思来改)

比如:仇人来了,你不想面对仇人的欲望就会想要客观中立化他来的路径,反而塑造了梦境的空间化这个反抗真的是!

主体就是逃遁,对于对符号系统绝对认同的逃避-就是做梦不彻底,人类作为主体梦想只能在现实实现,梦境是唯我论位面,主体的符号在梦境是无法显现的。

空间使得梦的生存论叙事是去线性化,空间化力量来自于世界本事,给“世”来划界,叙事线性就是时间,如果梦境没有界域就无限延续了,时间无法停留,时间要停留为瞬间感,变成事态瞬间是被切割的。梦境是临场感,主体可以决断,是通过象征符号的最低限度图像化,但是图像化是不稳固的,图像化就是空间化,去卸除掉生存论的压抑。

叙事化和图像化力量的博弈:比如一个孩子被打哭:成为图像就是有张力,我不想承受面对我的罪,所以会拉开距离,进行空间化。符号刚冒出来“我在工地”是半图像化,是临时的,如果有叙事:“工地有争吵”上一个图像化就没了这一个立马占据了图像化 ,实际上是调整能指的位置,能指背后也是生存论张力。

梦境的声音:“音素”的单元比符号强得多,梦里的声音是会引起你的内在符号性震颤,内听觉就是符号,是没有细节不充实的,只是引发生存论姿态的运动-慌慌张张想做决策,也是想要拉开距离,声音是卸除梦境压力第一频道,也是图像化的。


视点/角:point of view。在梦境里往往变为梦境角色的看-是压力的来源。首先是对镜本身观看

梦境有个自视点,本尊的具生化是被看到的,自视点会和梦中角色的看重合,醒的时候想象别人看你的样子和自己的身体图示感官定位可以重叠。是可以差分开来的,但是梦境中只有一个视点没有角度的,梦到一个人要么你看它,要么它看你,不能重合的压力。来自于看到它在看我。这是理智直观特有的和神差不多,看到什么什么就是现实,不可能有外部反思。

压力:摆脱不了他者的凝视,他者凝视就是你的摆脱本身

场域不一定有第一人称性(视点看不到后面):视点和场的空间化状态是会冲突的,看发生在场里面。你的空间化努力把握一个空间又清楚意识到你的视角观察张力来自于空间中的一点,这在现实醒着时候是不可能的,when you are weaking。

醒:场是想象性的,视点是现实的

梦:场是预备现实性的空间化努力失败,视点是被想象性努力灌输进去的。

(会认为那个她的视角才是本尊性的,承载第一人称张力的,是意义的来源,局面意义不在于我会看不到我自己,本尊是撤到后面去主体化的,是待审判,是由她的视角来决定审判主体意义接下来的发展态势-变成客体凝视了)但是醒了是动不了的。视点具有独一性,只能交叉转换。

视点是普遍化的,边缘的中心化,夸张的奇怪的做梦多反思反思。


这个空间样态不能用普通的空间来把握,梦境性对于意识形态是很重要的可以生产意识形态的。这个镜是对于第一人称视角化机制进行操作的-非法操作如何通过戏剧电影音乐宣传鼓动,并不一定是为建制意识形态机器服务的,作为哲学家行动者要去击破他。

空间化会不停的失衡失败。要图像化来把能指流卡住,能指符号的直接效力散逸开来才会有图像,就是允许想入偏偏幻想。有视点作为交叉,不一定需要凝视视点不一定要回过头看本尊,可能看着更小的,主因为体性不在虚假本尊感里,视点可以往前看,往现实看,这个压抑就会逼着主体负罪 看他的过往乏力罪恶,主体对于历史的不可挽救性,会这种观看俘获 希望视点替代来看,意识形态就实现。

not垃圾构镜论

也就是说为什么现代领导人物要塑造成不来看你具体的生活反而要去看某个你看不到的东西,反而成为某些不可能都视点,这个视点是主体性具象化,这个视点是看不到的往往是背影,支撑了他的拟现实性,醒来这个视点化开,变成了周身空间性 。不是大他者视角,而是醒来就消散在行动计划的反馈点里高度秩序化的,计划的临时罗列点,就看着那个表。


【梦的哲学】梦之境性是如何生成的,有什么意识形态学启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